昨天是半年報的最後發布期限,總算湊齊了格力、美的和海爾的數據,可能有朋友會關心,2022年上半年,三大家電廠商的空調業務做得如何?我們就來看看吧。
空調在三家公司中的營收占比各不相同,空調是格力的絕對核心産品,為其貢獻了72.2%的營收;對美的的重要性就要低一些了,隻占到其總營收的45.6%;海爾的核心産品雖然也有空調,但重要性和影響力明顯不如其冰箱和洗衣機,空調占比隻有19.4%。
三大廠商的總營收排序是美的第一,海爾第二,格力第三,美的已經是格力接近兩倍的營收規模了。但是由于占比的區别,空調的營收排名略有變化,格力超過海爾,成為空調銷售的第二名。格力和美的空調收入差距并不太大,但海爾明顯要差上很多,也就是說空調行業的特點還是兩強并列,而不是三分天下。
三大廠商的空調業務都有所增長,作為頭部企業,他們都成功頂住了房地産下行、消費不振和疫情的多重壓力,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長水平。行業下行或調整,主要就是中小品牌出局,行業集中度提高的時期,這時候頭部品牌一般都要受益的,隻是其增長不來自于總市場容量的增長,而來自于其他被迫退出廠商的原有市場份額,雖然殘酷,但商場如戰場,不服不行。
空調銷售收入的同比增長額上,美的增長最多,為到了68.3億元,其次是海爾,為20.4億元,最後才是格力,為15.6億元。如果看同比增長率,基數更低的海爾反而略高于美的,成為第一,但是不管是同比增長額還是增長率,格力都是墊底的存在,明顯有些增長不動了的感覺。
三大廠家的增長率最高也不到10%,行業的天花闆已經顯現,就算搶小廠家的客戶,但可以搶的對象也正在越變越少。産品是有生命周期的,空調這個産品的國内市場的生命周期差不多到了成熟期的後期,也就是熟得快透了的階段,如果産品沒有出現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就不會有太明顯的增長了。
銷售收入高,并不代表最賺錢,我們再來看一下三大廠家空調的毛利額對比。
排名顯然發生了變化,格力反超美的,成為空調最賺錢的廠家,美的次之,不過兩者的差距也并不太大,仍然是兩強并列的局勢。空調毛利占總毛利額的比例方面,格力為88%,超過營收占比近1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格力不僅在營收方面對空調産品的依賴大,利潤方面的依賴更大,空調幾乎就是他們的全部。
美的和格力相反,其空調毛利占總毛利額的比例反而低于營收4個百分點,也就是說美的其他産品的盈利能力還要強于空調,空調業務的重要性雖然很高,但并未形成對其太強的依賴。海爾的情況和美的情況差不多,隻是其比例要更低一些而已。
哪一種更好,其實是沒有标準答案的,有時候我們認為,美的和海爾這種模式,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更安全;有時候我們又認為,更加專業化和産品聚焦,企業能提供質量更好的優質産品。隻是各家的選擇不同,是不存在絕對優劣的。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猜到了,營收略低而毛利更高的格力,當然就是因為毛利率更高了。接近三成的毛利率,在家電市場算是相當高的了,要知道好多企業的成熟家電産品,毛利率已經低至10%,甚至5%以内了。但是對于格力來說,近兩年差不多空調的毛利率也是以一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下降,這就是産品成熟期晚期市場的典型特征,盈利能力下降,也就是這個原因,才會有中小廠商出局,不然人家做得好好的,憑什麼關門把市場讓給你呢。
其次是海爾的空調毛利率略低于格力,憑其在家電市場整體更高的影響力,海爾是有條件達到這個水平的,但是他們顯然不想跟格力對抗,在空調上采取的是跟随戰略,盯着你就行了,你不出啥問題,我就不會來挑事,我還有其他優勢産品,空調方面一時也吃不下太多的市場,就跟你們耗着,而且還有不錯的利潤,何樂而不為呢。
而美的的情況就略有不同,本來就是靠主動發起挑戰,才在2020年,在空調業務的營收上超過格力的,其保持競争優勢的方式就是要有一定的價格優勢。所以必須把空調業務的利潤看低一些,把競争上位的優勢先維持着再說,畢竟原老大的影響力還不會那麼快消退的,随時都有可能反撲。
當年我上學時,覺得一般的産品生命周期都要通過幾代人才能觀察到全貌,但是我們近四十年的發展是在補課,很多産品在二三十年内,就在國内基本走完了這個過程。我記得上學時,空調可是稀罕的奢侈品,現在這東東就已經日薄西山了。
下一步怎麼走,我們繼續觀察,用時間來感受商業變遷,用生命來體會社會發展。
#格力# #美的# #海爾# #空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