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動物之森大熊貓

動物之森大熊貓

寵物 更新时间:2025-02-05 23:54:27

動物之森大熊貓(他用鏡頭捕捉水上)1

動物之森大熊貓(他用鏡頭捕捉水上)2

動物之森大熊貓(他用鏡頭捕捉水上)3

動物之森大熊貓(他用鏡頭捕捉水上)4

動物之森大熊貓(他用鏡頭捕捉水上)5

楚天都市報12月3日訊(記者高偉 攝影玉清)“看!一大群中華秋沙鴨。”11月28日,在漳河綠水青山間的一處碧綠水域,一大群水上“大熊貓”中華秋沙鴨正翩翩起舞,董玉清拖着并不方便的左腳,迅速用長鏡頭記錄下這群“國寶級”越冬候鳥。

經過仔細清點,這群中華秋沙鴨有近40隻,數量之多實屬罕見。 “這是在荊門境内首次發現數量之多而極為珍稀的遷徙冬候鳥。”鳥類觀察員曾紅旗驚喜地說。

用鏡頭捕捉水上“大熊貓”

“兩年前,我曾在錢河支流發現過一隻孤單的雌性中華秋沙鴨。”61歲的董玉清說,這一發現讓他對在漳河庫區尋找水上“大熊貓”中華秋沙鴨,充滿了好奇和渴望。

11月28日清晨,迎着旭日東升,董玉清和荊門市愛鳥文化研究會的三位鳥類觀察員,從荊門城區驅車出發一路前行,随後經漳河水庫付壩沿漳河鎮三化村那條彎曲的山道,翻山越嶺行程40多公裡,來到漳河庫區上遊的一個小山村莊,租了一艘遊船,逆水行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漳河庫區越冬候鳥的調查。

近半個月以來,董玉清和幾位鳥類觀察員,從荊門城區到漳河水庫的源頭,6次驅車翻山越嶺來回行程100多公裡,還自掏腰包租船在漳河水庫一些偏僻的庫汊島嶼水域裡調查漳河越冬的珍稀鳥類。為尋找中華秋沙鴨,他們經常是饑一頓飽一頓。

“看!好多中華秋沙鴨在水面起舞。”也許是受董玉清他們一次次愛鳥護鳥行為的感動,在漳河綠水青山間的一處碧綠的水域,大夥突然發現了一大群水上“大熊貓”中華秋沙鴨。

“咔嚓、咔嚓、咔嚓!”董玉清抑制住内心的喜悅,迅速尋找角度,用長鏡頭記錄了這群久違的“國寶級”越冬候鳥。

觀鳥員周志成說,這些中華秋沙鴨長約49至63厘米,嘴長而窄,呈紅色;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長而明顯,成雙冠狀。雄鳥的頭和上背及肩羽呈黑色;雌鳥的頭和頸棕呈褐色。

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世界瀕危動物,它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是中華鳥類活化石。由于數量極其稀少,被譽為“水上飛羽熊貓”。

“在漳河發現國寶級的中華秋沙鴨,并用鏡頭捕捉這種珍稀鳥類實屬難得。”董玉清非常興奮地說,這證明漳河的水質及生态環境優良,是越冬中華秋沙鴨安全栖息的越冬地。

動物之森大熊貓(他用鏡頭捕捉水上)6

七下黃蕩湖給大雁送冬糧

今年1月下旬,一場十年難遇的大雪,突降江漢之濱的黃蕩湖大雁越冬地。下雪後的第二天氣溫零下7度,董玉清不顧冰雪路滑,冒着刺骨的寒風,從荊門城區趕到沙洋高陽呂集村。

踏着泥濘冰滑的鄉村小道,董玉清帶領幾名大雁護鳥人員,巡湖發現湖泊結下了一層厚厚的湖冰,大雁很難覓食。“黃蕩湖大雁缺糧的信息被衆多愛鳥人士知道後,大家紛紛捐獻購糧款。”董玉清感動地說,他将全部捐款都用來購買越冬谷物,保證黃蕩湖大雁的口糧。連續7天,董玉清在冰雪天早出晚歸來回100多公裡,往返于黃蕩湖大雁越冬地,身體受寒後仍然堅持到寒冷的湖區,為大雁投放冬糧。

“整個寒冬,我睡覺都想着黃蕩湖的大雁。”董玉清高興地說,在衆多愛鳥人士的幫助下,越冬栖息的大雁種群安全渡過糧荒。

近幾年,董玉清對黃蕩湖大雁及鳥類栖息地的大力宣傳,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一些湖泊濕地的生态環境得到改善,周邊群衆的愛鳥護鳥意識增強,每年到黃蕩湖越冬的大雁有上萬隻。

“黃蕩湖大雁在全國太有名了,我專門來買《大雁》郵票和原地首發紀念封。”來自武漢的王繼紅先生高興地說。8月17日七夕節,《大雁》特種郵票首發在沙洋高陽鎮舉辦,這是我國郵票發行史上首次在基層鄉鎮舉辦的首發活動,董玉清拍攝的黃蕩湖大雁被印在首發紀念封上。

當天,《大雁》郵票承載一封封家書從沙洋高陽起程傳播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保護鳥類資源,守護綠水青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董玉清在現場同時舉辦了《荊門鳥類科普圖片》展覽,向來自全國各地的集郵愛好者和當地群衆贈送了《沙洋黃蕩湖大雁》明信片和《荊門鳥類科普宣傳手冊》。

動物之森大熊貓(他用鏡頭捕捉水上)7

用生命呵護珍稀生靈

“蛇咬我一口,能讓世襲的獵手放下屠刀,值得!”董玉清回想起多年前差點喪命的往事笑着說。

20年前的一天,董玉清到神農架南坡原始森林拍攝野生鳥類,天氣突變下起了暴雨,他和向導老譚躲進一個山洞。突然,一條毒蛇咬到了董玉清殘疾的左腿上。老譚眼疾手快,擡腿踢飛了蛇,貓腰走到他的身邊,按亮了電筒,一條色彩斑瀾的毒蛇正快速地向洞裡逃匿。以打獵為生的老譚飛快地舉起手中的土铳,董玉清咬着牙制止道:“别打,留它一條生路。” 此時,董玉清被蛇咬傷的地方開始滲出黑血,好在向導經驗豐富,幫驚魂未定的董玉清把毒血擠了出來,并為他敷上專門治療蛇傷的藥草。

“我不再以打獵為生了,要做一個真正的向導,不再幹對不起子孫後代的事。”董玉清的舉動讓老譚發自内心地感慨。

1994年,董玉清自籌資金從北京把“為大熊貓獻愛心”攝影展,接到荊門巡展成功後,他對珍稀野生動物的處境深感憂慮,更是讓他懷念兒時鳥語花香的場景。從此,董玉清愛鳥不僅達到癡迷的程度,而且他對鳥類的保護也是盡職盡責。一年春天,他在荊門山區仙居鄉采訪時,發現一家個體土特産收購店收購有18隻紅腹雞皮,立即報案進行了沒收,并通過森林公安将其捕獵者抓獲歸案。2015年冬季,他與環保人士首次在東寶山區錢河發現一大群越冬鴛鴦栖息,立即自掏腰包印制了5000份《美麗鴛鴦在錢河》年曆畫,送給周邊10多個村的農戶,宣傳保護鳥類及生态環境。

今年以來,董玉清先後6次救治放歸大自然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貓頭鷹共8隻,他還救治了一隻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普通鵟,親手治療和精心喂養後放歸了大自然。在董玉清的影響下,荊門越來越多民間人士加入到了愛鳥護鳥的隊伍,荊門人都稱贊:“董玉清是一位閑不住的愛鳥專家。”

董玉清是荊門日報傳媒集團的一名高級記者,從事新聞和攝影工作30多年,長期緻力于野生動物攝影和生态環保宣傳,去年退休。20多年來,董玉清為尋覓和保護荊門境内栖息的珍稀鳥類,執着堅守,他的足迹踏遍了整個荊門的綠水青山、湖泊濕地,用相機記錄了200多種珍稀鳥類。他主編出版的《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攝影作品集》榮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他攝影出版的畫冊《中國鳥類》榮獲湖北省“屈原文藝獎”;他從小左腳殘疾,身殘志堅緻力生态環境保護及宣傳,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應邀到北京人民大堂參加表彰大會,受到了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

“鳥類是大自然的精靈,是人類的朋友。”2018年3月,依然奔走在愛鳥護鳥路上的董玉清被評為“湖北省十佳愛鳥護鳥人。他說,睡夢中常夢見與鳥相依為伴,拍攝記錄鳥種已成為他人生的一大快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