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乃身之寶
社會心理學家莫裡教授曾在《相約星期二》一書中說過,人生中最困難的事情是,與生活講和。
這位罹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即盧·格裡克氏症,是一種兇險且無情的神經系統疾病,可怕的是,這是一種不治之症)的七旬老人,在體驗死亡即将來臨時,給出我們這個平靜且有震撼力的結論。
那麼,怎樣是"與生活講和"呢?
在我看來,就是我們常說的"和解",并不是向平庸倒退,而是一種至高的境界。
從人的終極意義來說,死亡,讓人生歸于純淨,接受死亡,即是“和解”,但從自我成長的角度來說(這個角度适合更多人),我們該怎樣做到"和解"呢?
專欄作家連嶽老師認為,老子《道德經》中的這段話,可以說是最好的解釋。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
1.《道德經》中的這段話由兩部分組成
前半部分是,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連嶽老師将其理解為:
棄人和棄物,是讓我們不愉快的人和事,包括那些似乎傷害了我們的人和事。對于真正聰明的人來說,不存在這些人和事。襲的意思是大,襲明就是大智慧大聰明。
後半部分是,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連嶽老師将其理解為:
你想當一個善人,一個聰明人,一個幸福的人,一個和解的人,那麼,這世上一切善人,一切好人好物,都是你的老師,你得珍惜他們;對于那些棄人棄物,他們也是一個善人之路上的資源,不僅不能讨厭,還得愛他們。陷入迷惑的人,就是因為不知道使用自己的資源。空有智力,卻沒使用好。
也就是說,如果是一個足夠聰明,擁有大智慧的人,是不會因過往的傷害而抱怨的。那些陰影也好,痛苦也罷,他們會把其轉化為有利于自己成長的養料。
這是老子的高明之處,因為他發現的是方法論,同時,這也是在告訴我們,最好的和解,就是将那些不幸(棄人棄物)轉化成智慧。
2.将棄人棄物轉化為資源,需要的是積極的人生态度
雖然老子發現了将痛苦轉化為智慧的方法論,但具體怎麼操作,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在我看來,我們要把曾經的傷痛轉化為自己成長的養料,首先需要的是積極的人生态度,這是我們生命的意義。
意義療法創始人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給我們闡釋了追尋生命意義的三種途徑,第三種就是,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的積極态度(第一種是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第二種是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可以是真善美,亦或是愛)。
這說明,人主要關注的不是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們為什麼甚至準備去受苦的原因,在這個意義上,痛苦就有了意義。
就像弗蘭克爾,三年的牢獄生涯讓他感受到了常人無法感受的痛苦和折磨,經曆了凡人難以忍受的痛心和絕望,同時也見證了人對自由的渴望,以及對生活的責任,而這段非人般的經曆印證了他意義療法的重要作用,更是他創立意義療法(意義療法的目的是幫助身處絕境中的人找到再生的意義)的最大動力。
再比如,那些童年遭遇不幸的人,如果他們能夠用積極的角度去看待過往的經曆,就會把痛苦轉化為智慧,自己不幸的童年,就會變成自己孩子幸福的童年,因為自己已經了解了錯誤的做法;自己悲傷的原生家庭,就會變成自己孩子快樂的原生家庭,因為自己已經親曆了反面的狀态。
可見,化棄為取,轉惡為善,需要的就是積極的人生态度。
3.對生命說"是",才是真正的"和解"
前面說了,面對痛苦或不幸,我們需要積極的人生态度,有人可能會說,做到這些,哪有那麼容易啊?
确實,做到"積極"應對一切,是艱難的,但唯有改變心态,對生命說"是",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和解"。
就像弗蘭克爾說的:"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仍然對生活說'是'"。因為生命的意義本來就包含着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潛在意義。
那麼,怎樣做到對生命說"是"呢?
用全球著名心靈導師奧南朵在《對生命說是》一書中所強調的内容來回答,那就是接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情。
首先,接納現實。
對生命說"是"中的"是",既不是順從,也不是否認,而是接納。
接納意味着看到自己是有選擇的,如何過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是他人的責任。
比如,童年的不幸讓我們無法原諒父母,這時我們要做的是接納父母的不完美,這并不是要否認父母對自己的傷害,而是在明白童年的經曆已經無法改變後,我們要過好自己的人生,所以我們對父母說"是",與他們和解。
這時的和解,并不意味着要原諒父母,或強迫自己愛父母,而是看到父母達不到自己的标準,同時,我們不再消極悲觀,因為我們在理性對待現實。
其次,選擇改變。
對于接納,很多人會誤解,覺得那是一種消極悲觀的态度,确實,接納不是一個愉快的過程,但并不是不再改變,更是為了更好地改變。
當我們接受自己的父母是不完美,不那麼愛自己這個現實後,我們就有了改變的力量,因為我們走出了讓對方改變的怪圈。
我們一直不能接納父母,就是想着讓父母對自己好點,改變他們對自己做的一切,隻是很多父母不會按照我們的想法去改變,甚至有些父母都意識不到自己對我們的傷害,怎麼能夠去改變呢?
那我們要做的就是,接納後,自己改變。
當我們不再那麼排斥現在的自己和他人時,與自己和解,與他人和解,我們就有了平和、喜悅的力量,這時,我們也就有了改變的力量。
再次,和解,是一個選擇。
奧南朵在《對生命說是》一書中說過,遇到困難時,一般人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繳械投降,向困難低頭;另一種是抗争、試圖改變現實,不斷抱怨和指責。
很顯然,這兩種選擇都不利于自己的成長。
其實,還有第三種選擇,那就是在接受無法改變的現實後,主動做出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還是拿原生家庭不幸作為例子。
童年的不幸已經成為事實,無法改變,我們要麼繳械投降,把一切都歸罪于原生家庭;要麼怨恨父母,指責是父母害了自己,想想看,這樣做之後,自己的人生會怎樣?隻能越來越遭。
如果我們選擇接受現實,然後想辦法過好自己現在的生活,那麼我們的人生就大不同,而這才是真正的"和解"——接納後,主動尋求更好的改變。
總之,我們要做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把"棄人棄物"轉化為自身成長的養料,而這就是最好的"和解"。
生命何其短暫,為什麼要浪費在無謂的"問題"和自己的麻煩事上?
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讓自己滿足、給自己帶來滋養的事情上,這才是對自己負責的态度,更是讓自己生命有意義的做法。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