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号運載什麼上太空?中新社北京2月10日電 (馬帥莎)2月10日0時16分,剛剛在太空歡度傳統中國年的神舟十五号乘組,完成了中國空間站2023年首次出艙任務,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神舟十五号運載什麼上太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電 (馬帥莎)2月10日0時16分,剛剛在太空歡度傳統中國年的神舟十五号乘組,完成了中國空間站2023年首次出艙任務。
自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0日順利進駐空間站組合體以來,神舟十五号乘組已經在軌工作超70天。此次任務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員首次太空行走,也是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後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
2月9日17時20分許,指令長費俊龍率先出艙,随後站上機械臂,在組合臂支持下進行大範圍轉移。
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空間站型号遙操作主任設計師胡曉東介紹,此次出艙任務包括前往夢天實驗艙安裝擴展泵組等,擴展泵組好比空調外機,其作用是為空間站散熱保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艙範圍覆蓋空間站三個艙段,是有史以來中國航天員作業範圍最大的一次出艙任務。
胡曉東指出,作業範圍的擴大,導緻任務耗時會更長,為了保證高效完成艙外作業任務,機械臂的運動路徑需要盡可能短。他透露,此次出艙任務中,地面科研人員對機械臂進行了提速,縮短其運動時間。
另一方面,作業範圍更大也意味着航天員在艙體表面的攀爬距離更長,體力消耗更大。此次負責艙外爬行的是航天員張陸。19時許,張陸開始出艙,并按照地面科研人員提前規劃好的路徑,轉移至夢天實驗艙擴展泵組作業點。
胡曉東告訴中新社記者,為了避免航天員在攀爬過程中失去方向感,科研人員為航天員太空行走設置了“路标”。
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的實時畫面中可以看到,空間站的艙外扶手上都标有字母和數字,航天員的爬行路徑就是由這些數字标識組成。為了準确快速爬行,航天員需要提前将這串數字熟記于心。轉移過程中,航天員鄧清明也一直在艙内關注張陸的攀爬情況,及時作出提示,與隊友互動。
針對此次出艙活動中,航天員轉移範圍大、攀爬距離遠、在機械臂上停留時間較長等新情況,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助理研究員李鵬偉表示,科研人員在前期訓練過程中,對航天員的攀爬、上肢靈活性進行了重點訓練。
2月10日0時16分,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五号航天員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費俊龍、張陸均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根據計劃,後續,航天員乘組還将開展多次出艙活動。
胡曉東表示,此前的出艙任務重點是為了驗證各類指标性能,空間站全面建成後的出艙任務将突出應用。對于地面工作人員來說,後續目标主要是固化流程,提高效率,繼續保證航天員安全。(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