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訊(通訊員 彭明安)位于湘西大山深處南長城腳下的隘口村曾是吉首有名的 “空心村”,家家戶戶以外出打工為主要收入來源,常住人口不到戶籍人口的1/5,建檔立卡貧困戶卻高達158戶658人,常年冷冷清清少見人煙。
“沒有了人,根就斷了,家就沒了。”2009年,在外地鄉政府上班15年的向天順辭職回家,在茶馬古道的遺址旁成立了吉首市隘口茶葉專業合作社,以祖傳的制茶工藝和10萬元貸款開始了創業,在古茶樹周圍種植了300畝茶園,建起了簡陋的廠房炒茶。在市茶葉辦的指導下,合作社的技術工藝很快成熟,産品供不應求。隘口村是湘西黃金茶的原産地,村民本來就有種茶制茶的傳統,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短短三年時間,村民種植的茶園面積達到了3000畝。隘口村的茶葉産業逐漸成型。
(向天順,隘口村現任支書,47歲,回鄉創辦隘口茶葉專業合作社,以委托幫扶模式幫扶11個鄉鎮916戶35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吉首”是苗語的漢字記音,意為最早産茶的地方。2013年,吉首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适時把湘西黃金茶提升為脫貧攻堅的當家産業來抓,出台了一系列促進産業發展的獎補政策,湘西黃金茶走出隘口,遍布全市,産業得到跨越式的發展,綜合産值超5億元。隘口村茶園面積也超過了13000畝,昔日的荒山野嶺變成了金山銀山,外出打工的青壯年紛紛回鄉創業,變成了老闆、工人和銷售商,把湘西黃金茶銷往全國各地。按向天順的話來說,就是“全村再無一人外出,再無一塊空地,再無一個閑人。家家戶戶圍着茶葉轉,棟棟新屋都是茶葉房”。在春秋兩季采茶大忙季節,隘口村還吸納了周邊各縣52萬人次的村民來打工,成了湘西的一個勞務輸入中心。2017年,隘口村整體脫了貧。
(洪敏,隘口村夯八拐組村民,25歲,苗族,在外打工4年,和兩個姐姐一起回鄉創辦丹望茶葉專業合作社,以股份合作模式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6戶56人脫貧。)
目前隘口村正着力恢複茶馬古道、明清兩朝茶葉集貿市場、苗家石闆屋,保護南方長城遺址和層層疊疊沿山而建的燃灼苗寨。湘西黃金茶,經曆了百年變遷輪回,又成了大山苗寨的經濟支柱和精神家園。
(村口的隘門關,是南方長城專門為茶葉貿易而開設的關口,是村民的鄉愁,見證了吉首人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滄海桑田。)
[責編:廖慧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