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分”與“情分”,成為最近輿論場的一組關鍵詞。兩者的關系與含義存在多個層面,我們先從一起小得不能再小、卻在輿論場中被無限放大的讓座事件說起。
據報道,四川達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動車到成都看病,因隻買到達州至營山的坐票,老人在南充站被座位主人——一名女大學生請了起來,老人女兒懇請能否擠一擠,被拒。之後一中年男子為老人讓了座,老人女兒說:“年輕人應該多學學。”女大學生委屈回道:“坐自己的位置錯了嗎?”
其實,女生為自己辯解時偷換了議題——坐自己的位子當然沒錯,但她受指責是因為沒給老人讓座。不過事件鬧到輿論場中,一些好事的網民和評論家就不再遮掩,直接為女生辯解“讓座是情分,不讓是本分”,然後大談權利、規則、道德綁架等宏大詞語。這是當下輿論場中一股見多不怪的流行風氣——拿一件小事借題發揮,毫無節制地把問題拔高、放大、延伸。就讓座一事,筆者隻想說:女生有權利意識是好事,沒尊老之心是事實,根本不是什麼本分、情分的問題。至于那些指責他人搞道德綁架的,是不是反過來綁架了道德?
說到本分與情分,這種事有時很微妙,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盡自己的本分,也給足了他人情分,但如果不小心越了界,則可能誤人誤己。湖南長沙科技工程學校一位男教師從勸架變打架一事,最近引爆教育輿論場。本來,眼見兩個年級的女生起了群體沖突,上前勸架是教師的本分,但一個分寸沒把握好,他自己情急之下動了手,性質就變了。據報道,這位男教師是看到自己班級的女生在沖突中吃了虧,才忍不住出手,從“江湖義氣”的角度來說,對自己手下的學生也算盡了“為師”的情分。不過,學校方面對他好像就沒那麼講情分了,日前公布處理結果:開除。不少網友認為處分過重,但校方處理違規教師也不過是盡自身的本分,隻是問題在于,類似事件很多時候缺乏統一明确的處理标準,難免引發一些争議。而一旦升級為公共事件,輿論也往往成為左右事件進展乃至結果的重要因子。
本分與情分的關系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事實上,兩者的關系經常扭曲、錯位。最近,湖南衡陽、上海浦東等地接連發生所謂家長毆打教師事件,起因卻隻是對孩子的座位調整不滿意、嫌教師對孩子管教過嚴等。這引起了很多教師的義憤,甚至有教師發聲“教師簡直成了人人可欺的弱勢群體”。在上述事件中,教師所做是正常的履職行為,是在盡自己的本分,在細節層面或許存在值得商榷之處,但家長的過激行為顯然違背了作為學生家長的本分。如果家長都是這種态度和行為模式,教師、學生及家長之間還有什麼情分可言?和諧的家校關系、師生關系又從何談起?
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張勁碩的一條配圖微博引爆網絡:“這是剛剛學生們離開動物博物館的現場,滿地垃圾,一片狼藉。”據媒體報道,北京朝陽區白家莊小學的部分學生當天在參觀博物館時打鬧喧嘩、亂扔垃圾、不聽勸阻。面對博物館方面的指責和衆多網友的批評,校方通過媒體向博物館和社會緻歉。但有個别教師和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們還小,希望社會多給他們一些包容。這真有點荒唐,作為家長、教師沒有盡到規勸和教導義務,失了本分,又怎麼好意思讓社會無原則地對孩子們講什麼情分,甚至一點批評都不能有?
想讓他人、社會對自己講情分,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試想,如果家長、教師都能盡到自己的本分,教會孩子從小遵守社會公序良俗,懂得什麼是本分、情分,孩子成大後也就不會發出“不給老人讓座是本分”這種謬論吧?(楊國營)
《中國教育報》2016年5月9日第2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