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溝裡蹦出個棉花球”
有些不屑,有些不服。當然,也有些無奈。
即便是強如朱棣,也不得不承認兒子的與衆不同。
朱高熾就是這麼一個人。
對他有一分輕視,就應有十分尊重。
好弓馬、善騎射。照理說應該是朱家子弟的标配。
胖胖的朱高熾顯然入不得老爹的法眼。
研經籍、崇儒學才是他的愛好。
端重沉靜的他更偏愛與“三楊”結交友誼。
也擁有着其他兄弟所不具備的行政才幹。
二十年戰戰兢兢的皇太子,不到一年的九五至尊。
朱高熾的職業生涯看上去如履薄冰。
沒有人知道他在那些翻來覆去的深夜想過些什麼。
上邊是老爹,下面是兒子。還有潛伏在暗處虎視眈眈的兄弟們。
而當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直逼北京時
他那可憐的萬人之軍又是靠什麼在堅持呢?
這一切,多疾的朱高熾硬是淌了過去。
或許是對皇權的渴望,又或許隻是讓天下人吃上飯,穿上衣的理想主義。
建文舊臣在永樂年間是個沒人敢觸碰的話題。
當孫若微因那個很固執的朋友而落淚時,朱高熾希望她放下隔閡,把根紮在這個家。
而對觊觎皇權的兄弟們,
手中握着的荊棘樹枝,也許是太子爺得人心的舉動,但終究他也沒有痛下殺手。
手中握劍卻不使用,也許從一開始這個真正的強者就已經赢了。
朱高熾對父親有過怨言嗎?鐵定是有的。
“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不僅是漢王心懷不軌的催化劑。
更深深刺痛着大兒子的心。
可父親覺得自己過于仁弱,将來會遭人脅迫的想法似乎也沒錯。
錯的究竟是什麼呢?朱高熾望了望已經不知去向的建文帝。
皇家的父子有親情嗎?應該是有過。
狠決的朱棣也曾被“一步一回顧”的《畫虎》所感動。
而體弱多病的朱高熾夢見父親的時候,
同樣會惦念小時候老爹勝利歸來送給他的青銅鳳鳥。
而朱高熾自己的兒子呢
那個“好聖孫”朱瞻基似乎與爺爺永樂更為親近。
勇武矯健的兒子不屑于父親朱高熾那笨拙的太極身法和好脾氣。
可當兒子受到挫敗時,朱高熾讓兒子明白了“舌頭與牙齒”的智慧。
當兒子被皇位迷失方向時,“學會寬恕最難”的告誡讓朱瞻基受用終生。
終于,在撐着最後一口氣,聽到兒子 “施仁政,與民休息”的為君感悟時,父親朱高熾閉上了眼睛。
文治武功是每個帝王的追求,但朱高熾卻與父親和兄弟不同。
這個開創 “仁宣之治”的君王,更像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
胖胖的他在人群中并不顯眼,卻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孩子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