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下第一奇書魯班書

天下第一奇書魯班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8 00:23:44


天下第一奇書魯班書(天下第一奇書作者成謎)1

天下第一奇書魯班書(天下第一奇書作者成謎)2

作為琅琊丁氏的佼佼者,丁惟甯從政多年,政聲卓越,而且也是有明以來著名的博學鴻儒和文學大師。不僅如此,他還培養出了清代著名文學家——丁耀亢。近些年,經過許多金學家的反複考證,終于認定這位大學者丁惟甯,很可能就是《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無可争議的。


天下第一奇書魯班書(天下第一奇書作者成謎)3

"天下第一奇書"成書及作者之謎


明末文學家馮夢龍将《金瓶梅》連同《三國》、《水浒》、《西遊》并列為"四大奇書",又被清初文藝理論家張竹坡稱為"天下第一奇書"。自從《金》誕生以來,争議不斷,屢遭禁毀,但是将其單純作為言情小說看待,未免失之庸俗。四大奇書的摘帽,世人的諸多看法,并不能撼動它在中國文學上的價值。


大文豪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給予它"同時說部,無以上之"的很高評價。如今,《金瓶梅》研究已經成為學科,與紅學并稱為"金學",更有認為《紅樓夢》深得《金瓶梅》之奧的說法。


這樣一部影響深遠的作品,卻連身世至今也沒有定論。署名"蘭陵笑笑生"的作者究竟是誰,它的成書年代是何時?是一人執筆還是多人促成?即便是最基本的問題,也始終作為謎團,多年來在學界争論不休。


天下第一奇書魯班書(天下第一奇書作者成謎)4

"蘭陵笑笑生"究竟是何人


毫無疑問,"笑笑生"是筆名,除了文獻典籍以外,都會以托名落款,這是古代人創作的習慣。但是托名與本名之間,總有某種聯系,像"笑笑生"這樣神秘而難以探究的作者卻十分罕見。

在書作伊始,有一篇署名"欣欣子"的序文,之後又有一篇署名"廿公"的題跋。在這篇提跋的首句,即提出"《金瓶梅傳》,為世廟時一巨公寓言"。明代學者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則說這部小說出自"嘉靖間大名士手筆。"

無論是"廿公"還是沈德符,作為小說同時代者,已經透露出一些線索信息。按照沈德符的說法,《金》的作者是明代嘉靖年間人,并且是當時的文學"巨公"和"大名士"。 巨公也好,名士也罷,對作者的評價都非常高,卻都沒有提及"笑笑生"的真實姓名。這給後來的金學家留下許多探索的空間,目前學界提出的作者可能性,李開先、屠隆、賈夢龍、賈三近、謝榛、湯顯祖、王稚登等等,已達到六十人之多,各有各的理由和例證,但又不能排除其他。


天下第一奇書魯班書(天下第一奇書作者成謎)5

低調而博學的琅琊才子


金學家的探叠是嚴謹而深入的,關于"笑笑生"是丁惟甯的論斷,出現時間相對較晚,之前也有許多有力的"競争者"。綜合論據而言,"丁惟甯說"不可小觑。丁惟甯身處明代嘉靖年間,是當時有名望的官員和學者,文學功底極為深厚,被同時代的人所肯定,這與《金》作者的假設條件極為符合。

"東武西社"又名"瑯琊西社",創立于明朝萬曆年間,成員均為跻身仕途、為官廉政卻不得志的文人,主要成員有八位,董其昌俨然在列,丁惟甯也是其中之一。

曾經主持編修《諸城縣志》的學者陳烨,在《東武西社八友歌》中,對丁惟甯有"聰明才隽丁足當,彈琴伯牙字鐘王"的評價,稱贊丁惟甯擅長琴藝和書法,比作俞伯牙和鐘繇、王羲之的水平,堪任"聰明才隽"四個字。

"東武西社"都是性情高潔耿直的學者文人,朋友之間辭和更無須誇張逢迎,可見丁公學識才華之一斑。除了陳烨的評價,還有諸城丁公祠内保存的《山中即事》,系丁惟甯手迹碑刻,筆力甚佳可為佐證。因此,丁惟甯作為造詣高深的文學家和書法家,可以稱得上"博學"二字,這正是文學創作的基礎。

如果說,以上證據還不足以說明丁惟甯的才華,明代萬曆版的《諸城縣志》序言中,還有相關資料。丁惟甯與同時代的名人學者都有密切往來,除了陳烨為他寫的贊詩,明代詩人、學者鐘羽正,明代盛名書畫大家董其昌,都是丁惟甯的好友。隐居故裡期間,明代著名文學家、學者王世貞,專門到他的家中拜會,二人切磋文章、吟詩唱和。人以群分,由此可知丁惟甯之才情高下。


天下第一奇書魯班書(天下第一奇書作者成謎)6

血寫《金瓶梅》——荒唐言中的辛酸淚


一位博學鴻儒和書香門第的大家,居然是《金》的作者,确實令人瞠目結舌和難以接受,兩者之間似乎八竿子打不着邊的隔閡。官場上規矩嚴謹,生活上樸實儒雅,這樣的丁惟甯,與滿紙荒唐另類、極盡嬉鬧之能事的"笑笑生",反差之巨,無法想象。學者們争議的焦點也在這裡。

應該說,丁惟甯不是一般意義上唯功名利祿至上的"公務員",他從二十三歲從政,初授清苑縣令,直到四十歲上貶官鳳翔縣令,其中的經曆不可謂不坎坷。從丁惟甯的從政經曆、處世原則、洞察能力和博學才具,諸多方面都反映出,他絕對不是庸俗卑劣的愚腐官僚,他始終用自己的方式履行着朝廷賦予的職責,不畏權貴,剛直不阿,盡管飽受朝廷非難,但是仍然得到百姓的擁戴。

從這方面看,《金》中所反映的豐富世情和市井百态,西門氏由商而政、由政養商的官場秘訣,還有複雜糾纏的人情關系,以及對山東方言和習俗的靈活掌握,也隻有像丁惟甯這樣擁有豐富經曆的人,才能照顧周全,描寫到位。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丁惟甯曆經社會不公,寫作的心境是酸楚而痛苦的,這樣分析丁與《金》之間的關系,不但不會矛盾,反而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丁惟甯之所以不用真名實姓,當然是丁氏出于對時局和社會的透徹把握做出的選擇。


天下第一奇書魯班書(天下第一奇書作者成謎)7

丁耀亢把晚年入獄歸結于"誤讀父書"


《續金瓶梅》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學家丁耀亢,他是丁惟甯的第五個兒子。丁耀亢的續作,在學界已經沒有争議,他為父親"天下第一奇書"的續篇,無論人物設定還是情節編排,都明顯高于市面上的狗尾續貂之作。

就是這樣一部精彩的續書,卻為丁耀亢的晚年生活蒙上一層陰影,他因此飽受牢獄之苦,家庭受到重創。獲釋之後,丁耀亢在一首詩中這樣描寫自己的遭遇,"誤讀父書成趙括,悔違母教失陳嬰"。丁耀亢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趙括,是戰國時期的曆史人物。他出身将門,父親是著名的将軍趙奢,曾經統率趙國軍隊擊退了秦軍的進攻,有此戰績名揚天下。趙奢去世以後,趙括作為兒子,繼承父業,擔任起防禦秦國進攻的國家責任。

趙括的理想是成為父親一樣的戰神,因此對兵法謀略下了很大功夫,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但是實踐不能與理論相結合,終究一無所用。"紙上談兵"解決不了現實問題,趙括的一敗塗地,坑掉了軍隊四十五萬,趙國家底消耗殆盡。趙括自誤誤國,成為曆史笑談。

丁耀亢引用這個曆史典故,用趙奢、趙括父子,來比喻父親丁惟甯和自己,其中藏有深意。按照他的想法,本來要象父親那樣成為一代鴻儒和文學家,結果卻變成階下囚。對此,丁耀亢把"文字獄"引起傾家橫禍的主要原因,歸結于"誤讀父書"。

這就很明确的點出,丁耀亢的《續金瓶梅》,就是在"誤讀"父親丁惟甯的《金瓶梅》之後完成的,正是這部續作,導緻了家族災難的發生。丁耀亢的道白,間接證明了父親丁惟甯就是《金瓶梅》的作者"笑笑生"。


天下第一奇書魯班書(天下第一奇書作者成謎)8

"天下奇書"或許是家族創作的結果


《金》之所以被推究為"奇書",除了另類的描寫方式,其中包含的社會世情、民俗傳統和官場風貌,還有從山東方言到吳侬軟語的語言運用,豐富而雜糅,形成洋洋大觀。傳世以來,更有詞話、小說諸多版本,其中更有前後矛盾,甚至回目删改缺失的現象。

從丁惟甯晚年居住、教子、讀書、寫作的地方發現的資料上看,雖然可以推測《金》的初作者是"笑笑生"丁惟甯,但是《金》的成書卻是長期成形的過程,或者表現出多個作者豐富修整的産物。比如,有一種聲音,認為《金》是丁氏三代集體創作的成果,是丁純、丁惟甯、丁耀亢祖孫三代人的傑作。

祖父丁純構思的骨架,父親丁惟甯填寫了血肉,兒子丁耀亢則進行了豐富和完善,主要功勞還是丁惟甯。這個推斷也并非空穴來風。在《金瓶梅》和《金瓶梅續》虛構和暗喻中有些痕迹可以推敲。

在《金瓶梅》第一百回收尾處有兩句詩,"三降塵寰人不識,倏然飛過岱東峰",而紫陽真人丁耀亢的續作中,第六十二回臨近收尾時,也插入了一個丁令威三次轉世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用意,據學者研究,系丁耀亢根據《搜神後記》中丁令威的故事和切身際遇虛構而成。故事中,丁令威一轉為朱頂雪衣白鶴;二轉為鍛鐵匠人丁野鶴、紫陽道人;三轉為明末東海人,同樣自稱丁野鶴、紫陽道人。

魯迅先生據此直指,紫陽道人就是丁耀亢。五蓮丁公祠的神主是丁惟甯,祠中碑刻将其比拟丁令威,可見二次轉世那位善于鍛鐵的匠人,就是丁耀亢的父親丁惟甯,第三次轉世的紫陽真人就是丁耀亢本人。另外,丁氏家族一直把仙鶴作為家族圖騰象征,以至于丁耀亢逝世被族人稱為"鶴化",這在其他家族沒有用過。而仙鶴圖騰一直保持到現在。

除了文中的隐喻,從現實來說,以丁純、丁惟甯、丁耀亢三代卓越的文學功力,寫出一部世情小說應該不在話下。除了《金》,丁惟甯的傳世詩作還有不少,但都散見于地方史志或其他書籍,從沒有專集刊行。丁耀亢一反父親秉性,卻為自己的作品付出沉重代價,卻也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天下第一奇書魯班書(天下第一奇書作者成謎)9

(原創作品,版權屬于今日頭條"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圖文資料均來自互聯網公共資源)

更多原創文章,關注: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