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5周年)鄭鴻的跨界人生:從香港阿Sir到河南港企CEO
中新社鄭州6月29日電 題:鄭鴻的跨界人生:從香港阿Sir到河南港企CEO
作者 趙晖 阚力
“近幾年,我們企業銷售額保持每年10%的增速,産品越來越獲得市場認可。”在來豫投資興業的港商鄭鴻看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時,自己的企業仍能保持快速發展,得益于企業近40年的沉澱,也得益于内地穩定寬松的發展環境。
出生于1972年的鄭鴻,曾是一名有着22年警齡的香港警察。2018年,他來到河南南陽接手嶽父母創立的藥業公司,不僅開啟了從阿Sir到CEO的身份轉變,也開啟了兩地不同生活方式的轉換。圖為6月14日鄭鴻在河南鄭州的辦公室。 中新社記者 阚力 攝
出生于1972年的鄭鴻,曾是一名有着22年警齡的香港警察。2018年,他來到河南南陽接手嶽父母創立的藥業公司,不僅開啟了從阿Sir到CEO的身份轉變,也開啟了兩地不同生活方式的轉換。
“完全不懂。”沒有任何從商經驗的鄭鴻,在經營公司方面是個“小白”。為了讓年邁的老人回香港頤養天年,他決定完成這次人生跨界。“向同仁請教,努力學習。他們給我很多鼓勵,總會告訴我‘給你點時間,慢慢來’。我現在做得很好咯。”
來河南之前,鄭鴻并不完全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前碎片式了解和在這裡生活完全是兩碼事。”他說,“跨界别、跨地區,還要克服交際、生活上的差異,挑戰相當大啦!”
好在公司同事給予了鄭鴻很多照顧。知道他口味清淡,公司廚房就常給他做一些清淡的飯菜;了解他在香港吃海鮮多一些,就常給他蒸一些海魚。
4年多過去,鄭鴻熟悉了公司業務,掌握了管理技能,适應了當地生活,學會了吃大碗燴面,體會到很多在香港不曾有過的成長經曆。“收獲很大。”他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己已經融入甚至享受這個城市的一切。
在公司高管徐繼松眼中,鄭鴻适應能力很強,很有親和力,從完全聽不懂南陽話,到跟着大家一起說“中”“木有”“不沾”,他用最快的時間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員。
一路走來,鄭鴻在河南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周末,他會在綠葉輕擺的南陽白河岸邊跑步,看老人打太極,看孩童奔跑嬉笑;工作之餘,他會到各地走走看看,感受中原厚重的曆史文化,以及河南人的樸實、樂觀、好客。
在鄭鴻看來,相處關鍵是求同存異。“兩地同根同源,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接受差異,互相理解,保持認同,應該是我們相處的原則。”
也因為有此經曆,鄭鴻常利用返港探親的機會把内地的一些發展理念、發展形勢講給香港年輕一代,将内地有趣的人和事分享給他們聽。
“做好溝通和解釋,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鄭鴻也希望奔走于兩地的企業家都這麼做,“大家都是一家人,要讓這一代年輕人有這種認知。”
談及未來,鄭鴻說,要将嶽父母創建的事業發揚光大。企業将更多元化發展,增加新的生産線,為當地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他看中内地中醫藥産業的發展前景,正利用南陽豐富的中醫藥資源進行産品研發。
再過兩天就是香港回歸25周年紀念日了,“當天我要趕回香港和許久未見的家人吃頓飯,通過電視觀看慶祝活動。”鄭鴻說,“我會越做越好,因為内地發展環境穩定。如有機會,我還想當好兩地交往交流的‘使者’。”(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