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網的盈利模式,不外乎遊戲、廣告、電商,加上随着消費升級帶來的内容付費變現。廣告,作為很多互聯網公司賴以生存的變現模式,也發生着很大的變化。
卓戰科技
2017年整體移動廣告市場的市場規模為2310億,逐年增長率在不斷降低,到2019年預計市場規模為3550億;也表示各大廣告主已經完成了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從傳統線下到線上線下融合的廣告投放轉移和進化;移動時代的廣告紅利消失了,搶奪廣告主成為以廣告為變現模式的互聯網企業的重要命題。
另一個數據,資訊廣告、電商廣告、社交廣告在逐年增加,而被壓縮的是移動搜索廣告。從近50%的市場份額,壓縮到30%左右的市場份額。
基于這兩組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廣告正在從用戶主動Search到用戶被動得到Sense,用戶更願意在各種場景中去獲取廣告信息,産生消費。這裡提到的沉浸式場景廣告,就是随時随地讓用戶獲得信息,用戶在一個沉浸式的體驗中,被挖掘出一個消費的場景。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還是得益于移動互聯網。
首先,移動互聯網APP的形态,重新定義了用戶的上網入口。在PC時代,用戶的上網入口就是導航、搜索、社交,甚至淘寶都算不上,因為那時的用戶群體大部分都是小白,小白就是需要導航去尋找、搜索去學習、社交去獵奇;用戶的上網頻率也是不高的,不是随時随地的,而且很多網址也是很難被記住的,所以也很難養成使用某一個産品的習慣。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你能輕易叫一個用戶小白嗎?恐怕不能了,很多粉絲用戶簡直比産品經理更牛,用戶下載了一個APP,經過3-5次教育,每次想起要完成某一個需求的時候,就黏着在這個APP上,慢慢形成習慣,或者随着自己在這個APP上投入越來越多,還會上瘾。那麼,這些獨立APP就成立某一個需求場景特定的上網入口了,改變的可能性太小了,恐怕大多都是臆想。比如你想要叫肯德基外賣,你還能想的起來直接百度搜索肯德基嗎?用戶不再有搜索的場景了。
其次,移動互聯網讓人們上網時間碎片化、随時随地,重新分配了用戶的上網時間。 用戶大規模的kill time的需求被滿足了,吃喝拉撒的無聊、等待的寂寞、甚至尴尬的化解,都可以掏出手機kill time。用戶在不同APP中沉浸,偶爾在看新聞、偶爾在逛"街”、偶爾在看視頻、偶爾找朋友聊天。跟PC時代,浏覽器中浏覽網站網址不一樣的是,每個APP比之前的網站,内容上、生态上都不是一個量級的,往往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這個用戶的某一個需求,所以這些APP就慢慢侵占和瓜分了用戶的時長,特别是内容型産品。
所以,沉浸式廣告越來越多地會吃掉之前主流的搜索廣告,成為移動時代的主流廣告形式。這也是百度為何這麼重視在手機百度app中推信息流的重要原因,如今日頭條式的資訊類廣告、如微信朋友圈式的圖文、視頻廣告等的沉浸式廣告,正在蠶食搜索廣告,而且非常快。
沉浸式的場景廣告,應該說是從微博興起開始。用戶在刷微博的時候,可以不時看到網友/官方微博/KOL提及某一個品牌,進而對這個品牌産生了感知,産生了Sense。品牌在不斷尋找用戶接觸到品牌的場景,然後基于場景讓用戶産生轉化。最近最火的沉浸式場景廣告一定要數抖音上的網紅海底撈、網紅奶茶、小米的小愛音響,還包括“神奇”的APP。而很多商家如何操作這個過程呢?首先,尋找沉浸式的用戶平台,抖音上找一些小網紅,可能10個20個,來展示這款網紅産品有多麼“神奇”,讓網紅的集體勢能來給用戶Sense。在這個沉浸式平台中,挖掘對這個産品産生了喜愛/種草的情感,進而産生一個需求場景。而這種沉浸式的場景廣告的轉化率可想而知啦。
其實,類似今日頭條的信息流中的原生廣告也算是沉浸式場景廣告。用戶在刷信息流的時候,看到了某一條可能感興趣的廣告。實際上是在挖掘用戶的需求場景。而今日頭條的廣告主對轉化率的滿意度也反映了這種模式的成功。
總體而言,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更應該去用戶kill time的平台上,去給用戶Sense,進而挖掘用戶需求場景。期待用戶主動越來越不如讓用戶被動,在被動中激發用戶的需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