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按數據接口不同,大緻分為ATA(IDE)和SATA以及SCSI和SAS。接口速度不是實際硬盤數據傳輸的速度,目前非基于閃存技術的硬盤數據實際傳輸速度一般不會超過300MB/s。
1.IDE硬盤接口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IDE接口,也稱之為ATA接口,即“電子集成驅動器”,,是用傳統的 40-pin 并口數據線連接主闆與硬盤的,接口速度最大為133MB/s,因為并口線的抗幹擾性太差,且排線占用空間較大,不利電腦内部散熱,已逐漸被 SATA 所取代。
2.SATA硬盤接口
SCSI,全稱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機系統接口),經曆多代的發展,從早期的 SCSI-II,到目前的 Ultra320 SCSI 以及 Fiber-Channel (光纖通道),接口型式也多種多樣。SCSI 硬盤廣為工作站級個人電腦以及服務器所使用,因此會使用較為先進的技術,如碟片轉速15000rpm的高轉速,且資料傳輸時CPU占用率較低,但是單價也比相同容量的 ATA 及 SATA 硬盤更加昂貴。
4.SAS硬盤接口
SAS(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SATA硬盤相同,都是采取序列式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可達到6Gb/s。此外也透過縮小連接線改善系統内部空間等。
此外,由于SAS硬盤可以與SATA硬盤共享同樣的背闆,因此在同一個SAS存儲系統中,可以用SATA硬盤來取代部分昂貴的SAS硬盤,節省整體的存儲成本。但SATA存儲系統并不能連接SAS硬盤。
5.USB硬盤接口
常見于移動硬盤中,如圖為usb3.0的接口。
6.ZIF硬盤接口
ZIF接口硬盤是Imprimis公司推出Wren系列5.25英寸硬盤(當時Compaq PC機所使用的 硬盤)專用的“PCAT”接口,後來的3.5英寸硬盤也采用這項規格,ZIF: 零中頻;零插入力;ZIF硬盤符合并口接口規範。 PATA标準規範産生于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1989年 希捷并購了“Imprimis科技-大容量硬盤和部件”公司。 AXD ZIF接口硬盤ZIF接口機械硬盤基本上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速度更快、更穩定、性能更好的ZIF電子硬盤, 兼容IDE 傳輸接口。ZIF接口電子盤是具備高效能,高穩定度的快速記憶體儲存媒體元件, 為時下效能成本比最優異的記憶體儲存媒體解決方案。
7.CF硬盤接口
CF(Compact Flash)接口主要應用在移動等小型設備裡面,CF接口遵循ATA标準制造,不過它的接口是50針而不是68針,分成兩排,每排25個針腳。
8.CE硬盤接口
CE接口是東芝公司出的1.8寸硬盤接口,與CF接口類似。
9.光纖硬盤接口
FC(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接口),擁有此接口的硬盤在使用光纖聯接時具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4Gb/s或10Gb/s)、遠程連接等特點;内部傳輸速率也比普通硬盤更高。限制于其高昂的售價, 通常用于高端服務器領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