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不為其父所束縛,而是改其父的内擫筆法為外拓筆法,大膽創新,進一步破除古法,增強點劃之間的牽連映帶,突出節奏的變化,使行草書更具自由發揮的空間,創造了“破體”。
地黃湯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故又稱“大令”。《晉書》稱其“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羁,雖閑居終日,容止不怠,風流為一時之冠”。
東山松帖
他以行書的筆意寫楷書,以草書的筆意寫行書,介于二體之間,卻又兼二體之長。随手揮灑,俯仰适意,觸處生妙,令人觀字而想見其風流。張懷瓘《書議》評王獻之書雲:“子敬才高識遠,行、草之外,更開一門。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
蘭草帖
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行草,又處其中間,無藉因循,甯拘制則,挺然秀出,務于簡易,情馳神縱,超逸優遊,臨事制宜,從意适便,有若風行雨散,潤色開花,筆法體勢之中,最為風流者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