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6日訊(記者 李高思)從1959年至今,61年唇齒相依的對澳供水曆史,把珠海和澳門緊密相連,承載着兩地同胞綿延的親情。日前,記者跟随“幸福珠江行”采訪團來到珠海竹仙洞水庫等地,實地走訪并回顧了那段曆史。
珠海竹銀水庫。中國網記者 李高思/攝
對澳供水曆經60餘載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水的供給與保障。澳門無河流湖泊,可蓄地表水條件差,不具備建大中型水庫的條件,淡水資源奇缺,長期以來澳門居民主要靠收集雨水和雨季抽取青洲河水作為水源。随着上世紀50年代以後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激增,居民用水之難已達前所未有的程度。
1959年,澳門知名人士何賢、馬萬祺等人,以澳門中華總商會的名義緻函廣東省人民政府請求援助。經過中央批準,位于珠海灣仔的竹仙洞水庫作為對澳門供水的重要水利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并于1960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同年7月,灣仔銀坑水庫竣工,随着放水閘門啟動,清冽冽的淡水輸送到了澳門的千家萬戶,珠海對澳門供水的曆史由此拉開序幕。
1980年珠海經濟特區成立。1984年,珠海經濟特區對澳門供水公司成立。次年,該公司與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珠海對澳門供水工程協議書》,開啟了珠澳兩地水利工程設施合作共建的曆史。珠海水務局副局長許蓓蕾介紹,竹仙洞水庫庫容不大,單庫難以支撐澳門用水,為了保證澳門用水,珠海陸續擴建了南屏水庫、大鏡山水庫,完成了珠海南北庫群的聯通,初步形成了“江庫聯通、庫庫聯通”的大格局。
珠海廣昌泵站。中國網記者 李高思/攝
千裡送清泉
鹹潮,是珠澳供水安全的嚴重威脅。
“為了取到淡水,珠海在上遊先後建成廣昌泵站、平崗泵站,并在每個泵站留下足夠大的冗餘,以便在枯水期快速抽水蓄滿水庫。”珠海水控集團下屬珠海市供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珠海經濟特區對澳門供水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杭州介紹說。
據了解,2003年底至2004年初,鹹潮又開始影響到珠海城區和澳門的供水。珠海供水主要取水泵站——廣昌泵站已被鹹潮覆蓋,無法取水。
災情緊急,國務院、水利部和廣東省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解決辦法。一個大膽設想由此誕生:千裡調水。約定時間讓珠江上遊的大水庫同時放水,形成一股人造洪峰,在一段時間内把入海口的鹹潮壓回去,并讓泵站在這個調節期間搶抽淡水。
“如此浩大的工程,難度可想而知。”王杭州表示,千裡調水的操作極為複雜,因為調水的距離長、流域廣、範圍大,而且還需要水利、電力、航運交通、環保等幾十個單位密切聯動。
2004年11月,一次史無前例的流域調度開始了。平崗、廣昌、洪灣三大取水泵站開足馬力,為珠海供水水庫蓄水。随着指令聲下,岩灘水電站、大化水電站等多個水庫先後開閘放水,滾滾江水傾流而下,一舉化解了珠澳兩地的鹹潮之困。
為了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壓鹹補淡”的困難,珠澳兩地攜手共建了竹銀水庫和平崗—廣昌鹹期應急供水工程,并于2006年12月建成通水。2011年4月,竹銀水源工程竣工。“竹銀水源系統建成後,為供水系統增加了約65%的淡水儲備,為抗擊鹹潮發揮了重要作用。”許蓓蕾說。
記者了解到,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已連續16年成功組織實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通過科學調度天生橋一級、龍灘、岩灘、百色、長洲、飛來峽等多座大型水庫,有效抑制鹹潮,有力保障了供水安全,改善了三角洲網河區水生态環境,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
珠海竹仙洞水庫,山水秀麗,波光粼粼。中國網記者 李高思/攝
對澳供水進入新階段
近年來,澳門路氹城區發展日新月異,氹仔島用水量不斷攀升。然而從竹仙洞水庫至澳門半島的3條供水管道均在澳門半島登陸,半島至路氹城區的供水成為新的難題。
2016年4月,直接通往澳門氹仔島的對澳供水第四管項目正式開工,2019年6月竣工驗收。
珠海水控集團供水公司董事長王杭州介紹,工程通水後,珠海對澳門供水能力從每天50萬立方米提升至每天70萬立方米,同時改變目前供水均從竹仙洞水庫進入澳門的單一模式,增加從氹仔方向進入澳門的供水管路,從而實現雙線路供水,大大提高澳門供水水源抗風險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供水保證率。
作為對澳供水第四管的上遊工程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也于今年10月22日正式通水,原水輸送能力也将從每天100萬立方米提高到每天200萬立方米。與2006年建成的鹹期供水保障工程構成“雙保險”,有效解決珠海“西水東調”原水輸送能力不足及單管運行存在風險等問題,為珠海和澳門供水提供更加可靠的原水保障。
此外,為長遠解決澳門等地供水問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編制了《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專項規劃報告》,提出了供水近期方案和長遠規劃。2011年,國家防總批複了《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預案》,進一步完善了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工作機制。目前,《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專項規劃》提出的竹銀水庫、竹洲頭泵站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澳門和珠海供水保障能力。
據了解,珠海對澳供水在2018年首次超過1億立方米,有統計數據以來,截至2019年底累計供水超過23億立方米。許蓓蕾介紹說,“未來,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将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各市的供水保障水平,珠江流域調度工作法制化也在不斷推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