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離宮禦苑圓明園不但是一座規模巨大、景觀豐富的萬園之園,同時也是帝王、太後、後妃、皇子等皇室成員以及太監、宮女、侍衛、園戶的生活場所,另有部分主管官員、宮廷畫師和僧道也曾長期在此居住。人員構成複雜,稱得上是一個具體而微型的小社會,人們從上至下對各種事務都有避災祈福的心理需求,因此需要大量具有特殊功能的祭祀場所。那麼盛時圓明中到底有哪些可以祭祀的場所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
圓明三園布局圖
首先,圓明三園中的祭祀場所有屬于儒家的安佑宮(鴻慈永祜)和供奉孔子的聖人堂(位于洞天深處西南)。
其中比較重要的安佑宮(鴻慈永祜)位于圓明園西北隅,為禦園皇家祖祠。仿景山壽皇殿“敬奉神禦”之義而建,殿内曾供有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代皇帝畫像。為圓明園内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建築,重檐歇山頂,九楹,黃色琉璃瓦。殿門前為兩道琉璃牌坊,各有華表一對。北為紫碧山房。
圓明園四十景圖 鴻慈永祜
謝滿祿 1882年前後在安佑宮院内由北向南拍攝的外層宮牆,中列三座琉璃券門。
凡皇帝從城内故宮來到圓明園、從禦園回到宮中、外出巡遊和回園、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日、清明、當今皇上的生日、先皇的誕辰與忌日等等,皇帝都要到這裡叩拜行禮。
安佑宮的祭祀無論寒暑風雨,都必須由皇帝親自主持,屆時,皇帝親率子孫、宗室親王向先帝神禦跪拜,乞求他們的保佑。
其次,園内還有屬于佛教的青廟、黃廟。包含圓明園的舍衛城、慈雲普護、日天琳宇(佛樓)、月地雲居(清淨地)、同樂園永日堂、曲院風荷洛伽勝境,長春園法慧寺、寶相寺、梵香樓,绮春園的正覺寺、延壽寺、莊嚴法界,以及九洲清晏、含經堂、鑒園等景區所附設的佛堂等。
舍衛城位于後湖東北
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坐石臨流的一部分
其中舍衛城是依照印度喬薩羅國的都城建造,是圓明園内唯一一座獨立的城池,布局十分規整,井井有條,當年房舍建築存在時,宏偉而又壯觀。城四周建有厚實堅固的城牆,沿城環繞有護城河。整個城池南北長150米,東西寬110米,位于圓明園中心偏北,坐北面南,正北為圓明園一大景區“西峰秀色”,東鄰“廓然大公”;福海在其東南,正西隔山與“文源閣”相望。
南城門為舍衛城正門,從内部兩邊可以登上城樓俯瞰圓明園西北景區的美景。城關上嵌有雍正禦書“舍衛城”匾,并建有三間城樓,名叫“多寶閣”,多寶閣後為山門,由南向北往後依次是“壽國壽民殿”、“仁慈殿”、“普福宮”,最北為舍衛城北城樓,乾隆禦筆“最勝閣”就挂在城樓上。
謝滿祿 1882年前後拍攝的舍衛城大門
自康熙以來,每當皇帝、皇太後壽誕,王公大臣進奉的佛像都存放在這裡。其中有純金的、鍍銀的、玉雕的、銅塑的,年複一年,竟達數十萬尊。
最後,除儒、佛性質的建築場所外,圓明三園還有大量的其它祀廟祠宇,其中所祀神靈幾乎都源自民間信仰,雖然種類比較龐雜但同樣不容忽視。
向下滑動浏覽四十景圖中的部分祭祀場所
▼▼▼
慈雲普護龍王殿 關帝殿
杏花春館土地祠
月地雲居劉猛将軍廟 魁星樓
映水蘭香 貴織山堂
北遠山村 龍王廟
西峰秀色 龍王廟
四宜書屋 船塢
涵虛朗鑒 龍王廟
夾鏡鳴琴 廣育宮
廓然大公 呂祖亭
坐石臨流 多寶閣
其中比較特殊的有夾鏡鳴琴廣育宮和杏花春館土地祠。廣育宮位于夾鏡鳴琴之東的山丘頂上,松蟠環繞,頗有山林祠廟的氣象。這座祠廟坐南朝北,自成院落,前設牌坊,兩面分别刻“含弘光大”和“品物仁照”額,門殿之南為正殿凝祥殿,内懸“恩光仁照”匾額,此匾額原挂于瑞應宮,後移來此處。兩側設東西配殿。從《圓明園四十景圖》上看,其建築采用黃瓦,在圓明園所有祀宇建築中屬于罕見的例子。正殿中供奉碧霞元君,相傳是東嶽大帝的女兒,主生育,故名“廣育宮”。
土地祠位于杏花春館西南,鹹豐帝曾經因病來此許願,後于鹹豐八年(1858)二月分别封土地公、土地母為“圓明園昭佑敷禧司土真君”和“圓明園昭佑敷禧司土夫人”,并重設楠木神牌、立碑,且于春秋兩季令内務府大臣服蟒袍補褂緻祭。
除以上所述廣育宮和土地祠外園内還有多處其它祭祀場所,小編特為大家一起整理如下。
圓明三園中大量的祀廟祠宇,可滿足平安、祈福、求雨、治水、滅蝗、求子等各種心理寄托。對這些祠宇的祭奉是清代帝王和皇室成員園居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信仰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同時也反應了複雜的社會背景和多元的文化因素,在清代宮廷史上具有不可忽視的特殊意義。
[參考資料]
《圓明三園中的祀廟祠宇建築探析》
賈 珺
[編輯]
付 懷 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