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利用冬天的時間,幫孩子長得更高?”
前天老苗收到兩位粉絲發來的私信,兩位寶媽不約而同地一起詢問,如何在冬季幫孩子“奮起直追”,讓個子長起來。
對于這樣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有研究小組曾調查公布過一項報告,結果顯示孩子們身高的增長速度在一年四季确實各不相同,春季生長速度最快,可達秋冬季節的1.5-2倍,且10月份長得最慢,5月份長得最快。
但孩子在冬季長得慢,卻不代表一點也不長,而且恰恰因為很多家長認為春夏季節是孩子生長的黃金時間,所以對冬季有所忽略。
其實所謂“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要想孩子能夠在春夏季節長得更快,“秋收冬藏”必須要重視起來。
就像冬季裡被大雪覆蓋的秧苗,隻有孩子在秋冬季節儲存了足夠的營養,才能為第二年的春夏季節發育打好基礎,長得又快又壯。
1.害怕孩子感冒,減少戶外運動
進入冬季後氣溫下降,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去戶外運動會着涼感冒,所以有意識地讓孩子盡量待在屋子裡。
而這往往會導緻孩子的抵抗力下降,且因為運動量的降低,孩子會容易出現“隻長肉、不長個”的情況。
事實上冬季來臨,家長大可适當為孩子“松綁”,讓孩子在天氣晴暖時進行一定的室外活動,一方面可以增強孩子的心肺功能,提升抵抗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多曬太陽,增強孩子對鈣元素的吸收,促進骨骼的發育。
當然,冬季日照時間比較短、氣溫也比較低,家長在帶孩子室外運動時,要充分利用日照時間,且将孩子的保暖工作做好。
2.擔心孩子挨凍,裹得裡三層外三層
每當冬季來臨,大街上都會多出一個個裡三層外三層裹住的“小企鵝”,家長擔心孩子挨凍無可厚非,但把孩子裹成“粽子”卻大可不必。
我國民間有句俗語叫“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冬季适當讓孩子穿得薄一些,反而可以提升孩子的耐寒能力,促進新陳代謝,從而加快身體的發育。
一般來說,在同樣的氣溫下,孩子身上的衣服比成年人“多一件”是比較理想的,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孩子的耐寒能力。
3.一味地讓孩子吃“大魚大肉”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冬天需要對身體進行“進補”,我國很多地區還有着“補冬”的習慣,所以飯桌上大魚大肉自然必不可少,孩子也會跟着一起大快朵頤。
然而一味地讓孩子吃“大魚大肉”并不是好的飲食習慣,孩子正處在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對于營養的需求是全方位的,雖然大魚大肉看起來很豐盛,但卻無法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最後會讓孩子更多地“橫向發展”,而難以長高。
1.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魚類、蛋類、肝髒類、乳制品
冬季日照時間短,孩子對于鈣質的吸收往往不夠充分,所以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自然是孩子冬季“進補”的首選。
比如大馬哈魚、虹鳟魚等脂肪含量較高的魚類,雞肝、豬肝等動物肝髒類,蛋類,乳制品等等,維生素D含量都是比較高的,有利于促進孩子在冬季對鈣質的吸收,長高個子。
2.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綠色蔬菜、蘋果、橙子等
維生素C對提高孩子身體抵抗力,促進身體發育有着重要作用,孩子要想在冬季長高個子,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也必不可少。
常見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菠菜、芹菜、油菜等綠色蔬菜,另外像蘋果、猕猴桃、橘子、橙子等水果也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孩子冬季常吃對身高增長有好處。
3.谷物類的食物:小米、糯米、燕麥等
雖然“食不厭精,脍不厭細”,米面類産品精細化是現在絕大多數家庭的飲食習慣,但對孩子來說,食物太精細對于身體發育未必有好處。
從營養學上來說,谷物類的食物富含鈣、鉀、膳食纖維,能夠加強孩子消化,充分激發胃腸功能,達到幫孩子增強體質,促進孩子身體發育的目的。
家長平時可以讓孩子适當吃一些谷物類的食物,比如小米、荞麥、糯米、燕麥、黑米等等,既能豐富孩子的食譜,刺激食欲,又能幫孩子長得更高,一舉多得。
老苗結語:
冬季是孩子積蓄力量,等待春夏萌發的季節,家長要想幫孩子長得更高,一定得重視起來。
尤其在飲食方面,以上3種食物必不可少,家長在冬季多為孩子準備,才能為其将來的高個子打好基礎。
今日話題:你有注意利用冬季幫孩子長更高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紮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讨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