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氣虛血瘀中風的方子

氣虛血瘀中風的方子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2-29 05:03:52

腦血管以外是當然疾病中的一大殺手,每年都有許多患者因中風而喪生,同樣有許多患者被中風後遺症所困擾,痛苦不堪。以前所謂的老年病,正在逐步年輕化。正是因為中風發病急,治療困難,中醫便将中風列為四大難症之首。

氣虛血瘀中風的方子(治療中風氣虛血瘀的名方補陽還五湯)1

雖然是難症,但曆代醫家都為之不懈鑽研。醫聖張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立專篇讨論中風,提出血脈空虛,外風内襲的病機,并有侯氏黑散、風引湯、續命湯等方劑治療。自仲景至隋唐都以外風立論。其後各家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認為中風非外風所至,乃體内元氣自病,河間張元素立“火熱動風”論;李東垣以“内傷脾胃,百病尤生”為據;丹溪從痰從瘀論治;張錫純以為肝風内動引起,為中風的論治提供了一定的思路。說這麼多大家可能都不理解,但這隻是個引子。說一說我們今天要介紹的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湯首見于王清任《醫林改錯》,并認為中風是因氣虛血瘀,其病因在于腦,以活血化瘀之法治療中風後遺症。這個方劑雖是王清任自創,但其補陽還五湯的組方内涵卻是張仲景老人家的。為何有如此說法,且聽下文分解。

氣虛血瘀中風的方子(治療中風氣虛血瘀的名方補陽還五湯)2

首先方劑的名稱很有意思,“補陽還五”補什麼陽?還什麼五?在《醫林改錯》中王清任是如此解釋的:“元氣歸并左右,病半身不遂,有歸并上下之症乎?餘曰:元氣虧五成,下剩五成,周流一身,必見氣虧諸态,若忽然歸并于上半身。不能行于下,則病兩腿癱痿。”

什麼意思呢?人體的元氣分為十分,左半邊占了五分,右半邊占了五分。中風患者往往半邊肢體活動不随意,為什麼呢?因為人體元氣有一半已經虧虛,這個方劑可以補充人體虧虛的另一半元氣,因此稱之為“還五”。而補陽則是補充人的真氣,就是元氣。

氣虛血瘀中風的方子(治療中風氣虛血瘀的名方補陽還五湯)3

王清任使用補陽還五湯治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大便于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可見王清任認識了補益元氣,活血化瘀在治療中風後遺症中的作用。

補陽還五湯脫胎于桃紅四物湯,桃紅四物湯又是來自于仲景先師的膠艾湯。膠艾湯用于治療婦人有孕,但是因為出血而導緻血虛不能滋養,進而出現小腹疼痛。膠艾湯以補血止血為主,故以阿膠、艾葉用于止血;而桃紅四物湯以活血化瘀為主,故在四物湯中加入了桃仁紅花。使四物湯活血化瘀的功效更加強勁。

四物湯以熟地黃補血為主,熟地黃經過九蒸九曬, 補血的力量很強。但太過滋膩,因此醫家喜歡用砂仁與熟地黃搭配,使地黃形成粘滞的東西,停留在體内稱為痰濁。而王清任直接棄用地黃。

而以桃仁、紅花、川芎、當歸尾、赤芍五味藥物活血化瘀,但是方中最重要的卻是黃芪,王清任用黃芪至四兩,等同于現代計量的125g左右,而一般藥物的用量則一般為10—30g,可見黃芪的用量何其大,沒有一定的臨床功底,如果不是對黃芪掌控如此獨到,也不敢用四兩黃芪。

黃芪是補氣的第一藥,有人會提出質疑。人參不是大補元氣嗎?還可以起死回生,怎麼黃芪成了補氣第一藥。人參之所以能起死回生,不單是因為人參補元氣,更是因為人參可以填補津液,醫家稱人參“三分屬陰,七分屬陽”,如果真到了陽虛的階段,人參則不足以當次大任,而需要附子、幹姜這種霸道藥物。

氣虛血瘀中風的方子(治療中風氣虛血瘀的名方補陽還五湯)4

黃芪獨以補氣為主,而且可以升舉陽氣,如果氣虛要選擇藥物,那一定是黃芪,一是因為黃芪價格便宜,藥材易得;二是黃芪的補氣作用卻是較強。此外黃芪還是外科常用的藥物,用于瘡、癰的治療。黃芪應用最好的還是仲景,仲景用黃芪有三個劑量,劑量不同,發揮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傷寒雜病論》中黃芪有“利水、補虛、除痹”的作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是治療血痹的主方。

地龍是什麼龍?其實地龍不是龍,而是蚯蚓。地龍舒經活絡,打通人體郁閉的血脈。地龍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善于鑽泥打洞,因此通經脈的作用很強。有地龍通經活絡,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又有黃芪補氣,不僅補充了人體的五分陽氣,而且使元氣周邊全身,行盡全身經脈。這才是補陽還五的真正含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