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的标準說法該叫蹲舉,它有的不同類型。
要理清關于深蹲的争議,首先就要先講到蹲舉的術語。以最簡單方式區分,蹲舉可分為半蹲(half squat)和全蹲(complete squat), 但實際上,全蹲又可再細分成不同類型。
更混亂的是,健身房中許多所謂的專家推崇的半蹲,實際上可能隻能算是微蹲( 四分之一蹲,quarter squat),也就是一個名詞各自表述的問題,你的半蹲與我的半蹲是不同的蹲法。
之前某個私教培訓機構的某個傻缺助教,在我的初級深蹲教學視頻上斷章取義,拍了個自以為是的深蹲教學就是屬于這類半吊子的貨,就這類人禍害了半個健身行業,毀了一票有潛力的私人教練,誰讓人家自稱是crossfit高手,公司代理的培訓又是有美國血統的呢?
……
蹲舉是連續性的動作,随着下蹲的程度而不同。為确保我們對于名稱定義的一緻性,不留各自诠釋的空間,以下明确分類四種深度的蹲舉:
➜全蹲(complete squat):蹲到關節活動度所及的最大範圍,即骨盆不至于後傾的最低位置,讓腿後肌壓在小腿上。
➜深蹲(deep squat):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的深度( 平行蹲,parallel squat)或更深。
➜半蹲(half squat):下蹲時大腿的角度介于彎曲90 度與平行地闆之間。
➜部分蹲(partial squat):下蹲時大腿的彎曲角度小于90 度。
這四種蹲法所征召到的肌肉與所促成的适應都不盡相同,在此明确分成不同類型,之後對它們特性的說明就會更清楚。
蹲舉應該蹲到多深?
蹲舉時,無論考量安全性或是訓練效果,蹲的深度都是一個重要的話題。通常,“蹲到多深”比“負荷多重”來得更重要。
我們以解剖學的角度來觀察,人體架構的設計很适合蹲下,也就是人類能夠做到完美的蹲下動作,就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來說,也都将深蹲當做基本的休息姿勢。
對于擁有健康的膝關節、踝關節與髋關節的人來說,應該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做到全蹲。Salem 和Powers 在2001 年的研究确認, 無論是全蹲、半蹲或微蹲時,膝蓋所承受的壓力并沒有差别。
不過,如果下蹲時加上外來的負重( 甚至是身體内部的體重增加),狀況就比較複雜。此時會産生兩個需要特别留意的問題:
垂直壓力加諸于脊椎骨、尤其是椎間盤上的負荷。雖然人類的身體設計本來就适合下蹲,但卻不是在過度負重( 例如三倍體重)的狀況下。
使用更重的負荷非常容易為訓練帶來麻煩, 比起一味在杠鈴上增加更大的重量,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可以提升你的訓練強度。
骨盆位置依照個人狀況會呈現不同的角度。骨盆有可能在下蹲的時候後傾,而導緻脊椎向前彎。
主流的訓練方式認為脊椎彎曲圓背不可接受,而且絕對要避免。實際上,隻要腰椎能維持自然的弧度,且膝蓋保持對齊腳趾位置,深蹲是不會有問題的,因此完全沒有排斥深蹲的必要。
不過,下蹲的活動度因人而異,當你發現無法控制髋關節角度與膝蓋的移動軌迹時, 就不應該再增加下蹲的深度。
深蹲的迷思
深蹲還有一個需要厘清的迷思:普遍認為蹲的深度越深,危險性就越高。
有許多研究團隊針對這個議題做實驗,但目前并沒有任何一個研究結果認為全蹲的受傷風險比半蹲高,而且在訓練的成效上,全蹲也不低于半蹲。即使如此,許多教練和運動員仍普遍認為部分蹲會比全蹲來得安全。
不做深蹲,就容易在杠鈴上增加更大的重量,看起來似乎成就感比較大,但這種增加負重的狀況無異于挖東牆補西牆,你雖然減輕了深蹲加諸于膝蓋的壓力,卻将壓力轉移到脊椎,結果也沒有比較好。
實際上,2012 年Bryanton 與研究團隊發現,增加蹲舉的活動範圍,比增加負重能夠獲得更好的運動表現。
活動範圍與運動表現
Zatsiorsky(1995)在其著作《肌力訓練的科學與實踐》中指出,身體的動作很少用到完全的活動範圍。半蹲也屬于其中之一,而且效果無庸置疑。
此外,訓練中的活動範圍能夠促進肌力的增加,即使活動隻局限在部分範圍,例如腿部在下蹲開始屈曲的小範圍就能夠發揮效果(Massey 等人,2005 年)。( 當然也有許多研究指出在整個活動範圍都有效果。)
根據Wilson 在1993 年的報告,使用非常重的負荷做半蹲,能夠将神經抑制減到最少而增加進步效果( 雖然這個論述忽視了大重量對于脊椎的風險)。由此可見,與半蹲接近的部分蹲,在訓練中也有其重要性。
至于深蹲,Bryanton 團隊在2012 年證實, 與部分蹲比起來,深蹲不但顯著征召較多的肌肉,尤其對于股四頭肌的刺激也更強。而且當負重時,深蹲對于臀肌與腿後肌的活化程度也較高。
同一篇研究也指出,蹲得越深、負重越重, 對于運動員垂直跳躍的訓練效果也越好。由于深蹲( 高負重)能夠強化整個身體背後肌群,對于下肢的跳躍力與爆發力訓練效果也比較好。
總之,半蹲( 或部分蹲)和深蹲雖然看起來動作類似,但所征召到的肌肉還是有差别。
1994 年Signorile 團隊對于不同下蹲角度的肌電圖分析,以及2012 年Bryanton 團隊進行的肌力測量,都精确顯示出不同的蹲舉類型,确實征召到不同的肌肉結構。
深蹲并不危險!反而能讓你不用增加杠鈴負重,就獲得比較好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