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1:16

3000年前平涼境内的十個方國

秦玉龍/文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平涼的十個方國)1

熟悉曆史的人都知道,位于隴山東麓的甘肅平涼,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就在泾河流域創造了比較先進的農耕文化。公元376年,前秦滅前涼,取“平定涼國”之意,置平涼郡,平涼之名自此始。

平涼境内曆史文化遺存衆多,已發現仰韶文化、齊家文化等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址2257處。享譽海内外的崆峒山道源文化、古成紀伏羲文化、西王母遠古文化、皇甫谧醫學文化,更是獨具魅力。

曆代以來,平涼作為三秦咽喉、中原鎖鑰,在中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這裡曾是秦漢的馬場和絲路驿站,唐宋抗擊吐蕃和西夏的前線。十六國時期,胡夏末代皇帝赫連定,被史學家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匈奴皇帝”,建都于平涼,四年後亡于吐谷渾。

概括起來,平涼是一片曆史積澱深厚的沃土,尚有許多隐秘的遠古往事期待後人發掘。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平涼的十個方國)2

方國是部落還是古國?

時光回溯到商周時代,今天的平涼境内曾先後湧現過多個方國,目前史學界初步考證推斷出的有:密須國、盧國、奚國、朝那國、虞國、芮國、阮國、共國、呂國、黃國十個方國。這些方國規模不大,曆代史料典籍記載不多,最後都消聲匿迹于曆史的滾滾長河之中。

在介紹這些方國之前,先來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方國?

方國,指古代的聯合城邦制國。有曆史學者指出,商王朝時期的國家是一種古國與方國的聯合體,有的學者把這種聯合體稱為“方國聯盟”。史學家蘇秉琦對“古國”和“方國”的定義是:“古國指高于部落以上的、穩定的、獨立的政治實體,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國家,紅山文化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率先跨入邦國階段”。邦國時代以後,就是方國時代,古代中國發展到方國階段,大約在距今約四千年前。

方國或某方位的國,是指夏商之際時的諸侯部落。現今學者對這些方國的認識主要來源于商朝晚期的殷墟遺址出土的甲骨蔔辭,蔔文中多以“X方”的形式稱呼這些部落國家,所以稱作“方國”。 “方國”一詞最初由孫怡讓在《契文舉例》中提出。《周易•既濟》篇載,“方,國也”。“方”便是“所有的國”,甲骨文中稱為“多方”。在甲骨蔔辭中,有稱為“X方”的國,又有不稱“X方”的國。 狹義的方國僅包含那些稱為“X方”的國,而廣義包括所有的與中原王朝對稱的國。多數方國規模較小,僅僅是一些原始的氏族部落,但還有少數方國規模較大,已經具備了完善的國家機構。 也有學者把這種聯合體稱為“部族國家”或“聯合城邦制國家”。所謂“部族”,是指由原始時代的部落組織衍變而來以血緣(族姓)聯系為基礎的社會集團,它是華夏國家的早期形式,實際上是以殷商為中心的方國聯盟。

商朝時代的方國很多,但一些方國的面積人口不比今天的鄉鎮大。

通過專家學者的考證發現,殷商時期的方國,隻是規模稍大一點的部落聯盟體。

有平涼文史學者在查閱了大量曆史資料後,把時間上推到商周過渡時代約3000多年前,發現平涼境内曾存在過八個方國。在這位無名氏作者撰寫的一篇《平涼境内的八個古國》文章中,他大緻表述了八個方國今天的具體位置,以及他所參考文獻的來曆出處。

老秦參閱《甘肅通志•先秦卷》,又發現了兩個方國,加起來是十個方國。當然,史學界對這些方國具體位置的争論,由來已久,本文引用的考證和推測隻是一家之言,準确與否,有待商榷。

十個方國位置在哪裡?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平涼的十個方國)3

靈台百裡鎮的密須國。密須為殷代方國。《括地志》說:“陰密故城在泾州鹑觚縣西,其東接縣城,即古密國。”密國,即密須國,治地在今天的靈台縣百裡鎮西南達溪河與南川河交彙處。據《竹書紀年》記載,殷代帝辛三十二年(前1058年),密國被周文王所滅。殷代密須國實力較強,影響較大。《左傳》說:“密須之鼓與其大路,文所以大搜也。”就是說,在兼并密須國之後,周文王是拿着密須國的戰鼓和馬車來檢閱其部衆的。由此可見,密人工匠技藝之一斑。西周時代,密須再度封國,後來又被周共王所滅。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平涼的十個方國)4

靈店鄉的呂國。呂為周人伐密須時牽扯到的三個小方國之一,其地在密須附近。《韓非子•難二》說“昔者文王侵盂、克莒、舉豐,三舉事而纣惡之”。所言莒即西方之呂,傳世器有呂王壺、呂王鬲,這個自稱為王的呂,不可能是在今河南南陽一帶的呂國,當是姜氏之戎的另一支。甘肅省博物館藏有一件很著名的高足簋(guǐ),屬西周中期器,内底4字銘文:“呂姜作簋”。器主是一位夫人,呂為國名,姜為姓。此器出土于靈台縣獨店鄉吊街村,證明商周時代平涼确有呂國的物證。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平涼的十個方國)5

崆峒安國鎮的盧國。盧國為殷周方國。《甘甯青史略》說:“盧,古盧戎國,今平涼華亭縣都盧山古城縣是”。“都盧山”,今稱六盤山;“古城縣”,為晉武帝太康四年(283年)所置。盧國領地為都盧峽(今彈筝峽),它以今平涼市崆峒區安國鎮為中心,西至三關口,東至八裡橋,為一狹長地帶。盧國極其古老,從甲骨文“盧”字推斷,它是一個以“帶鬲的爐子而炖虎頭或獸骨”的部落,是以“盧”為社稷祭祀禮器的方國,其首領多為女性。殷商蔔辭有“盧戎”之稱。周武王率“西戎八國”伐纣,盧國參與了牧野之戰。東周初,盧國被義渠兼并。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平涼的十個方國)6

崆峒山下的奚國。據《甘肅通史•先秦卷》記載,奚國為殷周方國,其國因奚山而得名,奚山即雞山,就是今天的崆峒山,商時的奚方國,就在那一帶。也有平涼文史學者以為,奚國應該在今莊浪縣桃木山一帶,雞頭山以泾水之源為标志,先後稱龍首山、峣山、幵(jian)頭山、薄落山、笄頭山、牽屯山、湫頭山和桃木山。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平涼的十個方國)7

莊浪朝那湫的朝那國。朝那,古音讀“zhu nuo”。朝那湫之名從何而來?有人說因朝那縣而來,也有人說因朝那國而來。朝那國為東周方國。“朝”,由桃木山東部的皛(xiǎo)然山演變而來,它是一座山的名稱,也是一個方位的名稱,意為晨曦初露的地方;“那”,為族名、部落名和方國名。莊浪朝那湫之名,當因東周朝那國而得。從秦漢到隋唐,有朝那縣,應該是因朝那國而得名。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平涼的十個方國)8

華亭五台山的虞國。虞國為殷周方國,治地在華亭五台山。其國之名,因虞山而得。其山以汧水之源為标志,古稱吳山、吳嶽、嶽山、汧山、岍山,今稱五台山。五台山,黃帝時代稱吳山,首建武畤以祭天神。從唐堯到夏禹時代稱吳嶽,為四嶽長所居地。殷代稱虞山,為虞國所在地。西周時,秦靈公在吳嶽之南(今華亭蓮花山),建上畤,祀黃帝,建下畤,祀炎帝。由此可見,虞國在秦靈公時已被先秦兼并。不過,筆者查閱史料發現,《甘肅通史•先秦卷》指出,虞國應在今崇信縣境内。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平涼的十個方國)9

華亭馬峽鎮的芮國。芮國為殷周方國,其名因芮水而得。芮水即汭水,據《山海經•海内西經》記載,其水導源于龍首山東麓,“沿東南流,入泾水”。而汭水之源就在華亭馬峽,所以芮國治地當在馬峽。芮國為“西戎十二國”之一。與虞國一樣,《甘肅通史•先秦卷》指出,芮國在今崇信縣境内。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平涼的十個方國)10

崇信縣于家灣的黃國。據《甘肅通史•先秦卷》表述,與芮國相鄰的是黃國,表明隴東平涼還有個方國——黃國。在今天的崇信縣汭水北岸于家灣村,有一處商末周初的墓群,其中3号墓出土的青銅戈上鑄銘“黃”字,有學者認為此乃黃國之器。“黃”也即《多友鼎銘》所言“告追于王”的“王”,應屬嬴姓中潏(yù)一族。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平涼的十個方國)11

泾川縣城東南的阮國。《詩•大雅•皇矣》說,因密須國“侵阮徂共”,周文王伐之。由此可見,阮國和共國是與密須國毗鄰的兩個小國。阮國為殷代方國,治地在泾川縣城東南。清人朱右曾《詩地理征》說:“阮,國名,在今泾州。右曾按:《地理志》安定郡有爰得縣,爰重言之為阮。故城在今泾州東南,于密須為東北也。”

為什麼說平涼的曆史悠久(平涼的十個方國)12

泾川縣水泉寺的共國。共國為殷代的一個方國,與阮國毗鄰,治地在今泾川縣水泉寺。《詩地理征》說:“張氏曰:泾州今有共池,即共也。右曾按:共池在今泾州北五裡。”慕壽祺《甘甯青史略》說:“共,池名,在泾川縣北五裡兼山下水泉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