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那篇紀念我永久的偶像史鐵生的文章之後,旋即又投入日常充實忙碌的康複訓練中,畢竟就像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比起健康的人有100個夢想,失去健康的人隻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健康!
好在我的康複訓練,三管齊下:
練腳,我現在穩态平衡(雙腳不斷并攏又是保持平衡),大有進步,站着打球可以堅持一個多小時了;
練手,進步自然慢,但刷牙、洗臉、套圈、左手患側給右手戴手表……各種運動,都沒落下;
練口,早上起來朗誦古詩詞,下午大聲唱歌,挺投入的,每天都把事情安排的滿滿的。
更讓我倍感開心的是,收到了我大學同學、摯友,秋池博士寄來的他的新作《抱膝齋詩詞稿》,再次提醒我,我還是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的。于是撥打電話,跟他聊了起來。
從當年的秉燭夜談,傾情唱和,聊到兩年前我們那場未完成的羊肉稍麥之約(由于我中風被緊急送往醫院而爽約,導緻他苦等多時未見人影),再聊到現在抽煙喝酒是否有所改善,目前各項身體指标如何,運動和休息的情況如何,家人的情況怎麼樣?
當然也不免談他在南開大學讀博士時的導師——被絕大多數讀中文的人都無比景仰的葉嘉瑩先生!
葉嘉瑩先生,是2020感動中國的人物,與其說她榮獲了這樣的獎項,毋甯說,《感動中國》的組委會非常榮幸地能把這個獎項頒給這位年近百歲,蜚聲海内外,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傳遞古典詩詞“弱德之美”到世界的傳奇女性,相關葉先生事迹的信息請大家自行去網上查找,在這裡推薦一部記錄她生平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我看了兩遍,看後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又重溫了2020感動中國的節目視頻,忽然有一個想法,想結合目前尚且健在的著名學者和近幾年辭世的堪稱各個領域的泰山北鬥,做一項研究,探究一下他們健康長壽的秘訣。(為了行文方便,所有的頭銜稱謂統一為先生)
這個念頭一産生,就把自己吓了一跳。
一是這個工程有點兒大,以我目前的狀态,進行這樣的工程有點難,我現在去除康複訓練的時間以外,思考寫作和收集資料的時間并不多。
二來,這些著名的學者和專家,都是不同學科的執牛耳者,他們的事迹散落在各大媒體,跨度又廣,曆時又長,況且都是公衆耳熟能詳的人物。我萬一表述的有所錯漏,豈不被人恥笑?
但又一想,覺得這項工作很有意義,梳理一下他們各自生活的軌迹,對很多人有所啟示,這項工作始終需要有人去做,與其等着别人梳理,不如我就試着做一做,就當是抛磚引玉吧。
做一項研究不比寫一篇随筆,那麼率性,随意,要做的工作可多了,比如說立項,看看整個項目可不可行。采樣,看看要研究的對象,材料容易不容易獲得,研究模型,研究方法,還有研究維度,還有對這項研究的範圍和局限說明,這項研究科不科學和不合理也要評估等等,等等。要考慮問題可真不少。
我本來隻是想抒發一下感慨而已。沒想到整出那麼大的一項工程。這篇文章之所以和上一篇時間隔得有點長,就是自己有點兒發怵,也有些偷懶。請各位多擔待。好在我現在不趕稿子,寫作純屬是康複的手段而已。
最後我決定,試着簡單寫一寫,哪怕隻是皮毛。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也就好了。以後功力深了。行動更便捷了。再進一步升級。
我想結合積極心理學和健康管理,對這項研究來點兒注解。
這幾天熟悉不少生澀的詞彙:耄耋之年、鲐背之年、耆宿大賢……一系列罕用的詞彙都要熟悉,呵呵,可别讓人看了笑話。寫這篇文章的難度超乎了我先前的想象,我看了超過十個小時的視頻,幾十篇參考文章,人物傳記十餘種。猛然間,我有些清醒過來,我是否有些用力過猛?
不過,當我沉浸在真真切切觸摸這些先賢的偉岸人格的喜悅之中,花這點功夫是非常值得的,甚至我為自己的淺陋無知而感到赧然。最後,我先确定兩位在世的泰鬥,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現年97歲)。和剛過百歲誕辰的楊振甯先生,當世與愛因斯坦齊名的全球最偉大物理學家之一。
剛剛和我們告别的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先生(享年99歲),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享年91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享年112歲)錢鐘書夫人、著名翻譯家、作家楊绛先生(享年105歲)。這裡僅列出近幾年辭世的一連串閃亮的名字,還有一大堆名字因為精力有限,未及收錄,每一位泰鬥都帶給我們無窮的美好聯想。
世界偉大物理學家楊振甯先生(健在,剛過100歲誕辰)
詩詞研究大家葉嘉瑩先生(健在,今年97歲)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享年112歲)
著名翻譯家、著名作家,錢鐘書夫人。楊绛先生(享年105歲)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享年91歲)
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先生(享年99歲)
在總結這些泰鬥的生平事迹的時候,我感受最強烈的是,他們不僅僅是長壽的學人,而且都是幸福的人。從哪方面來說幸福呢?
他們漫長的一生都曆經坎坷。尤其是中國這一百年的曆史可謂災難深重,每一個個體,都曆經了颠沛流離。他們長期漂泊在異國他鄉,(多數都是海歸)甚至是身陷過囹圄(如葉嘉瑩就坐過台灣的監獄),忍受過饑餓、貧困、誤解,但他們都有着堅定的信念,長期從事着自己熱愛的工作。
如楊振甯一直從事着物理研究,葉嘉瑩終身從事着詩詞教學的工作,袁隆平幾十年一直培育着雜交水稻,作為馬來西亞華僑歸國的吳孟超。培養了超過80%中國肝膽外科的工作者,97歲的高齡仍然堅持每周兩三台手術,一台手術。平均超過一個半小時。
就連半路出家的周有光(應國家的需要,從金融系統轉為語言文字改革事業)研究語言和文化,也超過了半個世紀。
不知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這些泰鬥們都踐行着長期主義的理想。趨近着自己選定的方向。
他們都具明顯樂觀精神,他們從不抱怨生活的磨難,隻是選擇等待、堅持。和力所能及的改變,從心理學上講,這叫做内歸因。一日三省,積極選擇變化。
看楊绛先生著的《我們仨》,不是重複他們經受着的苦難,而是被他們風趣、樸實和幽默所感染,錢鐘書稱楊绛先生為“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描述得恰如其分。
與他們至死仍在不斷延展的精神世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物質享受卻無所求。他們幾乎都有着大筆捐贈的記錄,将稿酬、獎金、遺産。變成了一項項獎學金,扶持後來人。
這些泰鬥們又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大多擁有完美的婚姻。(葉嘉瑩先生是個例外),袁隆平與鄧哲的超越60年的恩愛,吳孟超與吳佩煜自同入中學開始的相濡以沫,周有光與張允和的相伴78載的默契,最令人感佩的是楊振甯先生的兩段完美的婚姻,一段是與原配夫人、杜聿明的女兒杜緻禮,相濡以沫直到杜夫人病故之後,一段是驚世駭俗,與夫人翁帆不顧 54歲年齡差距,現在已延續了18年的美好姻緣, 楊振甯先生精彩地诠釋了《莊子》裡所說“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潇灑境界。 楊绛先生百歲感言“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再一次顯現出人生活得如此通透。
不知不覺,已經寫了近3000多字,如果展開,寫幾本書也沒問題。這篇文章的寫作過程,也是我再次學習他們的過程,文章寫的有點久,可是我一點也不焦慮。這次所謂研究,純粹是我個人一點小小的興趣。有說錯或是不到位的地方,請各位不吝批評指正。
文章寫得最後,做一點小小的歸納。
他們都是金字塔尖最棒的一些人,無論從成就與人生境界。他們大多出生書香世家,有着良好的人文傳承。最關鍵的是,他們接受的是。父輩的精神給養,并發揚光大,抵擋世間各種風暴的侵襲,淡定從容,又堅韌不拔。
他們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專注而不始終不渝;他們有優秀的人生品質,推己及人,澤被天下;
他們大多有完美的婚姻,良好的人際關系;
他們不斷的學習,且以熱愛這項工作為樂;
他們對物質生活極為容易滿足,不被物欲所困擾;
他們活的越來越像是孩子,童真始終未泯;
他們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适量運動,起居規律;
他們心态健康,常處在舒展的狀态;
……
寫描述他們的文章,就仿佛是一場探秘尋寶的旅行。
值得花一輩子的時間。
這是我寫公衆号文章以來,花最長時間寫的文字,但也是相當愉快的過程。
好了,就先寫到這兒吧。
祝大家生活愉快!健康長壽!
黃鐘大呂
2021.10.29 于廣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