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曾被譽為:“巴爾幹之虎”、“社會主義陣營裡最富有國家”因為短短不到50年的時間裡,它創造了很多奇迹。
從地理上看, 南斯拉夫在巴爾幹半島上,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石油、鐵、煤、鉛等衆多礦産資源,控制地中海、黑海門戶和印度洋航路,是歐、亞、非三大洲聚集地,數千年被争強,能統一控制這塊寶地是不容易的。而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做到了。
在鐵托執政時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尊嚴感,而豐碩富足的生活,持續了不到百年消失殆盡,有人說南斯拉夫的解體是因鐵托的兩個做法,埋下的禍根導緻的,鐵托是時代的偉人,也是分裂的“始作俑者”。
一、南斯托夫的建立與消亡
1.建立
一戰後建立起來的“南斯拉夫”執政人員為塞爾維亞族,而馬其頓、黑山、穆斯林、阿爾巴尼亞等民族則被歧視,并把他們排除在外。十年後,塞爾維亞統治者被馬其頓等族的革命組織謀殺,奪回了部分政權,但也讓民族問題上升的更迅速。
二戰中,“南斯拉夫”各族被德國納粹挑唆的互相殘殺,這時鐵托領導南斯拉夫共産黨與德國侵略者進行戰争,最終将德國趕出了巴爾幹半島,在1945年12月建立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在鐵托的領導下發展成為具有獨立自主地位的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一套符合國情的“南斯拉夫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大力發展工業經濟,以開放包容的态度吸收東西方制度的優點。
在1980年,就已經發展成中等發達國家。當時的南斯托夫經濟軍事各方面都讓許多中小家望塵莫及。
首先是,經濟富裕,工業化程度高,在中國自行車都用不上的年代,他們已經,家家有電視、戶戶有汽車跟當時的歐洲國家也不相上下;其次,軍事實力雄厚,成為世界第四的軍事設備出口國,擁有100萬軍人,200萬服役人員,就連蘇聯和美國也不能讓他強行站隊;
再次,也因為球類實力強勁,特别是足球,有了“東歐巴西”的美稱,看上去妥妥就是一個身強體壯的“小夥子”;最後,正是因為軍事實力強,工業經濟足,他衍生出了讓德、意、日三國也羨慕的“美蘇不戰隊聯盟”。直接省去了美國蘇聯的“雙面夾擊”,騰出了精力發展自身的國力。
可是蒸蒸日上的南斯拉夫,卻在1980年後經曆三個階段,最終在2006年完全解體,其中鐵托的兩個措施,是造成分裂的巨大隐患。
2. 解體
由于經濟政策體制的失誤,導緻南斯拉夫陷入經濟危機,從缺水少食的通貨膨脹,到失業人口迅猛增加。整個80年代,這樣的情況愈演愈烈,最終激化民族問題。
加之西方歐美國家,為破除社會主義制度,對南斯拉夫采取禁運的經濟制裁和支持黑山與塞爾維亞獨立的政治分裂。由此南斯拉夫開始了長達9年的内戰,造成了十多萬人死傷和幾百萬的難民。最終,南斯拉夫分為七國。
對于南斯拉夫解體,如光看表面,可能認為是後來的米洛舍維奇總統的無能造就的,但追溯到更早的時代,你就會發現其實鐵托的這兩個做法,早就為南斯拉夫的解體埋下了禍根。
二、不科學的民族劃分埋隐患
當時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沒有變成像東歐西歐一樣的美蘇兩國附屬國,而是持中立狀态,加上自身經濟軍事優越,反而被美蘇兩國視為香饽饽,時不時還能得到美蘇兩國的一些經濟支持作為拉攏的禮物。
這也促使鐵托有了更大的野心,想把羅馬尼亞拉、保加利亞也歸為國土。鐵托執政時代,借鑒了一部分蘇聯的社會主義體制,比如民族劃分和平均主義。
他模仿蘇聯對南斯拉夫進行民族劃分,可他卻做了個錯誤的決定,把千年來與自己母國克羅地亞信仰相悖的塞爾維亞族劃分成兩個民族,一個維持原名塞爾維亞,一個改為波斯尼亞族。
塞爾維亞古代被奧斯曼帝國統治過,所以融入了一部分伊斯蘭教, 就這樣塞爾維亞的穆斯林就被鐵托武斷的挑出成為波斯尼亞族。而這樣的結果就是讓本為一族的人民有了更深的敵對情緒。
另外,鐵托實行平均主義,比如要在一個區域建一個工廠,那麼另外的區域,無論需不需要也要建一個廠。
他認為這樣就不會造成各族不滿的情緒,可忽略了額外的經濟花費,結果卻适得其反,因為發達富裕的斯洛文尼亞地區能夠承擔,而貧窮落後的馬其頓和科索沃就顯得力不從心了。這樣的強制命令也就造成了人民的不滿情緒。
可是鑒于鐵托的政治威嚴,也都是敢怒不敢言,再加之鐵托領導時代南斯拉夫的國際地位、民族自信心、經濟工業,軍事國力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因此,這些令人不滿的行為,在國家實力和自身生活也算富足的安慰下各族還是能承受。
三、晚年因私心制定的主席團制度埋禍根
鐵托在老年時應擔心自己死後母國克羅地亞會被排擠出權力中心,因此,取消總統制度,設立主席團制度。也就是由八個自治區域人員輪流擔任總統,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各執政一年。
他認為這樣的方式就不會讓自治區産生矛盾,還夢想将來的南斯拉夫會成為一個穩定和平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
可恰恰相反的是,他低估了民族宗教信仰的力量,在他死後劃分的自治區,誰也不服誰,在自己族人執政期間,便快速往族内收割利益,導緻各民族問題嚴重激化。而這樣的形式,也成為了此後分裂,各自為營的開端。
可在此之前,鐵托已經培養出合适的政治鐵腕人選,如若從中選出,那即使威信沒他高,國家進展緩慢且不是完全公平公正,那也不至于分裂。
另外,在美蘇冷戰期間,南斯拉夫作為中立橋梁“東西通吃”時,鐵托看到蘇聯的不爽,因此跟蘇聯關系惡化,從而發展出一套屬于自己國家的社會主義道路。
但美國的緩兵之計,鐵托也許是真沒看出來,也許是不屑美國的實力,但這樣的做法,也讓鐵托把國家長遠的後路給隔斷了。從而讓平均分權的國家制度,在美國的虎視眈眈下實行。
如若這時他看到國家長遠發展的路子,應該怎麼走,不一味抑制塞爾維亞的發展,培養塞爾維亞帶領各族人民實行統一獨立。就類似于蘇聯解體,俄國獨立一樣,那南斯拉夫即使解體,也未必有現在這麼零落。
其實美蘇冷戰中,蘇聯在1964~1982年勃列日涅夫執政時,這漫長的執政時間,已經可以明顯的看出民生問題劇增是蘇聯的棘手難題。
而這時把握國家大權的老人們,還在沉迷于讓美國做着口頭上的失敗,卻在實際行動中隻注重發展軍事而不改革民生經濟問題,導緻國家經濟、政治制度18年的停滞。
蘇聯的“老人政治”不成氣候,是有可能導緻蘇聯失敗的一大原因,可這時的鐵托卻完全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沒有為南斯拉夫下一步發展布下棋局。
并且兩國中無論是哪國失敗,南斯拉夫作為第三大力量的代表定會受到沖擊,不能像以前一樣全身而退。原因在于,南斯拉夫當時的軍事可以排名全國第四,經濟政治也是不可小觑的,但由于成立時間較短,曆史問題很有可能遭到美蘇冷戰的影響。
假使美國敗了,根據當時蘇聯和南斯托夫的國力,那蘇聯對南斯托夫可能有兩種政策,如果南斯托夫沒有超過蘇聯,會被收并;如果南斯托夫超過蘇聯,會出現兩國對峙局面,而這種情況,鐵托還有賭一把的機會,因為畢竟是同一種體制下的鬥争。
但如果是美國赢了,再與南斯拉夫對戰,社會主義國家要麼興旺,要麼滅絕。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主義是沒有存在的可能性的。那何不選一種既有退又有進的打法作為後路呢?想必當時老年的鐵托也沒想過這些。
畢竟鐵托對曆史問題從來都是短闆,從自身對塞爾維亞的肅清可以看出,他雖表面是各族平等,但内心還是不認同塞爾維亞。
因為除了把原來的塞爾維亞分為兩個族群,後續又把已經分割過的塞爾維亞人,住的地域,劃分為兩個自治區,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而這也造成了最後的分裂中擁有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的科索沃,直接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小國家,這實際就是對塞族人的分割。
人無完人,鐵托是一個優秀開國元首,但他不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也就是說,做人應如水,治國也應如水。滋潤萬物,不與萬物争高下;開放包容,海納百川,才能真正的強大;遇低窪泰然處之,遇高地順勢而為。像水一樣前進,國家必然不會分裂。可人性缺陷使然,所以才會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都是在向水的成就而靠近,因為這樣的成就與品格才最接近于道。國家才能像水一樣,源遠流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