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歲的真真正在上三年級,平時乖巧聽話,就是學習讓父母很操心。老師說她常常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課時雖然沒有動來動去,卻總是走神、溜号,也很少和同學一起遊戲,總是陷在自己的白日夢裡。老師建議帶孩子去醫院看看。
當被醫生診斷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時,真真的媽媽反應很強烈,她怎麼也想不通,平時文靜、顯得有些害羞的女兒,怎麼會和多動症聯系在一起?
01
文靜的孩子也會是多動症嗎
多動症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據報道患病率一般為 3%~5%,男女比例為 4:1,核心症狀包括注意障礙、過度活動和行為沖動這三大特點,可導緻兒童學習成績差,與家長、老師和同伴的關系緊張及自尊心受損等。
一般人認為,多動症兒童的症狀就是活動過多,不論在何種場合都處于不停活動的狀态。其實,過分安靜也可能是多動症的表現。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通常來說,患多動症的女孩多動程度較男孩輕,多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就像真真那樣。
這些“文靜的多動症孩子”上課經常走神、發呆,做作業時也不能集中精神,常常拖拖拉拉,甚至要父母陪伴才能完成作業。學習成績比較容易出現波動,父母盯得緊一點成績就上去了,一旦放松成績就下去了。做事缺乏計劃性,不能彈性處理人際關系,慢慢會變得内向、孤僻。此類多動症孩子非常容易被家長和老師所忽視,因此更應引起家長的重視和關注。
02
多動症的症狀有哪些
1. 注意障礙
多動症注意障礙的特點是主動的随意注意障礙,注意的集中性、穩定性和選擇性等方面異常;而被動的、不随意注意相對增強,對完成工作任務有不良影響的無關刺激缺乏抗幹擾能力。
主要表現為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易受環境的幹擾而分心,或者聽講時凝視一處,走神、發呆;做作業時不能專心,粗心、草率,或者做作業時拖拉,不斷以各種理由中斷;跟他說話總是記不住,整天迷迷糊糊,特别粗心;經常丢三落四,做事有始無終,常半途而廢或頻繁地轉換。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2. 過度活動
表現為活動水平明顯比正常兒童高,在需要坐下來,或者需要遵守秩序的場合表現得更為突出。
在幼年期,軀體活動明顯比别的兒童多,過分不安靜,奔跑、跳躍,到處攀爬,不能動的東西也要去動,總是讓大人擔心他們的安危。
上學後,主要表現為上課不安靜,手、腳小動作多;坐在座位上時來回扭動,或站起,嚴重時離開座位走動或擅自離開教室;撩惹鄰座的同學,影響課堂紀律。下課後與同學追追打打,高聲叫喊;在不恰當的場合跑來跑去或爬上爬下,摸這摸那,難以安靜地玩或從事休閑活動;說話過多,喧鬧、插嘴;常常忙忙碌碌,精力充沛。
3. 行為沖動
表現為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緒和行為失控。
如在課堂上常不舉手就發言,甚至問題還沒說完答案已沖口而出,結果常說錯;沒有耐心,想要的東西就立刻要得到,很難等待;經常打斷或插入别人的活動,不能遵守紀律、規則,與同伴發生沖突,不受人歡迎。而且這些行為經常重複發生,事後不會吸取教訓。
4. 學習問題
主要表現為學習成績低下。多動症兒童的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學習困難的原因與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有關。
5. 對抗和品行問題
多動、沖動症狀可能導緻多動症兒童常破壞學校紀律、家規或人際交往的規則,比僅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兒童更容易惹麻煩,他們中有更多的人合并對抗和品行問題,如拒絕服從或主動違抗大人的要求、易激怒、發脾氣、懷恨或報複、敵對、不滿,甚至偷竊、逃學、離家出走、說謊、放火、虐待動物、欺負别人等攻擊破壞行為。
6. 情感不穩
約20%的多動症兒童可能出現嚴重激烈的情感發作,情緒不穩,易激惹,沖動、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興奮過度,易受挫折,行為不考慮後果,爆發身體或語言的攻擊行為,出現危險或破壞性行為,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人際關系。
03
多動症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
多動症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影響,具體如下:
1. 學齡前期
在幼兒園,多動症兒童表現為不尊守課堂紀律,破壞老師課堂規則,部分兒童甚至會因為沖突、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讓身體受到意外傷害,還有部分多動症兒童由于喜歡招惹他人,可能會影響到同伴關系。
2. 小學階段
多動症常引起學習困難。低年級時對成績影響不大,但到高年級(三年級以上)學習成績就會出現波動,甚至下降。此時家長如果管理較為嚴格、批評懲罰過多,兒童可能會産生對立情緒,後續将可能引發社交困難、親子關系等問題。
3. 初中階段
由于孩子在學習、生活、社交等方面的不順利,會導緻情緒反應明顯,因此在這個階段,情緒為重點關注的問題。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雖然,多動症常見于學齡期兒童,但如不經治療,70% 學齡期多動症兒童症狀将持續到青春期,30% 的多動症兒童症狀将一直延續到成年,而大部分兒童經治療後,症狀會得到緩解,學習成績提高,功能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對于多動症兒童的影響很大,不正确的教養觀念甚至會加重孩子的病症,因此,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多與孩子交流溝通、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多鼓勵孩子,提高孩子對自身的認同感。
作者|溫鴻洋 北京亦莊實驗小學 一級教師
審核|錢英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副主任醫師
選送單位:中華醫學會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内容不授權轉載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複“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