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看到一本關于客家文化的專著,說客家人的定義可以由三點得出。我有點忘了,但教學的時候有兩點是肯定的。
判斷一個人是否為客家人,主要看以下兩點:
1、會說客家話;
2、受客家文化的影響。
結合例子。首先,客家話是客家人對自身的一種認可,客籍後裔如果不會說客家話,那麼自我認同感就不存在了。然後,受客家文化影響,這點非常重要,隻有認可自己是受到客家文化的熏陶,才能夠稱之為客家人。
次例,熊德龍,一位充滿東南亞風情的印尼男人,其體貌特征均不像中國人,但他是孤兒,被一對來自梅縣的夫婦收養,深受客家文化“勤儉誠信”的熏陶,所以在骨子裡有對客家文化的認同感,對于梅縣的建設也回報了很多,所以,可以把他當作客家人。
所以,客家人的定義并不一定要求人的血緣和人種派系要多麼清晰,對于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是它的基礎。
另,客家文化的内容,其實,分析任何一個民族或者聚居的人群,都可以用一套科學的方式去分析。比如說語言,文字,習俗,建築,飲食……但客家民系(這是标準的學術名稱)是漢族的八大民系之一,是亞種(應該是吧),所以很多生活方式和習俗都跟普通的漢族沒什麼區别。可能稍微了解過客家文化的人就會知道,客家人是“中原衣冠之舊族”,是從中原遷徙而來的正統的中原人,受到文化的侵入、融合比較少(或多或少和南方的原住民有融合),所以客家文化可以複原古代中原人的生活方式,這點客家人是非常自豪的。
網友熱議:
“客家話是客家人的最大特征”
“首先當然是會說客家話,重視家庭、祖先;重視教育,以家裡有文化人而榮。尊長,家裡都有族譜,孩子們名字都按輩分取,我們家的名字就是有一副對聯。”
“遷徙越來越多,社會越來越融合了,語言也很難繼續繼承,未來隻能查族譜才知道是不是客家人了。”
“我們這裡貼着大大的橫幅:來了就是客家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