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的立夏是2017年5月5日,農曆四月初十,星期五。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據史料記載,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已經确立,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也預示着農民的耕種進入了大忙時節。
《逸周書·時訊解》雲:“立夏之日,蝼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意思是說立夏時節可聽到蝼蝈在田間的鳴叫,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逸周書》(晉)孔晁注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選自《漢籍數字圖書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卷》(元)吳澄撰 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學海類編本(選自《漢籍數字圖書館》)
《蓮生八戕》一書中寫到:“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
節氣習俗
迎夏儀式
立夏,“夏”即為大,所以古時帝王很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用朱紅色,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裡也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的習慣。
迎夏儀式
嘗新活動
立夏嘗新活動在後世出現。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
“三新”
鬥蛋遊戲
立夏這一天,家家戶戶煮好囫囵蛋,套上絲網袋挂于孩子頸上。孩子們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勝者為大王。也有“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的說法。
鬥蛋
立夏“稱人”
古詩雲:“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相傳諸葛亮臨終囑托孟獲每年要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托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後來晉武帝滅蜀,劉阿鬥被擄,而孟獲不忘諸葛亮之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劉阿鬥,每次都要稱其重量,以驗證其是否被晉武帝虧待,從此立夏“稱人”便成習俗。
稱人
民間立夏“稱人”一般是在吃完中飯以後,人們在村口或台門裡挂起一杆大秤,秤鈎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着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立夏“稱人”為劉阿鬥帶來福氣,人們也借此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編輯整理/馬磊)
聲明:本平台部分内容來自網絡,若您認為不妥,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