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戬沉沙鐵未銷,自将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唐代詩人杜牧這首脍炙人口的《赤壁》,在詠懷古迹,感慨曆史之餘,也第一次塑造了江東二喬的詩歌形象,時隔千年,詩人已去,但詩歌依舊在流傳,一如人們對二喬的遐想卻從未停止。
關于江東二喬,流傳最多的是她們的愛情故事,話說當年大喬與小喬美貌無雙,是無數江東弟子可思不可得的佳人。俗話說自古美人配英雄,後來大喬嫁給了小霸王孫策,而小喬則嫁給了風流倜傥的周瑜,這兩段愛情也成就了兩段佳話,隻可惜後來孫策與周瑜先後英年早逝,于是這兩段佳話又增添了凄涼之感,變成了一出愛情悲劇。随着孫策和周瑜相繼退出曆史舞台,大喬與小喬也消失于曆史記載中,惜金如墨的史官沒有交代這兩位絕代佳人的最終的結局,而今天筆者卻想從史料中的蛛絲馬迹來尋找孫策死後,大喬的最後結局,而在此之前,首先要從正史裡還原他們愛情本來的樣子。
與《三國演義》等小說和民間流傳的版本不一樣,孫策與大喬之間的開始并不浪漫,從陳壽的正史《三國志》記載:“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來看,顯然大喬并非與孫策兩情相悅然後嫁給他的,從“自納”兩字來推測,真實情況極有可能是彼時的孫策攻取皖縣後,因聞大喬美貌,于是納為妾室,并且連大喬的雙親都沒有知會,雖然曆史上沒有關于孫策其他妻妾的記載,但是以正史中關于孫策和大喬的記載來看,大喬應該不是正妻,否則不會是“自納”而不是依禮迎娶過門。大喬嫁給孫策兩年後,孫策就過世了,大喬有沒有為孫策生下孩子正史沒有記載,但是在曆史上孫策的确有個孩子孫紹,在孫策死後,孫權負責照顧這個孩子。而正是這個孩子的命運,暗示了筆者大喬的結局,何出此言?且往下讀。
正如前文所言,大喬在孫策死後就沒有了記載,換言之,後世流傳的大喬回了孫策老家為其守寡,或是由于失去夫君哀思過度不久後郁郁而終等皆沒有曆史依據,不過雖然我們無法從大喬的記載裡推測出她的結局,卻能從和大喬息息相關的人的命運來逆推這位佳人的最後命運。
孫策死後,與大喬命運息息相關的兩個人,一是她的妹夫周瑜,以周瑜和孫策的交情,這點不難理解;其二是孫紹,孫策的骨肉。孫策死後,周瑜身負重任,扶持孫權接替孫策統治江東,以周瑜孫策的總角之交,作為孫策的家屬,無論是孫策的孩子還是遺孀,日子都不會太難過。筆者想,這也是為什麼民間有傳聞,孫策死後大喬回老家為其守寡,而且根據正史記載,孫策死後,其子孫紹也離開了權利中心,而彼時尚且年幼的孫紹不可能一個人獨自離開,跟随他離開的人應該還有大喬。但是,這并不是大喬最後的結局,而僅僅是她痛苦人生的開始。
孫策死後十年,周瑜因病去世,在此期間史官已經徹底遺忘了大喬,而自此我們也隻能根據與大喬息息相關的孫皓的生存狀态來推測大喬往後的人生。
翻開史書,孫皓的人生簡而言之就是孫策上位之後被封為吳侯,後來又改封上虞候,除此之外,還特别提到了一點,孫策的孫子孫奉最後被孫權的兒子孫皓所殺。雖然記載寥寥,但是我們不難推測出,在孫策死後,周瑜死後,孫權及其兒子并沒有厚待孫策後人,甚至對于孫策的血脈非常忌憚,直至趕盡殺絕。而這,無疑也是在暗示我們,大喬的生活很艱難,失去了周瑜的庇佑,孫皓尚且如履薄冰的過日子,身為妾室的她,生活又能好到哪裡去呢?
身為女子,大喬被史書輕輕一筆帶過,不過,雖然她的結局在正史不曾記錄,可我們還是能從野史裡發現蛛絲馬迹,大喬的餘生版本雖然各有不同,但大多是抑郁而終,又或者這個抑郁而終的隻是一種委婉說辭,将大喬不是傷心過度,而是選擇自我了斷的真實情況選擇隐藏。
行文至此,或許有人要反問,僅僅以野史傳聞來推測是否太過草率?事實上,野史雖然不是正史,卻也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雖然在口口相傳中有些曆史事件的過程會有所失真,但野史有時候也正是以過程版本不一卻結局相似的方式補充了正史某些地方的空白,孫策死後,關于大喬和孫策子女的記載少之又少,可民間關于大喬的傳聞卻還在流傳,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雖然史官沒有關注到這個苦命的女子,但百姓并沒有忘記她,雖然正史沒有記載她的結局,可口口相傳裡還是留給了後人暗示。
真實曆史上,大喬的一生是凄美,或者說凄多過于美。她的婚姻身不由己,也許她與孫策之間的确互相欽慕,婚後也曾恩愛非常,但那些美好的時光太短暫,僅僅兩年,孫策走了,留下她獨自在亂世中生存。或許她也曾苦苦支撐,在孫策走後,周瑜還是多多關照的那十年裡,她至少不用擔驚受怕,可後來周瑜逝世,她的生活再也看不到一點點曙光。自古紅顔多薄命,又或許,不是紅顔薄命,而是亂世之中,女子的生存太過艱難,于是大喬也好,其他人也好,留給後人的隻能是一聲歎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