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改革開放下的新廣東

改革開放下的新廣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1 12:17:09

  10月19日,廣東省代表團新聞發言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出席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的第三場集體采訪,介紹了代表團學習讨論黨的二十大報告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張虎介紹,廣東團共有代表68名,其中26名來自生産和工作一線。連日來,代表們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受鼓舞、深感震撼,一緻表示完全贊成和擁護報告。大家對過去五年工作和新時代十年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感到無比驕傲、無比自豪。廣東是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生動縮影。這十年來,經濟社會發展連年躍升,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5.7萬億元,躍升到去年12.4萬億元。

  張虎表示,代表們在讨論時說,最難忘的是對廣東山高水長的關懷厚愛。代表們回憶起與廣東群衆親切交談的情景,對給予廣東父老鄉親和山山水水的深情牽挂曆曆在目、深受感動。

  張虎表示,緊跟、奮進新征程,是大家的共同心聲。代表們說,賦予廣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的曆史機遇,大家感到身上沉甸甸的使命責任。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的殷殷囑托,奮力實現賦予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使命任務,把、黨中央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改革開放下的新廣東(廣東是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生動縮影)1

  廣東90%的科研機構、科研人員、研發經費、發明專利申請來源于企業

  中國教育報記者:我們了解到廣東省區域科技創新能力一直排在全國前列,請問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廣東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麼安排?

  張虎: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廣東始終牢記的重要指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力推動創新工作。廣東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5年排在全國第一。有幾個數據給大家介紹一下,2021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4002億元、研發人員超120萬人、發明專利有44萬件,這些指标均居全國第一。我們主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态鍊上下功夫。省裡每年都高規格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出台自主創新促進條例、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科創12條”等。在今年召開的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明确提出要構建“基礎研究 技術攻關 成果轉化 科技金融 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态鍊,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廣東的創新在新的高度上立起來強起來,深圳就是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态鍊的一個典型例子。

  二是在着力布局建設戰略科技力量上下功夫。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這兩大“國之重器”順利運作,東莞散裂中子源一期順利建成并在前沿科學和産業急需領域都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江門中微子實驗室、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集聚了一大批兩院院士和高水平領軍人才。我們還加快人才強省建設,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

  三是在着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上下功夫。大家知道,廣東企業創新能力較強是我們很大的特色。目前我們有“四個90%”,我省約90%的科研機構、90%的科研人員、90%的研發經費、90%的發明專利申請都來源于企業。廣東湧現出華為、比亞迪、格力等一批具有全球競争力的科技企業。

  四是在着力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上下功夫。我們率先探索财政資金過境支持港澳機構開展研究,積極與港澳共建科研機構、高校和孵化基地,探索接軌國際的科創機制,彙聚世界頂尖研究團隊。比如華南國家植物園,與80個國家的有關機構進行了密切的科技交流合作。

  下一步,我們将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産業創新高地。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呈現“四個新”

  香港商報記者: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重大國家戰略,近年來引起海内外強烈反響。面對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币,廣東是如何協同港澳高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下一步還有什麼工作計劃?

  張虎: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包括廣東珠三角的9個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别行政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廣東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攜手港澳推動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一是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形成以珠三角為主陣地、全省全域參與大灣區建設的工作格局。二是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與港澳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積極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大灣區建設取得明顯的成效,主要體現為“四個新”:

  一是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2017年大灣區經濟總量是10.2萬億元,2021年躍升到12.6萬億元,以不到1%的國土面積創造出全國約11%的經濟總量。目前在大灣區有世界500強企業24家、高新技術企業5.7萬家,大灣區的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二是科技創新邁出新步伐。我們加快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強三地科技創新協同,将大灣區内地1萬多台大型科學儀器面向港澳開放,與港澳建立聯合實驗室20多個,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近期,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三年排名全球第二。

  三是軟硬聯通取得新進展。硬聯通就是指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建成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标志性工程,積極推進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基本形成了“1小時生活圈”。大灣區機場旅客吞吐能力和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居全球四大灣區之首。軟聯通方面,主要是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聚焦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比如我們對港澳企業商事登記實現“一網通辦”“一天辦結”,現在已有1萬多家港澳企業通過便利途徑實現登記備案,還有31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獲得内地注冊執業資格。

  四是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取得新成效。目前,在橫琴合作區内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雙15%”稅收優惠政策順利落地。前海制度創新成果顯著,在全國複制推廣案例65項。南沙開發開放的各項政策措施陸續出台。總之,三個平台發展生機勃勃、前景無限。

  接下來,我們将始終牢記的囑托,攜手港澳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努力将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世界級的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康廣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