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卞之琳說過我站在橋上看風景

卞之琳說過我站在橋上看風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8:01:45

 農曆十一月初七。江蘇海門老湯家鎮舊址,88歲的施祖輝老人對84歲的老伴樊天英說:“又到舅舅生日了。”他說的舅舅,是大名鼎鼎的詩人、翻譯家卞之琳先生。

卞之琳說過我站在橋上看風景(今天是他的生日)1

卞之琳先生(資料圖)

  1910年12月8日(農曆十一月初七),卞之琳就出生在鎮西的卞性和染坊。卞家祖上從商,為避戰亂從溧水遷來。至卞父嘉佑公,不善經營,家道中落。科舉不第的卞嘉佑從未忘記對稚子之琳的國學熏陶。卞母薛氏則希望兒子自小學英文,将來到十裡洋場當個白領。難怪卞之琳被北京大學錄取,在西語系。卞之琳幼時就讀于湯家鎮小學,一橋之隔的鎮東的王塵無與他同窗,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加入左聯,是中國電影發源地上海灘傑出的影評家。距鎮不遠,還有一位叫耿淡如的,畢業于哈佛大學,後來執教于複旦,成了中國西方史學科奠基人。一個彈丸小鎮,竟有三顆“文曲星”,真是不可思議。

卞之琳說過我站在橋上看風景(今天是他的生日)2

卞之琳藝術館

  卞家曾置房産三十多間,卞之琳站在自家的閣樓上,即可看見“你站在橋上看風景”,而今仿佛海市蜃樓,隻是“風景舊曾谙”。

  卞之琳四處漂泊,卞嘉佑指望不上養兒防老,招婿入贅為其養老送終,子婿便是施祖輝的父親。所以卞家也是施家,施宅即卞宅。公私合營時期,卞家的幾十間房子除了大部分給了供銷社,同父異母的三兄弟分家析産後所剩無幾。舊居風雨飄搖,無法維護原貌,十幾年前才翻建為一幢西式小樓。新樓依然彌漫着老舅的氣息。藏書、家書、書法、老照片、老物件……施祖輝曾經帶我觀賞過那張“獨上高樓”、見證家族滄桑的老式雕花涼床,想必就是大詩人誕生的溫床了。

  流走的是水,流不走的是河。“卞之琳故居”東側,大新河通江通遠方,通向遠方的遠方。四海為家的卞之琳定居北京,幹面胡同也有他的舊居。

卞之琳說過我站在橋上看風景(今天是他的生日)3

卞之琳藝術館

  這座四層小樓,由蘇聯專家樓易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公寓。共産黨員住頂層,民主人士居中間,年長學者在底樓。身在最高層的卞之琳,與另一位大翻譯家戈寶權為鄰。樓雖小,名氣大。文學家錢鐘書、楊绛,李健吾、沙汀,史學家剪伯贊、羅爾綱,考古學家夏鼐,邏輯學家金嶽霖,戲劇家焦菊隐,紅學家俞平伯……談笑皆鴻儒。

  在這個溫馨之家,卞之琳為人夫為人父,對夫人青林、女兒青喬呵護有加。在這方局促之地,他譯完巜莎士比亞悲劇四種》煌煌巨著,選定卞之琳全集篇目,榮膺中國詩人終身成就獎……2000年12月2日,他在這套僅有五六十平方米的二居室住了四十餘載,走完了九十歲的人生。這一天,也是農曆十一月初七。終點,與起點重合,生日也是歸期。巜斷章》的著者,把自己的生命寫到功德圓滿。套用他譯作裡的一句台詞:活着還是死去,不是問題。

  多年以後登斯樓,為籌建卞之琳研究會拜訪青喬女士,在他寫過《漏室鳴》的書房兼客廳,目睹先生的肖像,清氣卓然,晚生倍感相見恨晚。

卞之琳說過我站在橋上看風景(今天是他的生日)4

卞之琳藝術館

  又是十一月初七。每年的這一天,施祖輝和樊天英都要依照家鄉海門風俗,像祭祖那樣紀念卞之琳,祈禱一輩子鄉音未改的舅舅魂歸故裡。

  先生回來了,真的回來了。他的新居——卞之琳藝術館在他誕生111周年之際開館了。家鄉臨江新區以一幢面向長江、三面環水的大别墅,禮敬“臨江仙”。在玲珑湖畔“白螺殼”意象的空間裡,陳列着卞公的塑像、生平,還原了書房,循環播放着海門山歌版昗侬軟語《斷章》。陪伴先生并替他迎來送往的,除了親族晚輩,還有一位寫詩愛詩更愛詩人的“田螺姑娘”。

  從故居到新居,詩人從故鄉到他鄉,又住回了故鄉。詩人活在詩與遠方,也活在周而複始的心馳神往者心裡,如同人們口口相傳的風景而記住了看風景人,記住十一月初七,把這個奇妙日子當作詩歌節和翻譯節,而新詩新人,也由此而拔節。(文:王鸷翀 供圖:寒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