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日上午,希頓·卡特的女朋友都會離開巴爾的摩老式工廠裡兩人居住的單人公寓。
身高1米96、一臉絡腮胡、牛仔布T恤、桃色的短褲、藍色球帽,如此惬意打扮的卡特,開始了四小時的“儀表”整理。當然,并不是整理他自己的個人儀表,不然也太瘋狂了。
當别人在盡情暢飲橘汁香槟酒時,37歲的藝術家卡特便開始了工作:給植物澆養、檢查以及修剪;整理懸挂在他床上方的一種蕨類植物;澆洗那如熱帶臭蟲般栖息在他那幾何鏡子上的微小氣生植物;無微不至地察看他那嫩綠的龜背竹,在他關愛下,龜背竹的綠葉不斷蔓生,長出一個個如瑞士幹酪上标志性的小孔,随着一陣瓊斯瀑布河的微風從窗外吹來,片片綠葉輕輕起舞。
他家裡種了180棵植物。這意味着每個周末,他都要打掃枯黃的落葉,給植物檢查是否有害蟲,還要考慮這些植物是否有足夠的光線、空氣和陽光。
“有很多惡心的飛蟲,整天都有。”卡特談到他的周末工作時說道。“我就會想,植物寶貝們,你們怎麼了?!你們去年這時候還好好的啊!這讓我很難過。”
“綠植”至少在這三年裡成為了一個熱門的時尚理念。起初這理念是出現在服裝上,裝點着各種綠葉、棕榈樹或者大量天堂鳥(又稱鶴望蘭)的女式襯衫第一次出現在了馬克·雅可布品牌及瑪尼品牌的展覽秀上,随後,Gap品牌也開始效仿起來。
但突然,這些“熱帶風潮”找到了室内的“活法”。即便是在單調、灰暗高樓林立的城市,如巴爾的摩和紐約,年輕人也在開始把他們的公寓變成“房間叢林”。
其他人更喜歡“現代雨林”的說法,或者是傲嬌地稱其為“叢林之房”。在每個裝滿年輕人夢想的房間裡,怪異又不失真的繁華綠葉是很理想的裝飾。這種充滿植物的房間,可以說是“現代的野生叢林”。
22歲的安妮·多南-史密斯是居住在倫敦的美術設計師,她公寓裡大概養了50棵植物。“那些植物并不是特别貴,有了這些植物,我心裡也就多了一份挂念,”她沉思着說道。今年夏天,她出版了一本《House Jungle》,這是一本教人們如何選擇和種植具有建築美學的常見植物,以順應當今的綠植潮流:比如纖細且尖銳的龍血樹、散尾葵、天堂鳥,細長的虎尾蘭……
“琴葉榕,”Little Leaf的一名女員工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當今潮流選擇。Little Leaf是一家裝飾華麗的植物工廠,同時也是一家報刊店,位于華盛頓西北街14号。她朝這個熱銷的品種方向點了點頭,這是一種不規則伸展的灌木,它的不規則就像浮在水面上的雜亂數字,它那餐盤大小的葉子就如蜂膠一樣晶瑩剔透。
琴葉榕已經在Instagram上面被大家熟知為“聖杯”。就像神奇寶貝那樣,植物愛好者也開始一個個收集各種琴葉榕。
“它們就是屬于你自己的小寶貝,”31歲的道具設計師約瑟夫·瓦尼克說道。瓦尼克和他的夥伴尼克·塞勒斯一起住在愛荷華州一間二十世紀中葉風格的房子裡,房間裡至少有着45棵植物。“起初,塞勒斯并不願意讓我把這些植物帶回家,”瓦尼克說,“他說我是植物囤積狂。”話音一落下,28歲的美術指導塞勒斯走過來坦誠地跟我說,“現在我已經越來越沉迷于這些植物了。”
千禧一代的購物習慣,很自然地都會想去吸引别人注意力。一些商店也明智地開啟了這種越來越流行的園林裝飾新手之路。“這已經流行開了,”卡特說。“一些托兒所已經開始使用這種裝飾,五金店也是。
當然,在以前,一些人一直都在房子裡種有一棵熱帶榕屬植物。但是,這種家居植物興潮在當時的美國并沒有一直流行下去,而是漸漸地消匿了。
“其中第一股興潮就是在工業革命後産生的,”托娃·馬丁說道,馬丁已經出版了幾本關于家居植物的書籍,包括《The Indestructible Houseplant》和《The Unexpected Houseplant》。她說,那時候城市興建,人們移居到城市,開始産生那種“寬恕自我”的尋根思想。如美國作家及自然主義者亨利·戴維·梭羅便踏上了“瓦爾登湖”之路。而普通人則選擇在室内種植玫瑰(但後來他們發現,在室内是很難種出來的)。
馬丁對于2017年的家居植物複興有自己的一套說法。在20世紀70年代,水門事件爆發,美國中東區域出現鬥争及混亂,一些家庭主婦就在懸挂式花盆裡種上了常春藤、綠蘿、寬葉不死鳥(又稱大葉落地生根)。
“家居植物的潮流起起伏伏,”馬丁說。“我認為當今這種潮流的起伏很大程度上與人們安身立命的想法有關。家居植物可以療愈人心,讓人擁有可以養育的東西。”
當然,家居植物的複興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帶火無數潮流的Instagram。你可以去Instagram上面搜一下#urbanjungle、#monsteramonday、或者#plantgang這些話題。
“家居植物很漂亮,”多南·史密斯說,“當你給房子拍照的時候,你會有一個大且精美的植物背景。”
卡特的Instagram賬号上面全是各種植物的照片,擁有33000粉絲(其中一些粉絲私信問他一些植物種植技巧,也有一些人問他是否可以親自去他那間“現代叢林房”觀賞一下)。另一個叫“the Jungalow”流行博客也展示了充滿植物的生活。
Little Leaf是在去年年底開張的,與倫敦的室内種植工作坊Geo-Fleur(在Goop網頁也有網店)還有紐約的The Sill線上植物鋪(現在已有實體店)很像。“室内植物真的對你有好處,”這是The Sill官網上的口号。
“我們是在去年隆冬時候開的,”Little Leaf的老闆阿曼達·克萊門茨說,即便天氣嚴寒,“我們也很少會剩下現貨。”當外面一片荒涼、寒冷的時候,我們裡面還有蔥蔥綠意。“有很多人跟我們說,隻想待在這裡。”
但有趣的是,這些“現代叢林”在Instagram上掀起了家居植熱潮,我們卻很少會看到園林工具或者盆栽土壤裡零星的污點,更少看到把發膠盒重新利用變為非主流植物花盆的例子,也看不到有人抱怨植物上有螨蟲。少數人會提到四個小時的澆灑過程。而且,很少人會曬那些漸漸枯黃的葉子或是他們那些漸漸變醜的摯愛植物。
“我們一年大概失去20棵植物,”瓦尼克呻吟地說。
“一些植物本來就會死去的,”卡特很實際地說。
或許把目光集中在Instagram上面會好一點,比如Boys With Plants(男孩和植物),完全就是一個“雲種植”賬号。
在Boys With Plants賬号上有三張卡特的照片。當他的女朋友菲奧娜在那個賬号上看到他的時候,“她喜歡把照片發給她所有的女朋友,”他說。
她為他驕傲,對吧?
嗯,她是的,但是至于其他人…
“我知道,”他無奈地歎息道,“他們隻是笑話我。”
圖片來源:Salwan Georges、The Washington Post
翻譯:林雄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