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因為學生“計算錯誤”而困惑。題做了不少,錯誤率卻居高不下,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着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的質量。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老師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分析原因:
1、不看清楚題目下筆。
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學生感知事物比較籠統,不具體,往往隻注意到一些感覺上的、孤立的現象,不去仔細觀察事物之間的特征和聯系。所以在抄寫數字、符号的時候,沒有看清楚就下筆,抄寫的數字就會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比如:把“3”寫成“8”,将“26”寫成“62”;把“ ”寫成“×”等。在很多時候,脫式計算中上一行的數字到下一行就寫錯了,或者将不同的數字寫成同一個數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運算順序尤其是簡便運算方法的錯誤,除上述的原因外,還非常容易出現被假想迷惑的情況,以為能夠進行簡便計算,将運算順序搞錯。比如在進行小數簡算的過程中,32.78-(8.9 2.78)可以變成分别減去後兩個數,而類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簡算,去括号後要變成32.78-8.9 2.78。
3、多受負遷移的影響。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已學知識的影響,即學習中的遷移。如果已學的知識促進知識的掌握,就是正遷移,反之即負遷移。計算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受到負遷移的幹擾,影響計算的準确性。比如:計算乘法的時候,不少的孩子就經常出現加法的計算情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