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檢查人員檢查有無混雜其他垃圾。
進入廚餘垃圾預處理車間。
從西康路35号小區垃圾亭出發。
廚餘垃圾自動倒入廚餘垃圾車。
來到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
前端認真分,後端一鍋端。這是市民最擔心的垃圾分類的尴尬結局。為避免這樣的尴尬,我市用“分類收運,專線專運”的模式強化末端處置。分出的廚餘垃圾有沒有混雜其他垃圾?運輸過程中會不會産生跑冒滴漏對環境産生二次污染?一旦混雜其他垃圾,處置過程中又該怎麼辦?昨天,記者跟着一車廚餘垃圾,從小區至江北廢棄物處置中心,目睹了處置的全過程。
投放 督導員“較勁”,混進一個塑料袋都不行
西康路35号小區是鼓樓區率先進行垃圾分類的小區之一,入住百戶居民。小區入口處便是新近投用的智能化垃圾分類收集點。垃圾桶的擺放頗有講究——兩組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緊挨在一起,居民們刷卡投放廚餘垃圾時,其他垃圾桶的桶蓋也會一起打開。這是為了方便居民投放廚餘垃圾時,可同步将裝廚餘垃圾的塑料袋投放到其他垃圾桶。
記者昨天來到該小區時,垃圾亭邊站着兩名督導員,一位是甯海路街道幹部高世仰,一位是社工巢玲。居民們前來投放垃圾時,這兩人眼睛緊盯着投放的每一個小細節。
“餐巾紙、塑料袋都不可以混雜進廚餘垃圾桶。”高世仰告訴記者,本月20日起,街道60多名幹部多了一個重要任務——定時定點到垃圾分類桶邊督導。她被分到西康路35号小區,每兩天督導兩小時。巢玲則和另外8名社工順次排班,負責社區内的桶邊督導。有了督導員的“較勁”,小區廚餘垃圾桶内幾乎看不到非廚餘垃圾混雜其中,混進一個塑料袋都不行。
收運 嚴防跑冒滴漏,分不好會拒收
鼓樓城市管養集團駕駛員葉樹仁每天早晚在固定時段,沿着固定線路,負責收運從大橋南路9号小區到聚福園小區近60個收集點的廚餘垃圾。他駕駛的廚餘垃圾車載重3噸左右,廂體完全密閉,盡管如此,每天出車前他都要仔細檢查車輛有沒有滲漏,嚴防跑冒滴漏對環境造成污染。到西康路35号小區取出廚餘垃圾桶時,他習慣性地向桶内多看了幾眼,“按照要求,混雜非廚餘,我們不能收。”葉樹仁說。為了減少車輛的異味,每次清運結束後他都要對車輛進行沖洗。
從西康路35号小區出來,葉樹仁一路向西趕至聚福園小區二期,完成滿滿一桶廚餘垃圾的收集傾倒後,他将垃圾桶送至收集點,交給保潔員對垃圾桶進行清洗。聚福園小區是葉樹仁收運線路的最後一個點,之後他駕駛滿滿一車廚餘垃圾,趕往江北的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
在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大門前,遠遠就能看到餐廚垃圾收運車排着百米長的隊伍。廚餘垃圾車雖無需排隊,但葉樹仁駕駛的車輛也不能直接進場,須等待檢查員預檢合格後才能放行。隻見檢查員順着廚餘垃圾車的梯杆爬至最高處,通過倉口向車廂内仔細查看并拍照,“檢查就是為了查驗有沒有混裝其他垃圾,我們曾因為不合格而被拒絕進場。”葉樹仁記得,那是在今年6月份,因廚餘垃圾中混雜着塑料袋、泡沫箱等其他垃圾,他被拒收後隻好“打道回府”,和五六個同事花了很長時間重新分揀。
處理 廚餘垃圾處理器“伶牙俐齒”,混雜垃圾自動揀出
督導員、收運員、入場檢查員……廚餘垃圾能不能分得好,需要經過多道關,但還是不可避免會混雜椰子殼、貝殼等堅硬垃圾以及塑料袋、塑料餐盒等。咋辦?
“我們允許一定的混雜率,這是因為我們的機器也有堅硬的牙齒和靈活的大腦,會自己分揀玻璃瓶、金屬等垃圾,同時分揀小屋還有人工進行分揀。”南京環境集團副總經理李捷介紹,分揀出的其他垃圾,将運送至附近的垃圾焚燒場進行焚燒。合格的廚餘垃圾進入液氧發酵罐發酵,産生的沼氣進行發電。“目前中心一天可收集600噸左右的餐廚和廚餘垃圾,可産生5萬方左右的沼氣,發8萬度的電。”
李捷告訴記者,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總處理能力約850噸/日,目前已運行的處理線每天處理650噸垃圾,包括400噸餐廚垃圾、200噸廚餘垃圾和50噸廢油脂。另外的100噸餐廚垃圾和100噸廚餘垃圾處理線将于明年建成投用。而為應對11月1日南京啟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南京環境集團擴建了500噸的應急廚餘垃圾處理線,将在這兩天測試運行。
記者了解到,随着江南焚燒處理廠廚餘協同處理項目、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一期廚餘壓榨項目、城南轉運站廚餘壓榨技改項目,以及溧水開發區廚餘處理站的建成投用,我市廚餘垃圾處理能力年内将達1650噸/日,完全可滿足末端處理需求。
實現分類收運,我市各區建立了多條分類收運專線。來自鼓樓區城管局的數據顯示,該區建立了13條餐廚垃圾、13條廚餘垃圾、2條有害垃圾和1條可回收垃圾收運專線。玄武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該區建立各類垃圾收運專線逼近60條,後期還将根據需求進行調整。
本組撰稿
南報融媒體記者 顧小萍
通訊員 楊君羽 王鑫
本組攝影
南報融媒體記者 顧小萍
主動迎接垃圾分類“習慣革命”
□吳雲青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将于明日起實施,垃圾分類這個“新時尚”,即将成為每位市民的“新責任”和“新義務”。眼下,不少市民已經從垃圾分類的課堂“畢業”,還有一些市民仍處在學習、摸索、磨合的過程中。垃圾分類全面實施近在咫尺,沒有人能置身事外,不如主動迎接這場“習慣革命”,讓生活技能與生活方式早日接軌“新時尚”,更上一層樓。
現在,市民們在“習慣革命”中的場次有先後,主要是因為各小區推進垃圾分類具體實踐的進度有快慢,隻要垃圾分類收集點定下來了,“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執行起來了,很快就能上手,不必有畏難情緒。對照農村經驗來看,我市農村已實現了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全覆蓋,領先城市,在一些先行先試的村子,不但垃圾分類已成為農戶們的每日生活習慣,連曾經駐紮指導的市場化垃圾分類專業公司,也因為“無事可做”而撤離了。
城裡的垃圾分類也不難,采取的是四分法,即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我市各個“先行一步”的小區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垃圾分類“高手”,其中不乏七八十歲的高齡居民。可見,無論是學習垃圾分類方法,還是改變倒垃圾的生活習慣,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都不至于成為難題或者壓力。這段時間以來,本報報道了不少分類達人的經驗和技巧,其中頗有共通之處,一個最常被提及的建議是:在家中備一個廚餘垃圾桶和一個其他垃圾桶,出門前就分好垃圾,就不會臨到分類收集點再手忙腳亂了。主動迎接“習慣革命”的一個表現是主動學習這些知識和技巧,自我減壓、降低“通關”的難度。
當然,街道、社區和物業也應創造條件,幫助居民順利完成“習慣革命”。今年以來,我市通過各種培訓講座、廣場活動、入戶宣傳等方式進行垃圾分類指導,在不少街道和社區,除了垃圾分類志願者,街道、社區幹部、城管執法隊員、社區網格員、物業人員、黨員骨幹、樓棟長等也變身“督導員”,在垃圾桶邊“督導”正确分類,起到了把關和宣傳教育的重要作用。這些經驗值得那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進度較慢的小區學習、借鑒。
推進垃圾分類是一場全民行動,每位市民都是行動的主體,城市管理者與市民需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共同參與、默契配合。而在角色之外,對于每個人來說,把正确進行垃圾分類的自覺意識化為日常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既是個人的“習慣革命”,也推動城市文明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完成“習慣革命”,我們将迎來更加衛生健康、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也将進一步扮靓更加生态友好、文明時尚的城市新顔。
栖霞 垃圾袋貼二維碼
袋袋都有“身份證”
本報訊(通訊員 許文婷 融媒體記者 吳穎) 記者10月30日從栖霞區科技局獲悉,該區科技企業活用創新思維,用“科技範兒”助力垃圾分類。
在邁臯橋街道萬壽花苑自助回收屋,記者看到,由南京易聯瑞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的“回收屋”,牆面上挂了一排共享垃圾袋,居民隻需掃描一下垃圾袋上的二維碼,通過注冊登記,便可以取下一隻垃圾袋。
“居民把垃圾袋拿回家後,裝滿可回收垃圾,比如紙箱、塑料瓶等,再放回智能垃圾房内即可。”該公司負責人王豔告訴記者,工作人員會通過二維碼了解是哪位居民投放并進行核算,将産生的金額直接返現到居民賬戶中。
“收回來的可回收垃圾将被統一送至轉運中心進行分揀,從而有效保證分類環節的規範性。”王豔介紹,公司還通過打造标準化的線上清運系統,直觀地顯示出垃圾分類收運員信息、收運路線等相關數據,從而建立起定車、定點、定路線的收運體系。
2016年,南京志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垃圾分類智能管理的“慧系統”,嘗試将“互聯網 ”技術應用到垃圾分類工作中。2019年10月,在前期充足的數據儲備及技術支持下,志達環保垃圾分類工作的“大腦”——南京堯化門垃圾分類數據中心正式成立。各小區的垃圾分類回收量以及參與率、居民何時獲取積分又何時兌換、兌換何物、運輸車輛是否去往小區收運這些數據信息,在屏幕上都能看見。
玄武 收運車實時稱重
全流程GPS跟蹤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何鋼) 10月29日4:55,駛入花園路15号小區,裝運垃圾271公斤;5:01,駛入花園路19号小區,又裝載426公斤垃圾……這些數字在平台實時生成,同時在大屏上顯示車輛軌迹,彙總成每日的清運數據。記者昨天從南京玄武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在垃圾分類進入倒計時之際,他們除了在小區加快布點智能分類亭房、增設收運車輛,還在分類收運車上試點安裝一種帶GPS的實時稱重系統,提高垃圾分類管理的智慧化、精細化。
在花園路小區記者看到一輛垃圾收運車,其全身黃黑相間,噴塗着“其他垃圾”字樣。玄武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安全運輸部經理劉新力向記者介紹,垃圾分類後實行專車專運,前端車為載重1—3噸的小型運輸車,負責将小區内“其他垃圾”運至中轉站。目前他們在玄武湖街道的一些垃圾運輸車輛上加裝了計重系統,可以掌握車輛運行軌迹,了解每個小區的垃圾産量。
系統開發單位飛寶(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嚴劍虹介紹,通過每日數據統計分析,一旦出現混運情況,系統可及時預警,快速進行處理。據了解,除了後台大數據,公司還開發了手機客戶端,可以實時查看分類收運信息。
鼓樓 分類知識進校園,推動“小手拉大手”
本報訊(通訊員 古教 融媒體記者 王婷婷) 10月29日,鼓樓區在拉薩路小學分校方興小學舉辦落實《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啟動儀式,明确以面向孩子的“十個活動”和面向學校的“十項工作”推進垃圾分類進校園。
在方興小學,記者看到雖然全市垃圾分類工作還未正式啟動,但校園内已營造出濃濃的垃圾分類氛圍。進門處的垃圾分類作品展上,學生們用畫筆将“垃圾分類如何變廢為寶”躍然紙上;一旁的“環保大咖秀”中,垃圾袋做的裙子、紙箱做的盔甲、光盤做的披風使廢舊垃圾“搖身一變”成為了時尚作品;學校還配置了智能化的垃圾分類裝置,不但容量大,而且分類清晰,同時設有卡片感應裝置,刷卡後垃圾箱蓋就會自動開啟,既方便又清潔;老師們還精心開發了“垃圾分類”小遊戲和“垃圾分類”課程,在寓教于樂中提高學生的垃圾分類理論知識。
“鼓樓區有10餘萬名中小學幼兒園學生,一個孩子往往就能影響一個家庭,這是一種很大的影響力。”相關負責人說,希望這些孩子能夠影響家長,帶動全區共同推進垃圾分類。方興小學五(1)班的唐俊卿表示:“我們班平時扔得最多的垃圾就是紙,學了垃圾分類知識後我才知道,用過的餐巾紙是其他垃圾,打草稿用的紙才是可回收物,兩者不能搞混。”他說,“回家以後我也會把這些知識告訴爸爸媽媽,讓他們和我一起更好地踐行垃圾分類。”
來源: 南京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