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台積電在美國建廠 ,其創始人張忠謀一直是持反對意見。覺得在美國建廠有很高的成本,沒有人才,供應鍊優勢,美國強行造芯是徒勞無功之舉。
但在台積電美國工廠導入設備時,張忠謀表示一直都希望在美國建廠,并做好了準備。張忠謀為何改口呢?台積電美國建廠,動了誰的奶酪?
張忠謀的哀歎
張忠謀是一個從業半個世紀的半導體行業老人,對全球芯片行業有清晰的認知。當台積電在美國大力投資建廠時,張忠謀的态度是反對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張忠謀在美國建廠已經經曆過一次失敗。
25年前,台積電在美國奧勒岡州修建了一座芯片工廠,從這座工廠的經營情況來看,成本比台灣省地區高出50%,成本之高讓人望而卻步。
這座工廠的失敗讓張忠謀認清了在美國制造芯片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成本非常高。另一方面美國制造業沉寂了幾十年,根本不具備投資制造芯片的條件。
試想一下,當一個市場行業沉寂了幾十年,當地怎麼可能形成完整的産業鍊,沒有市場就撐不起需求,人才培養,産業鍊技術發展等等都會落後。
無奈之下,美國公司隻好把芯片放在亞洲生産,由台積電,三星等巨頭負責代工,而美國變成了IC芯片設計訂單的輸出國家,芯片制造業不再是美國的強項。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張忠謀會反對台積電在美國建廠造芯了,畢竟擺在面前的成本,産業鍊和人才緊缺等問題會讓台積電面臨巨大的建廠壓力。可就當外界都以為張忠謀會一直反對美國建廠時,張忠謀突然改口了。
在台積電美國工廠的設備導入儀式上,張忠謀表示一直以來都希望在美國建廠,這次已經做好了準備。
張忠謀的态度明顯發生改變,從反對建廠到支持建廠,張忠謀為何改口呢?或許和全球化趨勢發生改變有關。
張忠謀在改口的同時也強調:“全球化幾乎已經死亡,自由貿易也幾乎消失。”
換句話說,張忠謀知道全球化已死,往後台積電很難在自由貿易的市場環境下獲得豐厚的訂單回報。于是台積電為了保障營收,為了賺大錢,最終選擇了在美國建廠。
這樣一來,台積電可以離客戶更近一些,隻要能确保從美國客戶手中獲得長期的訂單支持,台積電就能穩固6成以上的營收結構。不管全球化再怎樣改變,也不會動搖台積電在美國客戶心中的地位。
張忠謀發出全球化已死的哀歎,這反映出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張忠謀反對美國建廠是基于理想化的追求成本和全球化效益,張忠謀的改口是面對現實不得已做出了妥協。
如果台積電不到美國建廠,往後英特爾,三星在美國加大布局力度,輕而易舉就能把台積電手中的美國客戶訂單給搶走。别說以後,現在這些競争對手們就已經盯上台積電的客戶資源,費盡心思挖牆腳。種種情況來看,台積電似乎隻有赴美建廠這一個選擇了。
台積電美國建廠,動了誰的奶酪?台積電赴美建廠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美國自然是喜聞樂見,願意推動台積電在美國大力發展芯片制造。甚至不隻是5nm工廠,台積電還會在美國繼續建設3nm工廠。初始的120億美元投資額進一步增加到了400億美元,晶圓産能規劃至60萬片/年。
在台積電如此激進參與美國建廠時,美國那位老人激動地表示:“美國制造回歸了。”
他們是高興了,但島内民衆卻感到深深的擔憂。因為台積電在台灣省的地位相當于“護島神山”“定海神針”,有台積電在,整個台灣省的半導體産業才能欣欣向榮。
因此台積電美國建廠,實際上動了當地半導體産業的奶酪。要知道,台灣省在2021年半導體産值超過了1000億美元,半導體占據總出口份額的34.8%,為當地貢獻20%的制造業。
僅台積電一家公司,就撐起了大部分的半導體産業貿易。因為有了台積電,蘋果、高通、英偉達、AMD、英特爾等世界級的美國公司都需要找上門合作,可想而知台積電為當地帶來的經濟價值有多大。
但是以後美國客戶可以在家門口買芯片,還會到台灣省采購芯片嗎?不僅如此,台積電總部地區的設備,人才運送到美國,還會造成當地半導體産業流失的情況,用島内民衆的話來說就是被掏空。
寫在最後
台積電為了應對全球化的變局,堅持赴美建廠并加大投資力度,從賺錢的角度來看并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從未來的産業鍊前景來看,台積電的退路會越來越少。赴美建廠究竟是對是錯,恐怕自台積電赴美建廠的那一刻開始,已不再重要。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