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及翻譯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及翻譯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14 23:20:21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及翻譯(高中語文周周練之文言文精短練習參考翻譯)1

《晉平公炳燭而學》

原文: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翻譯:晉平公問師曠說:“我七十歲了,想學習(音樂),恐怕已經晚了。”

原文: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翻譯:師曠說:“為什麼不點着蠟燭學呢?”

原文: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翻譯: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卻戲弄他的君王的?”

原文: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翻譯:師曠說:“盲眼的我怎麼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習,就像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擁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啊!”

《張溥與“七錄齋”》

原文:(張)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

翻譯:張溥小時侯喜歡學習,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寫,抄完後,朗誦一遍,就燒掉;再抄,象這樣重複六七次才停止。

原文: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皲jūn,日沃湯數次。

翻譯: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繭。冬天皮膚因受凍而開裂,每天用熱水浸泡好幾次。

原文: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翻譯:後來把讀書的書房命名叫“七錄”…… 張溥作詩和寫文章思路敏捷。大家都來索取的,(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立刻就完成,因為這個原因(張溥)的名聲在當時很高。

《高鳳專心緻志》

原文:高鳳,字文通,家以農畝為業。

翻譯:高鳳,字文通,家裡把種地作為職業。

原文:妻常之田,暴麥于庭,令鳳護雞。

翻譯:妻子曾到田地(勞作),在庭院裡曬麥子,讓高鳳看守着雞。

原文:時天暴雨,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

翻譯:正值天下暴雨,高鳳邊拿着竹竿邊誦讀經書,沒有發覺雨後地上的積水使麥子流走了。

原文:妻還怪問,乃省。

翻譯:妻子回來感到驚訝詢問,高鳳才醒悟過來。

葉廷圭與《海錄》

原文:餘幼嗜學,四十餘年未嘗釋卷,食以饴口,怠以為枕。

翻譯:我小時候很喜歡學習,四十多年,不曾放開書卷,拿着它吃東西嘴裡覺得香甜,疲倦時用它當枕頭。

原文:士大夫家有異書,借無不讀,讀無不終篇而後止。

翻譯:士大夫家有與衆不同的書,借來的沒有不讀的,讀的沒有讀完全篇不會終止。

原文:常恨無資,不能盡傳寫,間作數十大冊,擇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錄》。

翻譯:常常遺憾沒有錢财,不能全部抄寫。期間寫出幾十大冊,選擇其中有用的親手抄下來,取名為《海錄》。

《為人大須學問》

原文:(唐)太宗謂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問。朕往為群兇未定,東西征讨,躬親戎事,不暇讀書。

翻譯: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做人非常需要學識好問。我過去因為許多兇敵沒有平定,東征西讨,親自參與軍事,沒有空暇讀書。

原文: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

翻譯:近來,到處安靜(沒有紛亂),人在殿堂,不能親自拿着書卷,(就)命令别人讀給我聽。

原文: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内。

翻譯: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裡。

原文:古人雲:‘不學,牆面,莅事惟煩。’

翻譯:古人說:‘不學習,就如一面白牆、一無所知,處理事情隻有煩惱。’

原文:不徒言也。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翻譯:不隻是說說,回想年輕時的處事行為,很是覺得不對。”

《任末好學勤記》

原文: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

翻譯:任末十四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背着書箱不怕路途遠,危險困阻。

原文: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

翻譯: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成功呢。”

原文: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

翻譯: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

原文: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hāo以自照。

翻譯:晚上就在星月映照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

原文: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

翻譯:看得符合心意,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

原文:門徒悅其勤學,更以淨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

翻譯: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便用幹淨的衣服交換他的髒衣服。(他)不是聖人的話不看。

原文: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翻譯:快死時告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像是活着;不學的人,即便是活着,隻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

《王充市肆博覽》

原文:(王)充少孤,鄉裡稱孝。

翻譯:王充少年時就死了父親,家鄉人都說他對母親很孝敬。

原文:後到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

翻譯:後來到了京城,在太學學習本領,拜扶風班彪為師。

原文:好博覽而不守章句。

翻譯:王充愛好廣泛,浏覽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

原文:家貧無書,常遊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辄能誦憶,遂博衆流百家之言。

翻譯:他家窮沒有書,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店,看人家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于是(他)廣泛地弄通了衆多流派的學說。

原文:後歸鄉裡,屏居教授。

翻譯:後來回到家鄉,退居在家教書。

《林逋論學問》

原文:學者之問也,不獨欲聞其說,又必欲知其方;

翻譯:求學的人提問,不隻是要聽師長的論說,還一定要了解他們治學的方法;

原文:不獨欲知其方,又必欲為其事。

翻譯:不隻是要了解方法,還要實踐師長所教誨的事。

原文:而以既問于師,又辯諸友,為當時學者之實務。

翻譯:然而,既能向師長請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學的人最實在的事情。

原文:蓋學以學為人也,問以問所學也。

翻譯:這是因為學習是為了學習做人的道理,提問是為了弄清學習中的疑難。

原文:既為人則不得不學,既學之則不容不問。

翻譯:作為一個人不能不學習,學習就不能不提問。

《歐陽修誨學》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翻譯:(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

原文: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

翻譯: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恒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

原文: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翻譯:人的本性,由于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歐陽修“三上”作文》

原文: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

翻譯:錢惟演(錢思公)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卻沒有什麼嗜好。

原文: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卧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

翻譯:在西京洛陽的時候,曾經對僚屬說:平生唯獨愛好讀書,坐着讀經書、史書,睡者則讀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種雜記,入廁的時候則讀小令。所以從未把書放下片刻。

原文: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琅然聞于遠近,其笃學如此。”

翻譯:謝绛(謝希深)曾經說:“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時,他每次入廁一定帶上書,古書之聲,清脆響亮,遠近都能聽見,好學竟到了如此地步。”

原文:餘因謂希深曰:“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翻譯:我于是對謝希深說:“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因為隻有這樣才可以好好構思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