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皮色如何鑒别,很多文章也有所提及,我個人認為皮色的鑒别主要還是靠的是經驗,有很多料子說不出什麼不對,但是一上手就是覺得有問題。 我剛開始接觸籽料的時候也是一名小白,對玉的熱愛讓我一頭紮進玉的這潭水中,說句慚愧的話我的經驗是靠吃藥得來的,有歌詞唱的好“多麼痛的領悟”,我痛了所以悟了。下面我把我的經驗總結一下,雖簡單卻易懂,希望能讓您少“痛”幾次。
先來說一下最最最簡單的方法,相信大家也知道,在這少提兩句。那就是在逛巴紮的時候,看到所有的料子顔色非常接近,要紅一片紅,要黃一片黃的這種攤位盡量少關注,九成都是假料或者二上,這種攤位我通常和朋友介紹就是“一鍋出”的料子。
但是大部分的攤位都會夾雜一些二上,往往看得最多的也就是攤位中為數不多的那一兩個二上籽,為何?就因為皮色豔麗漂亮,這種攤位往往也是上當最多的。原因就是在這種攤位上警戒心很低,阿達西信誓旦旦地說“胎壁”(天然的意思)再加上皮子做得漂亮,價格低,認為是撿到漏,快快的就掏腰包。
這種情況如何去避免,我的經驗是去挑籽料的毛病和阿達西侃價,再仔細尋找疆裂棉的時候往往不經意間就會從這些瑕疵上尋到二上的痕迹。下面這張圖是帶有裂棉瑕疵的原皮真籽,和下面即将上圖的二上您可以将兩者對比一下。
下面我來說說如何從裂上尋找二上的經驗。
上色過程中,裂得吃色最深,褪色也要慢很多。有些籽上色後,退一段時間的色,皮色就會稍顯自然一些,但是裂想要退色就很難,始終會深于其他地方的皮色,那是碰到裂縫顔色硬的料子就要注意了,需要格外謹慎。(色硬是什麼意思,表達确實很難,請觀察下面圖中的裂縫顔色)。
也有一些裂人工褪色,但是有句話說得好覆水難收,你皮色都上去過了想讓它變回原來的樣子是很難的,人工褪色的裂,裂縫會給人一種很髒的感覺,有種類似茶漬的感覺。如下圖:
我們再來講一下棉,上色最容易且最真的也是棉,因為棉密度小,吃色會比較透。特别是混棉的肉,這種肉可以做出紅,黃沁的感覺。(沁的價格很高,想想如果買顆假沁那真是各種心痛) 但是這種料子最怕的就是離開水,濕水後這種料子光澤度細膩度都相當的好,離開水您用手一擦會發現水分消失得很快,光澤立刻會下降幾個檔次,表面發幹。
這張圖是放噴過水十來秒鐘後我就拍照,有些地方已經開始發幹了,拍了幾張圖,阿達西收攤,所以素材消失,幹後的照片沒拍下。
用水的料子并不可怕。往往最坑的就是用油了,做的稍微好點的皮子浸油後那真是一個油汪汪的,潤度好的很,皮色美得很,真是讓人難辨真假。您總不可能和維族兄弟說“阿達西,我先拿回家溫水煮一下看看真假”。 拿回去煮那是不可能的! 那該怎麼呢,雖然我不碰浸油料,但是見得多了有一些經驗。我的經驗就是觀察皮色下的結構。用化學品燒進棉中的顔色首先會破壞料子皮色下面肉質的結構,隻有讓肉質松垮有很微小的縫隙顔色才能吃進去。浸油後雖然能掩蓋這種瑕疵,但隻要仔細地觀察就會發現皮下肉質結構還是會顯得粗糙,紋理很亂,已經失去和籽料溫潤,潤澤的質感。和表面的油潤形成一個反差。 有句話說得好“知人知心”看料同樣也是要看“心”。觀察内部是否能對應其外。(由于用手機拍很細小的結構拍不出來這裡就不上圖了)
玉途上我算是剛剛一隻腳邁進門檻,說得不準确的地方大家多指教,這次先說一下簡單的皮色辨别方法,雖簡單我個人覺得還算比較實用。上面說的是一些個人的經驗,希望能對大家在玩玉的過程中有所幫助。
近期準備去巴紮拍一些合适的高仿皮料的照片,試試看能不能把高仿的辨别整理成文字寫出來。
本文由聯盟駐和田地區通訊員宋恒達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