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太極圖說》之前,儒門多根據《系辭.上傳》中所言“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經句理解太極之理,出現的結果圖示就是直接分陰陽的“陰陽魚”形态結構,然後以放射狀形式向外展開不同的層次劃分,也就是《易傳·系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而這一理念下本身存在着與“一陰一陽之謂道”之間的層次矛盾,如果太極和兩儀之間具有層次關系,那麼就自然具有時間軸上的先後性,不能将太極圖畫成平面陰陽魚結構,周子之前隋朝孔穎達就提到這個問題“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意思是講“一陰一陽之謂道”之前還有“即是太初、太一也。”。
平面太極圖
“一陰一陽之謂道”和“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間就出現了分歧,也就是“道”之前還有另外的内容嗎?這就是追溯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道經第二十五章》)中的“道法自然”問題上來,“道”之上的“自然”到底是指什麼?這就是周子問道陳抟“無極圖”的原始初衷, 周子受教陳抟後,于是首先提出了“無極而太極”的結論,無極即所謂的“自然”,太極也就是所謂的“道”,“道法自然”也就被解釋為“無極而太極”。
周敦頤畫像
為什麼周子《太極圖說》開章明義談“無極而太極”,這是在為後面的“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結論做準備,因為如果将太極看做是“始”的話,“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逐漸分化增多的變化結果,“終”就是八卦,那麼所謂的“原始反終”是從單一卦向太極返還?還是八個卦一起向太極返還?然而無論兩種返還如何,都是由平面式放射狀模式向朝平面向心式模式返還,平面結構模式沒有層次性,也就沒法講所謂“原始反終”,故而周子在太極之前加上無極形成“無極而太極”模式,這一模式體現在醫學層面,無極就是機體胚胎原基分化階段,因為沒有形成實質性組織結構,故而稱為“無極”;反之“太極”就是實質性組織結構出現階段,因為實質性組織結構意味着機體成形固定,故而稱為“太極”。由此就解決了“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的命題。
周敦頤《太極圖說》圖
死者為太極,生者為無極。“無極而太極”也就是生死之意,由”太極終”到“無極始”也就是所謂的“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然而“此其道生”到底是什麼機理?背後機理并非單純思維層面上的哲學觀念。而是更為深層生命機理命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