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美國科學家通過多方面因素和科學分析,給出了長壽飲食,包括吃多少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從單細胞的微生物到人類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探讨了營養、進食、基因及其壽命之間的關聯。
飲食方面,上過我的課的同學可以把這些結論運用到平時在配餐中。方向跟我平時發的配餐,地中海飲食,DASH德舒飲食都差不多,隻不過對紅肉的限制更加嚴格了。我們國家2016版的膳食指南對紅肉的限制比較嚴格,每天紅肉加上禽肉吃40到75克,魚類海鮮水産40到75克。而2022新版的指南把他們合在一起了,包括雞蛋在内總的葷食每天是120到200克這裡面就不分禽畜肉了,我估計下回還得改回去,因為這樣容易吃多了紅肉豬牛羊。
不過還是那句話,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壽命,後天的努力占到70%。不僅包括飲食,還有适量的運動,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及情緒調節,心理健康也特别重要,這是四大健康基石,都要做到位才行,健康長壽要确保無短闆。
健康長壽要确保無短闆。
自制紅薯紅豆卷。
雜糧雜豆紅薯紫薯土豆飯。
碳水化合物45%到60%(我國膳食指南平衡膳食,碳水化合物50%到65%,蛋白質10%到15%,脂肪20%到30%。飽和脂肪酸不高于10%)這個碳水推薦量要低一點,可以到45%。
碳水化合物主要的來源是全谷物例如,燕麥藜麥,小米還有各種雜豆,紅豆綠豆各種豆類,還有薯類紅薯,土豆山藥等,這些都是非精制的食物,并不是純白大米純白白面。另外,蔬菜水果,奶類豆制品各種植物堅果都含有碳水化合物。
按照我教大家的平衡膳食餐盤去配餐,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一般都在50%左右。
蛋白質供能比10%到15%蛋白質以植物食物來源為主,例如各種豆類豆制品,黑豆,黃豆,青豆,鷹嘴豆。小扁豆各種豆類。加上白肉,也就是魚肉海鮮水産,禽肉,比如雞鴨鵝。
脂肪供能比25%到35%,這個比我國指南高一點點。當然了,碳水化合物低一點,蛋白質一樣,脂肪自然就高一點點。不過也就5%的差别。
脂肪的主要來源為優質的植物脂肪,例如橄榄油,牛油果,奇亞籽,各種堅果,以及适量一些深海的魚類。無糖黑巧克力等。
作者說實際吃這些:
足量的豆類、全谷物和蔬菜;
一些魚;
不食用紅肉或加工肉制品;
少量的白肉;
低糖、低精制谷物;
一定量堅果和橄榄油;
一些黑巧克力。
這不就是地中海膳食,德舒DASH飲食嗎!
這我今早的早餐。可供參考。不是都吃完。七成飽剛剛好。
盡量吃純天然的食物,更利于健康。彩虹餐打卡主食,是一小個自己做的芝麻醬花卷,還有紅豆炖銀耳撒小麥胚芽。優質蛋白質是帶魚和豆腐幹。豆腐幹和蔬菜炒在一起。蔬菜水果永遠是每一餐的至少一半 包括早餐。豌豆,胡蘿蔔,黃瓜,香菇炒豆腐幹。加餐可以吃猕猴桃和1000億純益生菌發酵乳,核桃10克。吃好每一餐,過好每一天。
參考我國人民特别愛吃豬肉這一特點,可以适量吃一些紅肉,别太多。吃瘦的豬牛羊肉一天,别超過50克。盡管海鮮,海蝦,水産,魚類中也含有鐵,但是很多人根本就不吃,如果再不吃紅肉有可能會有貧血的風險。
吃飯也要有窗口期限制,在11到12個小時内吃完,也就是說,比如早8:00到晚7點之間吃東西,其餘時間是禁食狀态。這個還比較寬松,比16比8的飲食模式,在八小時内吃完兩餐或者三餐寬松很多了。
不能不吃早餐,不吃早餐和心血管疾病增加的風險正相關,而且早餐豐盛一些會更好。
縮短壽命的飲食習慣:
1,太高或者太低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都會增加死亡風險,比如碳水化合物低于40%或者高于70%都不好。
2,高蛋白飲食短壽
蛋白質超過20%供熱後,總死亡風險增加75%,癌症死亡風險增加400%,不過,這個數據是在65歲以下的人群中得到的結論,65以上的人群,可以适當多吃一點點蛋白質。
3,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吃多了短壽。
這個都是衆所周知的啦,增加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過多,或通過直接激活某些促衰老途徑,來加速哺乳動物的衰老進程。
4,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短壽。
飽和脂肪酸不超過每天攝入熱量的10%,也就是十幾克20克的樣子,你吃一小碗紅燒肉就超過了。黃油、豬油(肥肉)、椰子油等食材中富含飽和脂肪,如果飽和脂肪攝入過多,更容易導緻肥胖、胰島素抵抗、高膽固醇和縮短壽命。
5,高熱量進食,吃多了,也短壽。
這個大家都會理解。高碳水化合物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隻要是熱量高于推薦的攝入量,都屬于高熱量飲食。身體負荷過大,胰島素抵抗,内髒脂肪增加,各種各樣的肥胖,糖尿病,慢病發生,當然會短壽。
有人總是說:聽從身體的需要,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怎麼過就怎麼過。這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們國家已經有1.41億糖尿病,3.3億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 ,還有将近1億的高尿酸血症,痛風病人,另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胃病和慢性疾病。這些人不都是這麼想的嗎!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想吃什麼吃什麼。
既然健康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為什麼我們不去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呢?如果不能全部做到,能改一點兒,也會有一些進步的。真正的幸福是既為了眼下當前開心,快樂,也要顧及以後開心快樂,不要給自己,子女和家人造成更多的感情和金錢的負擔。生了病,可不是一個人的事兒,而是一大家子人的事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