顔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顔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顔回說,這個道理很深,很難,總要拿一個章法,一個引子給我們入手,或者可以進入“克己複禮”的境界。因此孔子才告訴他“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四個消極的規範。就是從眼睛、耳朵、嘴巴、身體嚴格地管束自己。由外在規範,薰陶自己。剛才報告的催眠術、瑜伽術,也是走的這個路線,佛家的打坐入定也是這個道理。這是實際的修養功夫的一種方法。
在理論上則很難說了,“非禮勿視”,哪一種是非禮的,不要去看呢?男人看見女人穿了一件衣服很好看,多看一眼,如果老古董的先生們,或者一闆一眼的理學家,認為這個不成,非禮勿視!這就很難講了。隻是看看這件衣服的新奇,并沒有别的意思,怎麼是非禮呢?一定說這一看是非禮,那一看是合禮的,那就很難講了,那天下事情沒有一樣可看的,首先電視不能看,有些短裙子裸背露胸上場的,選美的,都不可以看了。“非禮勿聽”,現在打開電視機、收音機播出來的那些歌曲,很多是“非禮的”,我們隻好用棉花把耳朵塞起來了。所以講理論實在很難講。
但事實上我們要了解,根據《論語》,孔子的說法,并沒有後世那樣的解釋,這樣非禮,那樣非禮。這裡是方法,等于剛才講的練催眠術,訓練眼光的定,當然要非禮勿視,除了看一點亮光以外,什麼都不能動。顔回聽了這四個方法就說,這我就懂了。換句話說,“克己複禮”做到形而上最高的功夫是很難的,退而求其次,用這種方法困住自己,訓練自己不敢亂動,先端肅起來。顔回說,我雖然很笨,不大靈敏,悟性不高,但是借外力薰陶内心的方法是懂了。我隻好用這種方法,慢慢去達到那個“克己複禮”的境界。
上面這一段是講“仁”學。孔子的道統中心是建立一個“仁”。在這一節書裡分成兩半。“克己複禮”是講真正的修養功夫,達到“仁”之體。“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在明明德”等于孔子講“克己複禮”的道理;發出來的外用在“親民”;最高的境界在“止于至善”,是原則。一下子“明德”明不了,所以要做功夫:“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後來得到什麼呢?得到的就是“明德”。所以《大學》裡的修養功夫,和這裡有相同之處。
◎ 本文摘錄自東方出版社(簡體):南公懷瑾先生著《論語别裁》。本平台隻作轉載,版權歸先生子女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