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篇解讀“如如不動”之“如”到底是什麼意思
----漢字自己會說話(如)
作者:紅嶺浸道
今日看到“如如不動”一詞,十分難以理解。于是仔細研究一番,覺得有必要分享給朋友們。
網上查了查,多數的解釋是“如如不動:事物常在,沒有什麼變化”。但我總覺得此解釋似乎不妥。
“如如不動”出自《金剛經》。《金剛經》是佛陀弟子記錄的佛陀事迹的彙總文本。《金剛經》傳入中土的時間大約在“東晉”。是最早随佛教傳來的成文的佛經。現在的傳本屬于“翻譯版本”。
“如如不動”肯定也屬于“翻譯版本”,是按照“漢語”的意思寫的,是“意譯”不是“音譯”。
既然是按“漢語”意思來表達的,要理解“如如不動”,圍繞着“漢字”“按圖索骥”,或許能解開“如如”的意義。
先看一下,“如”字的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如,從随也。從女,從口。”
甲骨文寫作:
、
由 “
” (口,表示說)和 “
” (女,女人)組成,會意女人要按照别人說的話去做。
從這一意義上說,古人造字時是按照“普通女人”樂意按照主導者的指令做事的性格來“造”這個字的。
這樣,我們再來理解“如”字,就比較容易了:如,就是易從于其他力量而行。
“如不動”,就是跟随着其他的人或物,相對不動。
“如如”,就是跟随着其他的跟随者。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随大流”。
“如如不動”, 大體意思是“随大流而不要随便亂動,亂動就會改變自己所在的相對位置,随遇而安即可”。
“如如不動”,就可以翻譯成“不是不動,而是要随遇而安,莫有企圖之心”,是在“動”中保持與他人他物的“相對不動”。這樣,人的心就很容易達成與這個世界的動态和諧。
按這個意思來理解,則“如如不動”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樣來體會“如如不動”一詞,或許對于初學佛的人來說,可能會解決“不得其門而入”的基礎性問題吧!
以上理解,純屬個人“癔測”,不一定對!僅供參考。(但願此解釋千萬莫成為“誤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