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果孩子不願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孩子不願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6:13:59

早幾年娃還小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總是盡最大可能“保護孩子的天性”,不會強迫他去做不願意的事。

比如體能課,娃不願意跟其他小朋友一起鑽圈賽跑,會同意他在一邊自己玩器械;外教課,娃不願意跟着手舞足蹈地唱英文歌,也會跟自己說,每個孩子性格不同,随他去好了。

當娃還小的時候這麼做是OK的,每個孩子适應環境和壓力的時間長短以及應對方式确實不一樣,靠“逼”隻能适得其反。

但随着娃慢慢長大、開始進入集體,尤其在上小學之後,我發現這個方式要做出調整了,甚至可以說需要糾正——

如今我們再看到孩子有不願意做的事,比如不願意上台表演、又或者面對困難退縮時,該推的時候一定要推他一把!

如果孩子不願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娃不願意做的事)1

01

孩子正在等你推一把!

人性和對優越感的追求是緊密相連的,這也是人類提升自己潛能,不斷追求超越的生物本源。

所以随着孩子的成長,即便表面看上去無欲無求的娃也一定是變得越來越有“野心”的,因為人人渴望得到别人的認可。

如果你仍然覺得“我家娃好像從來不要競争,無欲無求的樣子”、“我鼓勵她呀,她說什麼也不要上台表演”、“他好像就願意做個普通孩子,不想表現”……那或許誤解了孩子!

比如最近OK班上在舉辦“春天來了”的作文比賽,這個我當然是很鼓勵他參加的,但問他的時候他又好像很佛系,沒什麼興趣的樣子。但聊了後發現,他不是不想争取,而是害怕自己寫得不好,于是僞裝得很“淡定”。

我自己小學的時候,同桌女生也是這樣的情況,有件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次學校舉辦朗誦比賽,報名表發下來,同桌女生看我毫不猶豫報名、心裡蠢蠢欲動,但一直沒填。她說:“我在班上朗誦得都不算好的,還要跟高年級的比,肯定不行,算了算了”。

這個年紀的孩子,一定是有想要突破的困境以及想要達成的目标的,有時候他們自己或許沒有意識到,有時候是意識到了卻對自己沒信心。

如果一直這樣退縮,時間長了隻會越來越不自信。反過來,一旦我們幫助他們跨越了這層心理障礙的話,孩子則會變得自信!

我那個同桌就是很好的例子,當時我們坐在第一排,老師剛好看出了她的“小心思”,一定鼓勵她報名中間還經曆了一些有趣的波折(後面具體講)。最後她參加了,而且就那次以後,她的變化非常大,開始變得想要多表現自己!

所以一旦我們發現孩子表現出想要争取什麼,或者面對競争表現得畏畏縮縮但又沒有明确表示要放棄時,作為家長不要猶豫,該推一定要推!

02

推到什麼程度,至關重要!

“推”隻是一個動作,推到什麼程度,花多少力氣其實至關重要。

隻是輕飄飄說一句“加油,你一定可以的”完全沒用,但“用力過猛”也會适得其反,這時候需要我們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推。

說回我同桌那次朗誦比賽的事。

在正式比賽前,老師拉我倆到辦公室進行了試讀。但同桌還沒開口就因為太緊張“哇”地哭了,而且一哭就是很久。

這種情況,一般人都會覺得孩子實在壓力太大,要麼這次算了。

但老師并沒有放棄,而是耐心等同桌哭完以後,讓我們一起朗讀。之後的兩周,老師每天讓我們放學後練習,慢慢的同桌也沒有先前那麼緊張了。

更重要的是,老師從來沒有跟我們提過“一定要拿到名次”之類的話,隻是日常做一些簡單的督促指導,反倒是臨近比賽常常說“積極參與也是優秀的表現”。

現在想來,老師“推”的力度真是把握得剛剛好,既沒有讓她放棄希望,又沒有給她太大壓力。

要是老師當時放棄了她不叫她報名,可能她還要做很久的小透明。但要是給她定了名次目标呢?拿到了還好說,拿不到估計以後自信心受挫,不想再參加任何比賽了。

後來同桌跟我透露了她整個階段心境的跌宕起伏:

一開始覺得自己肯定不行,不想上台丢人,花了好兩天的時間緩解自己的緊張;

後來開始給自己打氣,時不時自我安慰“老師讓我報名一定是覺得我還可以”;

當她聽到老師說“參與就好”,心理負擔小了不少,反而放松下來認真練習……

最後到比賽那天看她還是非常緊張的,雖然全程都拿書擋着臉,也完全忘了繪聲繪色,讀完就匆匆下台……

但她把這件事寫到了作文裡:“這次朗誦比賽對我意義重大,我覺得最後拿到了參與獎的自己,也很了不起。”老師還念給了全班聽,特别表揚了她。

幫助孩子追求可行的成功,能讓他們體會到超越自我的成就感,這就是助推孩子的程度要恰到好處的用意。

03

每個孩子,推的着力點大有不同!

除了程度上的區别,不同的孩子在不同情況下,推的着力點也很不一樣。

因為每個孩子,在特定階段想要實現的目标是不一樣的,這跟他們的自我評價标準息息相關。

有的孩子本身自我評價比較高,會表現得比較有“野心”,他們會更渴望直接獲得成功。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幫助他評估自身能力,分析需要面對的風險。

比如開學了班上要競選“班長”,如果孩子确實有這個實力和願望,我們就鼓勵他、給予支持,一起争取實現;如果孩子差得還比較遠,我們也不是說要勸他放棄,而是幫他分析可能失敗的風險,再去鼓勵和幫助。

但大部分普通孩子,都屬于自我評價一般甚至過低的,對于這些孩子我們要推的就是另外的方向了。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關于OK四次評選班級之星的心路曆程。他一開始并不想要最高級别的“夢想之星”,而是選擇了比較有把握但是低了一個級别的“探索之星”。那我就尊重他的選擇,因為我知道,我要助推的方向僅僅是“讓他有勇氣表現自己,讓老師同學們看到他優秀的地方”。

前面說到的我同桌也是這樣,一開始她自我評價過低,覺得自己能力完全不行,那老師助推她的方向就是“突破自己,勇敢地參加一次,從而獲得自信”。

不過,這不代表自我評價低的孩子就不渴望所謂的“成功”,他們隻是自信心和成就感建立起來需要花點時間。

心理學理論也證明:當人通過努力實現了更高一級的目标時,便會感到心理得到補償,覺得自己“完美”了,這種感覺會讓他一直渴望進步。

我們要做的,是在每個關鍵節點助推,耐心幫他們經曆這個成長的過程。

OK在那次評選上“探索之星”之後就越來越有信心,後來又經曆了三次評比,有成功也有失敗,終于在最後一次獲得了仰望很久的“夢想之心”。我同桌也從那次朗誦比賽之後自信心大幅提升,最明顯的是成績一躍從中等變成名列前茅。

那些不斷進取的孩子從來都不是天生的,離不開父母的激發。作為最懂孩子的人,在幼年和少年時期對他的助推,影響着他後面人生的每一步。

盡管我們從未要求他們達到外界标準下的“優秀”,但一定要讓他們建立自信、由成就感變成内驅力、不斷超越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