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索鳥有方
林大欽小時候飼養了一隻心愛的布谷鳥,有一天,布谷鳥被地主奪去,林聞訊趕到其家索讨。地主說道:“我出一對子,若對上,原璧歸趙;否則,休想!”,林同意。時逢午餐,仆人端着一盤魚上席,地主出對曰:“盤魚難出海。”林聽罷,會心地笑道:“籠鳥易歸巢。”地主無奈,隻得交還布谷鳥。 。
二、塾金翻番
林大欽15歲就中了秀才,後來在銀湖鄉一财主家執教。當初議定一學期束修五兩,但學期結束,又屆年終歲暮,還不見财主送來薪金,隻得開口向财主索取。那知财主欺其年幼,竟翻臉不認帳,還誣林是來此就讀的,倒還要他交還學金。雙方鬧到海陽縣衙。時值陰天,公堂案上點亮一盞明燈。縣令對林說:“本縣今有一對,若對得上,堪稱儒師,薪金加倍判還;若對不上,學童無疑,學金應如數送交。”林說:“門生願聆上聯。”縣令出對說:“一支燈,審條案,分分明明,照見東西南北。”林脫口念道:“五兩銀,課一館,寒寒冷冷,耐過春夏秋冬。”縣令佩服其才,遂判定财主向林賠禮并加倍送還塾金。
三、化貶為褒
有一次,林大欽和翁萬達同遊桑浦山。翁做一句子,要求林對出下聯。翁的句子是:“林尾搖枝,鳥小毛稀,欲栖身還須用力。”林對出一句:“山兜水深,龍犬角現,未得志暫且藏形。”翁的句子中,含隐諷林年幼才疏學淺,還須潛心鑽營要人,才得安身的意思;而林熔山林景觀和動物生态于一爐,暗喻自家胸懷遠大,守真待時之意。上聯貶而下聯褒,實屬佳對。
四、後來居上
一次。翁萬達做一對子:“眼睛子,鼻孔子,曾(睛)子反居孔子上。”要林大欽和之。林答道:“眉先生,須後生,先生不如後生長。”上聯利用“睛”與“曾”的音同字别,從人體的兩種器官說起,兀地诘問起對曾子和孔子的地位,來顯示自己比林大欽的身份和地位都高;下聯則巧妙地用人的某些生理現象做文章,不僅字面對仗工整,且寓有“後來居上”的意思,确是絕妙佳對。
五、開路對子
有一次,林大欽要過一條獨木橋,剛好對岸有一樵夫也要過橋,樵夫提出要對對子,對得好才讓林先過。樵夫指着肩上的柴擔說:“此木是柴山山出。”林一時無以對之,遂讓樵夫先過。時值黃昏,隻見橋下山泉自遠處嘩湧而來。林心扉頓開,随口吟道:“白水成泉夕夕多。”上聯即景而發,樸素自然,而暗合謎語的拆字法;下聯按照上聯的結構和風格作對,堪稱佳對。
六、妙和舵公
一日,林大欽外出搭船。舵公随口說出一對予:“南船載西瓜,乘東風送入北港。”要求林應和。林略思片刻,和出下聯:“春盒盛冬筍,命夏蓮提往秋溪。”上聯既反映水上生涯.又揉合了方位名詞,别具情趣;下聯富有生活氣息,對仗工整。
七、環對環
林大欽18歲時,在孫畔鄉執教。時逢孫員外六旬大慶,邀林赴宴。席上,大家少不了一翻揖讓。按舊禮教,“君、父、師”為尊,大欽是教書先生,應居首席。大欽也不謙讓,傲然地坐上大位。翁萬達認為林年幼學淺,對他那高傲的神态和舉止很不滿。酒過三巡,翁微笑道:“聞林先生才高八鬥,想請教一些對子,未知肯否?”林日:“願請教。”翁日:“雄風吹粟有在前。”林答道:“急水流沙粗落後。”翁見席上佳肴,觸動文思,又出一對:“叉手蟹,鞠躬蝦,專敬林先生仔。”大欽對日:“獻爪龍,展翅鳳,特朝朱夫子翁。”翁再出一對:“龜圓鼈扁蟹無頭.滿盤盡是殼。”大欽一時難以對上,翁以為此對難住了他,有點痛快。正在這時,上來一碗紅炆鳗,大欽觸動靈感,便對上:“鳝長鳅短鳗有耳,整籃全無鱗。”席上衆人皆贊其才,無不啧啧誇獎,翁也佩服得五體投地。
八、刮目相看
林大欽20歲中了狀元,進翰林院供職。有一老翰林拟出上聯,要林答出下聯。那上聯是:“東鳥西飛,遍地鳳凰難插足。”林随口答出:“南龍北躍,滿江魚鼈盡低頭。”老翰林意欲将他奚落,反而被林嘲笑,從此,衆翰林再也不敢小看他了。
九、神思
林大欽奉命往某地當主考官。來到漢水渡口,時近黃昏,林急于過渡,而渡伯卻慢條斯理地說:“老漢有一上聯,苦無下對,你若能對上,就送你過渡。”林應允。渡伯指着船尾插舵的小孔道:“孔子生舟(周)末。”林一時無以為對,正在為難之際,恰好烏雲密布,霹靂轟隆,一道閃電自漢水那邊飛舞而起。林頓時觸動靈感,馬上對道:“光舞(武)起漢中。”渡伯連聲稱妙,遂擺渡送林過漢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