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五柳先生傳解讀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解讀陶淵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0 01:20:03

《五柳先生傳》

魏晉.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号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辄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箪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

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俦乎?銜觞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傳解讀陶淵明(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1

《五柳先生傳》是東晉田園派創始人陶淵明代表作之一,普遍認為是陶淵明自傳散文。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塑造了一個真實的自我,表現了五柳先生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強烈的人格個性之美。

本文通過對五柳先生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來用以自況的文章,抒發了陶淵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個愛好讀書、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忘懷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形象。對于《五柳先生傳》的寫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兩種說法。

五柳先生傳解讀陶淵明(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2

王瑤根據蕭統的《陶淵明傳》的叙述,認為《五柳先生傳》作于太元十七年,陶淵明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淵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寫下的《五柳先生傳》中表示了自己的從文志願。”如果說這篇文章是陶淵明少年時所作的話,那麼這便不是自傳了,有可能是陶淵明在年少時對生活的構想,表明志向和規劃未來。清代學者林雲銘推測這是陶淵明辭官後所作。

可是“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箪瓢屢空”,可見陶淵明筆下五柳先生窮困潦倒,家境貧寒。如此情境不似為自己規劃未來,所以有研究者認為文章創作于陶淵明晚年時期。清代學者林雲銘指出文中贊語中“無懷氏”“葛天氏” 傳達了安貧樂道的情懷,和不為官的态度,足以推測這是陶淵明辭官後所作。

五柳先生傳解讀陶淵明(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3

此文在藝術上也頗具特色,首先立意新奇剪裁得當:《五柳先生傳》是作者以自況之作為目的,托空寄意。所以既不太虛,也不太實。太虛、撲朔迷離,則失之晦澀;太實、筆筆寫真,一看即破,則索然無昧。

開頭說“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号焉”,不僅立意新穎,而且诙諧有趣。最後用“無懷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兩個問句結尾,含蓄蘊借、餘味無夯。全文圍繞“不慕榮利”這一主題寫了讀書、飲酒、安貧、著文等四件事,詳略得當落筆有緻。

五柳先生傳解讀陶淵明(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4

其次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五柳先生生動的藝術形象。作者對“五柳先生”雖然着墨不多,但是不僅把他的志趣、情操充分地表現出來,而且對其居室、衣着等外在形象,也進行了必要的勾勒,塑造了一個居陋室、着破衣的隐者形象。正因為如此,“五柳先生”的藝術形象曾引起後世許多詩人的神往。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寄韋南陵冰餘,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顔尚書,笑有此贈》詩中曾說“夢見五柳枝已堪挂馬鞭。何日到彭澤長歌陶令前。”

第三此傳行文簡潔,絕無虛詞矜譽。一篇寄托詩人平生理想與志趣的傳記,在一般人寫來,免不了要洋洋灑灑地作長篇大論,但作者抓住足以表現人物本質的主要事件,僅僅用了173字就概括無遺,其用筆之經濟,實在堪稱精煉。

五柳先生傳解讀陶淵明(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5

陶淵明(約365年--約427年)又名潛,字元亮,東晉末南朝宋初期文學家,号五柳先生,谥号“靖節先生”。漢族,東晉浔陽柴桑人。陶淵明生活的晉代末年,社會黑暗風氣污濁,許多人不擇手段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着虛僞與欺詐。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對統治階級不滿,不願與黑暗現實同流合污,辭去官職,躬耕僻野,過着簡樸的生活。後陸續做過鎮軍、參軍、建威參軍等地位不高的官職,過着時隐時仕的生活。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詩《飲酒》、田園詩《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辭賦《歸去來兮辭》等。

五柳先生傳解讀陶淵明(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6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