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菜農趙全勝棚裡的長茄熟了,準備拉到鎮上的合作社去賣。趙全勝開着車來到何官鎮口埠村蔬菜專業合作社地磅秤上,從口袋中拿出一張卡片在旁邊的智慧終端輕輕一刷,機器自動響起:産品毛重1555公斤。
卸完貨後,趙全勝再次把車開上地磅,機器再次響起:車皮淨重985公斤。合作社負責人劉源從終端打印出一張小票,包裝總重8公斤,産品淨重562公斤,單價4.5元/公斤,小計2529元,菜款即時轉入趙全勝的農商銀行賬戶。
這方便、快捷、安全的蔬菜交易得益于青州農商銀行研發推廣的“智慧菜場”農芯智能化交易系統,推動實現農業靜态數據和動态數據的統一管理。
“難解之痛”推動轉型升級
青州市是全國百強縣,是著名“菜籃子”,全市有何官蔬菜種植基地、彌河銀瓜基地等21個蔬菜果品生産基地,瓜菜播種面積達61.4萬畝,總産量達346萬噸。
何官鎮口埠村蔬菜專業合作社記賬員李曼玲說:“以前,基本上是靠手工記賬。因為蔬菜上市季節,我們都會非常忙,有時白天晚上連軸轉,萬一不小心記錯賬,就容易産生誤會。”
近年來,該行從為群衆解難題、辦實事出發,聚焦蔬菜交易中的痛點和難點,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模式,依托科技賦能,着力打造“智慧菜場”,讓交易環節更加透明,解決了菜農的“急難愁盼”問題,推動“傳統模式”轉型升級,助力産業興旺。
“1 N”智慧蔬菜生态體系上線
“有了這個電子記賬本真是太好了,再也不用揣着本子到處跑,賣菜的交易信息合作社老闆和收貨商都能看到,對賬方便多了。”興埠村蔬菜專業合作社裡蔬菜種植戶趙子忠說。
趙先生口中的“電子記賬本”,是“智慧菜場”——“有芯菜”APP的電子記賬本功能。蔬菜種植戶在電子記賬本頁面點擊“交易查看”後,完成交易的所有信息一應俱全。
現在,在青州一個個蔬菜大棚内,有了農商銀行研發的“智慧菜場”的助力,從播種到植保、從采摘到收購、從流通到上桌,蔬菜的生産交易全流程變得更加高效、便捷、順暢。
據了解,“智慧菜場”,采用“1 N”的總體框架。
“1”即構建一個“智慧菜場”,集智慧農業、大棚管理、遠程監控、電子商務、信用評價等多項功能于一體。
“N”即部署多個服務應用,據了解,目前一期平台上線智慧農場、蔬菜交易終端系統、蔬菜追溯及展示等三大應用,實現幫菜農管大棚,幫市場管交易,幫政府管市場。同時平台上線“資金支付結算”“智e付聚合支付”和“無感授信”三項金融服務功能。“資金支付結算”實現了菜款在平台直接結算,打通了平台資金支付結算渠道,保證了平台資金支付的暢通性和及時性,在提高蔬菜交易效率的同時,菜農權益也得到了有效保障。“智e付聚合支付”實現了客戶在線提交商戶申請材料,通過審核後可實時下載并使用二維碼收單,提升了平台客戶收款效率。“無感授信”平台上的個體工商戶、合作社等小微客戶體驗到了農商銀行惠普金融信貸産品服務。
金融科技助力蔬菜走上“雲端”
在張坡村,菜農老張在自家院裡悠閑地玩着手機,偶然間看到消息推送,原來是收款消息。“青州農商銀行智慧菜場平台,讓我的小買賣從菜市場走上了互聯網,現在果蔬銷量比以前多了好多。”老張說。
隻需一部手機,就可以把蔬菜交易接入“雲端”;隻需一張卡、一座地磅秤,就可以準确将一車蔬菜的重量計算出來并将菜款實時轉入菜農賬戶,交易流程簡單透明、迅捷高效,“從菜園到餐桌”,讓菜農賣得放心,讓群衆買得安心。這是青州農商銀行“智慧菜場”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帶來的新變化。
“村裡的合作社安裝了農商銀行‘智慧菜場’提供的新秤,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為了結菜款糾紛不斷、為了一堆菜放置時間過長而犯愁了。”村民小毛剛剛駕駛農用三輪車駛過“智慧秤”,就聽到合作社工作人員說道:“黃瓜240.8斤!”同時,小毛手機短信也響了,顯示收到一筆款項。
該行“智慧菜場”實現了“幫助政府管市場、幫助市場管交易、幫助菜農管大棚”。目前,已有10家蔬菜合作社完成蔬菜市場終端交易系統(智慧秤)改造工作,6000餘戶菜農、瓜農接入“聚合支付”二維碼收款。(王新政 黃琨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