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與六國論的議論手法?《阿房宮賦》、《六國論》,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阿房宮賦與六國論的議論手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阿房宮賦》、《六國論》
__________
一、選擇題
1.列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六王畢,四海一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B.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晉陶淵明獨愛菊
C.奈何取之盡锱铢 青,取之于藍
D.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士大夫之族
2.下列句子中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B.①骊山北構而西折 ②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C.①辇來于秦 ②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D.①盤盤焉,囷囷焉 ②且焉置土石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中的“鑒”不同的一項是( )
A.而恥學于師B.侶魚蝦而友糜鹿C.吾妻之美我者D.栗深林兮驚層巅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組是( )
①各抱地勢,鈎心鬥角 ②一日之内,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③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④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⑤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齊楚之精英 ⑧多于市人之言語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A.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B.戍卒叫,函谷舉
C.幾世幾年,剽掠其人D.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6.下列對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盤盤焉……幾千萬落”極言亭台樓閣之多,不計其數。
B.“長橋卧波……何虹”運用比喻的手法,以長橋如龍、複道似虹突出宮宇之宏偉、樓閣之高大。
C.“高低冥迷,不知西東”以不辨樓閣的方向來突出這一龐大建築群的錯落有緻。
D.“歌台”“舞殿”運用互文的手法,表明台既可舞,殿亦可歌,宮内處處皆是輕歌曼舞。
7.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本文通過寫阿房宮的興建及毀滅,深刻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曆史教訓,向唐朝以後的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封建時代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時濟世的情懷。
B.第1段運用比喻、誇張和虛實結合的手法,通過寫阿房宮的占地之廣、規模之大等,突出了阿房宮的恢宏氣勢。
C.第2段從兩個方面進行鋪陳:一是由人的被踐踏寫到物品的被踐踏,二是寫秦王朝統治者的豪華奢侈和荒淫驕橫。這些描寫極盡鋪陳誇張之能事,充分體現了“賦”的特點。
D.第3段寫秦王朝的橫征暴斂導緻了農民起義,且最終亡國;第4段意在總結秦亡的曆史教訓,指出“後人”如不能引以為戒,必将重蹈覆轍。
8.下列對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判:斷定
B.思厥先祖父 厥:相當于“其”
C.洎牧以讒誅 洎:及,等到
D.不能獨完 完:完全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夫六國與秦皆諸侯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B.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使六國各愛其人
C.燕趙之君,始有遠略 始速禍焉
D.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 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10.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B.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與赢而不助五國也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D.苟以天下之大 洎牧以讒誅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現象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李牧連卻之B.以地事秦
C.能守其土,義不賂秦D.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1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①各抱地勢,鈎心鬥角 ②思厥先祖父 ③然後得夕安寝 ④可謂智力孤危 ⑤齊楚之精英 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⑦禮天下之奇才 ⑧勝負之數,存亡之理 ⑨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A.①③⑤B.②④⑦C.⑥⑦⑧D.①⑤⑨
13.下列句子中,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洎牧以讒誅
A.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B.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
C.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D.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
1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在節骨眼兒上,他抱薪救火,撤走了資金,造成工程停工。
B.在戰場上,我們遲早要與敵人短兵相接,大家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C.關于是否加入亞投行,日本一直持謹慎态度,也有消息稱日本正在考慮加入。日本政黨對于日本是否應該加人亞投行各執已見。
D.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我們應該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創新協同機制。
15.下列對文章有關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作者提出中心論點之後,接着提出了兩個分論點:第個是“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第二個是“不賂者以賂者喪”。
B.在論證第一個分論點“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時,作者主要運用事例論證、對比論證和引用論證等論證方法,對韓、魏、楚三國賂秦的弊端進行了論證。
C.作者擺出秦“戰勝而得”與諸侯“戰敗而亡”的事實,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比論證,強調了“秦之所大欲與“諸侯之所大患”不在于“戰”,既照應了開頭,又為下文的進一步論證做了準備。
D.“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引用古人的話進行對比論證,貼切恰當,既補充了上文論證的内容,又含有收束之意,使論證深入淺出,明白易曉,增強了說服力。
二、情景默寫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宮賦》中,阿房宮占地之廣、建築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阿房宮賦》中,描寫宮殿、樓閣依地形而建,參差錯落、精巧工緻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阿房宮賦》中,作者用比喻、誇張的手法描寫阿房宮建築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阿房宮賦》中,作者譴責秦王朝統治者橫征暴斂、極盡奢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阿房宮賦》中,表現秦王朝鉗民之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阿房宮賦》中,表現秦王朝統治者盡失人心、驕橫頑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阿房宮賦》中,作者指出秦王朝如果愛惜六國百姓,就能世代為君、安享天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8)《阿房宮賦》中,作者在總結六國和秦朝滅亡的曆史教訓後,提醒唐朝統治者不要重蹈覆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國論》中,作者開門見山,提出全文中心論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國論》中,作者之所以認為“不賂者以賂者喪”,是因為“_______,_______”。
(3)《六國論》中,描寫六國諸侯的祖輩、父輩創業艱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六國論》中,明确體現文章借古諷今和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曆史教訓這一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其他
18.①愛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動詞,___________ 使秦複愛六國之人 動詞,___________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動詞,___________
②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動詞,___________ 士大夫之族,日師日弟子雲者 名詞,_________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名詞,___________
③一
六王畢,四海一 動詞,___________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形容詞,_______
黃鶴一去不複返 副詞,___________
19.④使
使負棟之柱 動詞,___________ 使秦複愛六國之人 連詞,___________
扶蘇以數谏故,上使外将兵 動詞,___________
⑤焉
盤盤焉,囷囷焉 用于形容詞詞尾,____________ 缦立遠視,而望幸焉 語氣詞,___________
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___________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兼詞,___________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問代詞,___________
20.⑥而
骊山北構而西折 連詞,___________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連詞,___________
⑦之
一日之内,一宮之間 結構助詞,___________ 杳不知其所之也 動詞,___________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代詞,___________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______的标志,________
士大夫之族 指示代詞,___________
21.①畢:六王畢,四海一 動詞,_________ ②構:骊山北構而西折 動詞,_________
③走:直走鹹陽 動詞,_________ ④落: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量詞,_________
⑤幸:缦立遠視,而望幸焉 動詞,_________ ⑥負:使負棟之柱 動詞,_________
22.⑦庾:多于在庾之粟粒 名詞,_________ ⑧霁:不霁何虹 動詞,_________
⑨剽:剽掠其人 動詞,_________ ⑩舉:戍卒叫,函谷舉 動詞,_________
⑪暇:秦人不暇自哀 名詞,_________
23.名詞的活用
①骊山北構而西折:方位名詞作狀語,從北邊、向西
②未雲何龍:
③不霁何虹:
④辇來于秦:
⑤朝歌夜弦:
24.⑥鼎铛玉石,金塊珠礫
⑦可憐焦土:
⑧族秦者秦也
⑨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25.動詞的活用
⑩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26.數詞的活用
⑪六王畢,四海一
27.判斷句
①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焚椒蘭也 語氣詞“___________”表示判斷
②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語氣詞“___________”表示判斷
③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___________”表示判斷
28.被動句
④函谷舉 語意被動,“___________”,被攻占
29.省略句
⑤長橋卧波/複道行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後省略介詞“___________”
⑥幾世幾年,剽掠其人 “___________”後省略介詞“___________”
⑦誰得而族滅也 “___________”後省略賓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___________”後省略賓語“___________”
⑨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___________”後省略主語“___________”
30.賓語前置句
⑩秦人不暇自哀 否定句中代詞“_______”作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________”
31.狀語後置句
⑪多于南畝之農夫 正常語序應為“___________”
32.①其實百倍 古義:___________ 今義: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多含轉折意)。
②思厥先祖父 古義:___________ 今義:父親的父親。
③可謂智力孤危 古義:___________ 今義: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33.④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古義:___________ 今義:真實的或虛構的用作講述對象的事情,有連貫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藝作品中用來體現主題的情節。
⑤然後得一夕安寝 古義:___________ 今義:連詞,表示一件事情之後接着又發生另一件事情。
⑥刺客不行 古義:___________ 今義:不可以,不被允許;不中用;不好。
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古義:___________ 今義:表示可能或能夠;表示許可。
34.①兵
非兵不利 名詞,_____________ 而秦兵又至矣 名詞,_____________
斯用兵之效也 名詞,_____________
②故
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形容詞,__________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連詞,_____________
君安與項伯有故 名詞,__________ 暮去朝來顔色故 形容詞,_____________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名詞,______ 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 副詞,_____________
35.③猶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動詞,_____________ 良将猶在 副詞,_____________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連詞,_____________
④則
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連詞,_____________ 則秦之所大欲 連詞,_____________
3.⑤與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 介詞,_____________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動詞,_____________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 連詞,_____________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動詞,_____________
36.⑥為
至丹以荊卿為計 動詞,_____________ 邯鄲為郡 動詞,_____________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前一個“為”,動“_____________”;後一個“為”, _____________,與後面的“_____________”共同表示被動
⑦始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 名詞,_____________ 始速禍焉 副詞,_____________
⑧或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代詞,_____________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代詞,_____________
或未易量 副詞,_____________
37.⑨以
不賂者以賂者喪 介詞,_____________ 秦以攻取之外 介詞,_____________
以有尺寸之地 連詞,_____________ 舉以予人 連詞,_____________
以賂秦之地 介詞,_____________ 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連詞,_____________
⑩于
趙嘗五戰于秦 介詞,_____________ 齊人勿附于秦 介詞,_____________
其勢弱于秦 介詞,_____________
38.①弊:弊在賂秦 名詞,_____________ ②判:強弱勝負已判矣 動詞,_____________
③劫: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動詞,_____________ ④從: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動詞,_____
⑤得:此言得之 形容詞,_____________ ⑥厥:思厥先祖父 代詞,_____________
39.⑦率:率賂秦耶 副詞,_____________ ⑧固:固不在戰矣 副詞,_____________
⑨既:五國既喪 副詞,_____________ ⑩終:終繼五國遷滅 副詞,_____________
⑪誠:誠不得已 副詞,_____________ ⑫苟:苟以天下之大 連詞,_____________
40.名詞的活用
①理固宜然 名詞作狀語,從道理上說
②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③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④日削月割
41.判斷句
①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 “_________”表示否定判斷
②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語氣詞“_________”表示判斷
③斯用兵之效也 語氣詞“_________”表示判斷
42.被動句
④洎牧以讒誅 “以讒誅”,因受誣陷被殺害。誅,_________
⑤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被秦人積久而成的威勢脅迫。“_________”表被動
43.省略句
⑥暴霜露 省略介詞“_________”,應為“_________”
⑦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 “_________”後省略代詞“_________”,代指_________
⑧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_________”前省略主語“_________”, “_________”前省略主語“_________”
⑨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_________”前省略主語“_________”
44.狀語後置句
⑩趙嘗五戰于秦 正常語序應為“_________” ⑪其勢弱于秦 正常語序應為“_________”
45.定語後置句
⑫苟以天下之大 “_________”為定語後置的标志,正常語序應為“_________”
四、微寫作
46.中國古代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秦朝時,中國就擁有了許多建築奇迹,如阿房宮、秦始皇陵、秦直道、萬裡長城等。請寫一段文字,描述一座古建築物或建築群,要求仔細觀察并準确描寫出該建築物或建築群的特點,不少于200字。
47.蘇洵在《六國論》中指出六國破滅的原因是“賂秦”,有人認為此觀點有失偏頗。請你結合你了解的史實,選擇六國中的任意一個國家對蘇洵的觀點加以補充。要求觀點鮮明,有理有據,200字左右。
48.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蘇洵引用此句,運用比喻論證方法,把六國用土地賄賂秦國的事實和導緻滅亡的道理形象地表達了出來。請你也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簡單論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250字左右。
參考答案
1.B
【解析】
A項,統一/專一;B項,喜愛/喜愛;C項,奪取/提取; D項,滅族/類。
2.A本題要求選出“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A項,兩個“之”都是動詞,往、到;B項,①連而:連詞,表順承/②而:連詞,表轉折;C項,①于:介詞,引出動作結果,可解釋為“到”/②于:介詞,比;D項,①焉:用于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的樣子/②焉:疑問代詞,哪裡。故選A。
3.D
【詳解】
例句,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A項,恥:意動用法,以……為恥;
B項,侶:意動用法,以……為伴侶;友:意動用法,以……為朋友;
C項,美:意動用法,以……為美;
D項,栗:使動用法,使……戰栗;驚:使動用法,使……震驚。
4.C
【詳解】
本題考查古今異義詞的辨析能力。古今異義詞做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在古漢語和現代漢語中意義不同,學習過程注意識記,解題注意調動知識積累、結合句意辨識。
①鈎心鬥角,古義: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緻工巧。今義:各用心機,互相排擠。
②氣候,古義:氣象,天氣。今義:一定地區裡經過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氣象情況;比喻動向或情勢;比喻結果或成就。
③熒熒,古今都形容“星光或燈燭光明亮的樣子”。
④經營,古義:金玉珍寶等物。今義:籌劃、組織并管理;商業、服務業出售某類商品或提供某方面的服務。
⑤獨夫,古今都指“殘暴無道、失去人心的統洽者”。
⑥泥沙,古今都指“泥土沙石”。
⑦精英,古義:金玉珍寶等物。今義:精華;出類拔萃的人。
⑧言語,古今都指說的話”。
故選C。
5.A
【詳解】
A項,判斷句;B項,意義上被動句;C項,省略句,應為“幾世幾年,剽掠(于)其人”;D項,狀語後置句。
6.C項,“以不辨樓閣的方向”錯誤,“高低冥迷,不知東西” 寫人置身其中會迷失方向,突出了這個龐大的建築群的錯綜複雜。
7.A項,“向唐朝以後的統治者發出了警告”錯誤,說法不妥,應為“向唐朝當政者發出了警告”。
8.D項,句意為:不能單獨保全。完:形容詞作動詞,完好保全。
9.B【詳解】A項,和/結交、親附; B項,愛惜/愛惜; C項, 最初,開始/才;D項,所以/舊的,之前的。
10.C
【詳解】A項,代詞,有人/副詞,也許。B項,連詞,表因果/連詞,表轉折,卻。C項,都是副詞,均為“本來”的意思。D項,介詞,憑借/介詞,因為。
11.A
【詳解】
A項,卻:使動用法,使……退卻;
B項,事:名詞作動詞,侍奉;
C項,義:名詞做動詞,堅守正義;
D項,禮:名詞做動詞,對待。
故選A。
12.C
【詳解】
本題考查古今異義詞的辨析能力。古今異義詞做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在古漢語和現代漢語中意義不同,學習過程注意識記,解題注意調動知識積累、結合句意辨識。
①鈎心鬥角,古義: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緻工巧。今義:各用心機,互相排擠。
②祖父,古義:泛指祖輩、父輩。今義:父親的父親。
③然後,古義:這樣以後。今義:連詞,表示一件事情之後接着又發生另一件事情。
④智力,古義:智謀和力量。今義: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
⑤精英,古義:金玉珍寶等物。今義:精華;出類拔萃的人。
⑥下咽,古今都指“吞下、咽下”。
⑦奇才,古今都指“有傑出才能的人”。
⑧存亡,古今都指“存在和滅亡”。
⑨故事,古義:舊事。今義:真實的或虛構的用作講述對象的事情,有連貫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藝作品中用來體現主題的情節。
13.C例句,被動句。
A項,判斷句;B項,狀語後置句;C項,被動句;D項,狀語後置句。
14.A
A項,抱薪救火:比喻因為方法不對,雖然有心消滅禍患,結果反而使禍患擴大。不合“撤走了資金”語境。
15.D項,“進行對比論證”錯誤,蘇洵引用了古人的一個譬喻:“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薪”就是木柴,這個譬喻非常準确地、形象地表明了賂秦的嚴重危害和根本的錯誤。
16.覆壓三百餘裡 隔離天日 各抱地勢 鈎心鬥角 蜂房水渦 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奈何取之盡锱铢 用之如泥沙 使天下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 獨夫之心 日益驕固 使秦複愛六國之人 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17.六國破滅 非兵不利 戰不善 弊在賂秦 蓋失強援 不能獨完 暴霜露 斬荊棘 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國下矣
18.①喜愛 愛護 吝惜 ②滅族 類 家族 ③統一 專一 一旦
【詳解】
①愛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句意: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愛”,動詞,喜愛。
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句意:假使秦王朝又愛護六國的人民。“愛”,動詞,愛護。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句意:不吝惜奇珍貴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饒的土地。“愛”,動詞,吝惜。
②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句意:消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族”,名詞作動詞,滅族。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句意:士大夫這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族”,名詞,類。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句意:崤山函谷關以東的英雄豪傑一齊起來,就把秦王朝推翻了。“族”,名詞,家族。
③一
六王畢,四海一,句意,六國滅亡,四海統一。“一”,數詞活用作動詞,統一。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意:(它)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由于它專一。“一”,數詞活用作形容詞,專一。
黃鶴一去不複返,句意: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隻看見白雲悠悠。“一”,數詞活用作副詞,一旦。
19.④讓 假使 派遣 ⑤……的樣子 表陳述語氣,可不譯 哪裡 于此 怎麼
【詳解】
本題:
④使
使負棟之柱,句意,讓承擔棟梁的柱子。“使”,動詞,讓,使。
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句意,假使秦王朝又愛護六國的人民。“使”,連詞,假使。
扶蘇以數谏故,上使外将兵,句意,扶蘇因為屢次勸谏的緣故,皇上排遣(他)在外面帶兵。“使”,動詞,派遣。
⑤焉
盤盤焉,囷囷焉,句意,樓閣盤結交錯,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轉的水渦,高高地聳立着。“焉”,用于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缦立遠視,而望幸焉,句意,宮妃們久久地站着,遠遠地探視,盼望着皇帝來臨。“焉”,語氣詞,表陳述語氣,可不譯。
且焉置土石,句意,況且把挖下來的泥土和石頭放在哪裡呢?“焉”,疑問代詞,哪裡。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句意,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裡興起了。“焉”,兼詞,于此,譯為“從這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句意,不進老虎窩,怎麼能捉到小老虎。“焉”,疑問代詞,怎麼。
20.⑥表承接,不譯 表轉折,卻 ⑦的 到……去 它,指代秦滅亡的事 賓語前置 可不譯 這
【詳解】
⑥“而”:連詞,表承接,不譯/連詞,表轉折,卻。
⑦“之”:結構助詞,的/動詞,到……去/代詞,它,指代秦滅亡的事/助詞,賓語前置的标志,不譯/指示代詞,這。
21.①完了,指為秦國所滅 ②建造 ③通達 ④相當于“座”或者“所” ⑤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 ⑥支撐
【詳解】
“畢”:結合句子“六王畢,四海一”來理解,意思是“六國滅亡,四海統一”。所以,“畢”,動詞,意思是“完了,指為秦國所滅”。
②“構”:結合句子“骊山北構而西折”來理解,意思是“它從骊山北邊建起,折而向西,”。所以,“構”,動詞,建造。
③“走”:結合句子“直走鹹陽”來理解,意思是“一直通到鹹陽”。所以,“走”,動詞,通達。
④“落”:結合句子“矗不知其幾千萬落”來理解,意思是“高高地聳立着,不知道它有幾千萬座”。所以,“落”,量詞,相當于“座”或者“所”。
⑤“幸”:結合句子“缦立遠視,而望幸焉”來理解,意思是“宮妃們久久地站着,遠遠地探視,盼望着皇帝來臨”。所以,“幸”,動詞,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
⑥“負”:結合句子“使負棟之柱”來理解,意思是“緻使承擔棟梁的柱子”。所以,“負”,動詞,支撐。
22.⑦谷倉 ⑧雨後初晴 ⑨搶劫、掠奪 ⑩攻占 ⑪空閑
⑦“庾”:結合句子“多于在庾之粟粒”來理解,意思是“比糧倉裡的粟粒還多”。所以,“庾”,名詞,意思是“谷倉”。
⑧“霁”:結合句子“不霁何虹”來理解,意思是“不是雨後剛晴,怎麼出現了彩虹”。所以,“霁”,動詞,意思是“雨後初晴”。
⑨“剽”:結合句子“剽掠其人”來理解,意思是“從他們的子民那裡掠奪來的”。所以,“剽”,動詞,意思是“搶劫、掠奪”。
⑩“舉”:結合句子“戍卒叫,函谷舉”來理解,意思是“戍邊的陳勝、吳廣一聲呼喊,函谷關被攻下”。所以,“舉”,動詞,意思是“攻占”。
⑪“暇”:結合句子“秦人不暇自哀”來理解,意思是“秦人沒有空閑哀悼自己”。所以,“暇”,名詞,意思是“空閑”。
23.②名詞用作動詞 出現龍 ③名詞用作動詞 出現虹 ④名詞作狀語 乘辇車 ⑤朝、夜:名詞作狀語在早晨、在晚上 歌、弦:名詞用作動詞 唱歌、彈琴
【詳解】
②未雲何龍:句意,天空沒有起雲,怎麼出現了龍?龍,在句中作謂語,名詞用作動詞,出現龍。
③不霁何虹:句意,不是雨後剛晴,怎麼出現了彩虹?虹,在句中作謂語,名詞用作動詞,出現虹。
④辇來于秦:句意,坐着辇車來到秦國。“辇”修飾動詞“來”,表示“來”的方式,名詞作狀語,譯為“乘辇車”。
⑤朝歌夜弦:句意,(他們)早上歌唱,晚上奏樂。朝、夜:名詞作狀語,分别修飾動詞“歌”“弦”,表動作行為“歌”“弦”發生的時間。譯為:在早晨、在晚上;歌、弦:名詞用作動詞,唱歌、彈琴。
24.⑥铛: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看作鐵鍋 石:名詞的意動用法 把……看作石頭 塊:名詞的意動用法 把……看作土塊 礫:名詞的意動用法 把……看作石子 ⑦名詞用作動詞 成為焦土 ⑧名詞用作動詞 滅族 ⑨名詞的意動用法 以……為鑒
25.⑩收藏:動詞用作名詞 收藏的金玉珍寶 經營:動詞用作名詞 聚斂的金玉珍寶
本題: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句意:燕趙、韓魏收藏的金玉珍寶。收藏、經營:根據語法分析法,在句中作主語,動詞用作名詞,分别譯為:收藏的金玉珍寶;聚斂的金玉珍寶。
26.⑪數詞用作動詞 統一
本題,
六王畢,四海一,句意:六國滅亡,四海統一。一,根據語法分析法,在句中作謂語,活用作動詞,統一。
27.①也 ②也 ③……者,……也
【詳解】
①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焚椒蘭也,句意:明亮的星星閃爍,是宮妃們打開的梳妝的鏡子;烏青的雲朵紛紛擾擾,是宮妃們梳理晨妝的發髻;渭水漲起的一層油膩,是宮妃們抛棄的胭脂水;空中雲霧彌漫,是宮女們燃起的椒蘭在熏香。語氣詞“也”,表示判斷。
②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句意:一個人的意願,也就是千萬人的意願。語氣詞“也”,表示判斷。
③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句意: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消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者……也”,表示判斷。
28.④舉
【詳解】
④函谷舉,句意:函谷關被攻下。“舉”,主語“函谷”不能發出“舉”的動作,隻能接受這一動作,語意被動,被攻占。
29.卧 行 于 剽掠 于 滅 之 見 秦國 秦王 可憐 阿房宮
【詳解】
本題,
⑤長橋卧波/複道行空,句意:長橋橫卧(在)水波上/複道飛跨(在)天空中。“卧”“行”後省略介詞“于”。
⑥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句意:諸侯世世代代,(從)他們的子民那裡掠奪來的。“剽掠”後省略介詞“于”。
⑦誰得而族滅也,句意:誰能夠族滅(它)呢。“滅”後省略賓語“之”。
⑧有不見者,三十六年,句意:有的宮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沒能見到(皇帝)。“見”後省略賓語“皇帝”。
⑨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句意: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宮)化為一片焦土。“可憐”後省略主語“阿房宮”。
30.⑩自 秦人不暇哀自
【詳解】
秦人不暇自哀,句意:秦人沒有空閑哀悼自己。否定句中,代詞“自”作動詞“哀”的賓語,“自”要前置,正常語序應為“秦人不暇哀自”。
31.⑪于南畝之農夫多
【詳解】
多于南畝之農夫,句意:比田地裡的農夫還多。含有介詞“于”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翻譯成現代漢語時,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這種情況下,正常語序應為“于南畝之農夫多”,介詞“于”可解釋為“比”。
32.①那實際上。 ②泛指祖輩、父輩。 ③智謀和力量。
【詳解】
①其實百倍,句意:那(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比戰勝别國所得到的土地)實際多百倍。其實,古義:那實際上;今義: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多含轉折意)。
②思厥先祖父,句意:想到他們的祖輩和父輩。祖父,古義:泛指祖輩、父輩;今義:父親的父親。
③可謂智力孤危,句意:可以說是智謀和力量窮竭。智力,古義:智謀和力量;今義: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33.④舊事。 ⑤這樣以後。 ⑥沒有出發。 ⑦可以憑借。
【詳解】
④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句意:追随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故事,古義:舊事;今義:真實的或虛構的用作講述對象的事情,有連貫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藝作品中用來體現主題的情節。
⑤然後得一夕安寝,句意:這樣以後才能睡一夜安穩覺。然後,古義:這樣以後;今義:連詞,表示一件事情之後接着又發生另一件事情。
⑥刺客不行,句意:(燕國的)刺客沒有出發去(刺秦王)。不行,古義沒有出發;今義:不可以,不被允許;不中用;不好。
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句意:卻還有可以憑借不賄賂秦國而戰勝它的優勢。可以,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可能或能夠;表示許可。
34.①兵器,武器 軍隊 武力,戰争 ②舊的,過去的 所以 老交情 衰老 緣故 故意,特意
【詳解】
①兵
非兵不利,句意: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兵,名詞,兵器,武器。
而秦兵又至矣,句意:秦國的軍隊又來了。兵,名詞,軍隊。
斯用兵之效也,句意:這就是武力抗秦的效果。兵,名詞,武力,戰争。
②故
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句意:追随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故,形容詞,舊的,過去的。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句意:所以用不着戰争,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決定了。故,連詞,所以。
君安與項伯有故,句意:你怎麼和項伯有交情?故,名詞,老交情。
暮去朝來顔色故,句意: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故,形容詞,衰老。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句意:況且為了一塊璧玉的緣故就使強大的秦國不高興。故,名詞,緣故。
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句意: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使将尉惱怒。故,副詞,故意,特意。
35.③如同 還 尚且 ④就 那麼 ⑤跟 親附,親近 和,同 等待
【詳解】
③猶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句意,用土地侍奉秦國,如同抱柴救火。動詞,如同。
良将猶在,句意,(趙國的)良将李牧還活着。副詞,還。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句意,我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别人。連詞,尚且。
④則
小則獲邑,大則得城,句意,小的就獲得邑鎮,大的就獲得城池。連詞,就。
則秦之所大欲,句意,那麼秦國最想要的。連詞,那麼。
⑤與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句意,比較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勝别國所得到的土地。介詞,跟,與。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句意,親附秦國而不幫助其他五國。動詞,親附,親近。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句意,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連詞,和,同。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句意,時間消逝了,年歲是不等待我的。動詞,等待。
36.⑥作為 成為 治理 介詞 所 ⑦開始,起初 方才 ⑧有人 有的 或許
【詳解】
⑥為
至丹以荊卿為計,句意:等到後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轲刺殺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為:動詞,作為。
邯鄲為郡,句意:(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為:動詞,成為。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句意: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啊!前一個“為”:動詞,治理;後一個“為”:介詞,與後面的“所”共同表示被動。
⑦始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句意:燕國和趙國的國君,起初有長遠的謀略。始:名詞,開始,起初。
始速禍焉,句意:這才招緻了(滅亡的)禍患。始:副詞,方才。
⑧或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句意:有人問:六國一個接一個的滅亡,難道全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或:代詞,有人。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句意: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或:代詞,有的。
或未易量,句意:或許還不可以輕易判定。或:副詞,或許。
37.⑨因為 用、憑 才 來 用 表結果,以緻 ⑩和,同 對 比
【詳解】
⑨以
不賂者以賂者喪,句意: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介詞,因為。
秦以攻取之外,句意:秦國用戰争奪取土地以外。介詞,用、憑。
以有尺寸之地,句意: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連詞,才。
舉以予人,句意:拿(土地)來送給别人。連詞,來。
以賂秦之地,句意:(如果六國諸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介詞,用。
日削月割,以趨于亡,句意: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滅亡。連詞,表結果,以緻。
⑩于
趙嘗五戰于秦,句意:趙國曾經與秦國交戰五次。介詞,和,同。
齊人勿附于秦,句意:齊國不對秦國有依附。介詞,對。
其勢弱于秦,句意: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介詞,比。
38.①弊病 ②判定 ③脅迫,挾持 ④跟随 ⑤合适、得當 ⑥相當于“其”
【詳解】
①結合句子“弊在賂秦”來理解,意思是“弊病在于賄賂秦國”。所以,“弊”,名詞,意思是“.弊病”。
②結合句子“強弱勝負已判矣”來理解,意思是“誰勝誰負就已經決定了”。所以,“判”,動詞,意思是“判定”。
③結合句子“為秦人積威之所劫”來理解,意思是“被秦國積久的威勢脅迫”。所以,“劫”,動詞,意思是“脅迫,挾持”。
④結合句子“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來理解,意思是“追随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所以,“從”,動詞,意思是“跟随”。
⑤結合句子“此言得之”來理解,意思是“這話說的很合适”。所以,“得”,形容詞,意思是“合适、得當”。
⑥結合句子“思厥先祖父”來理解,意思是“想到他們的祖輩和父輩”。所以,“厥”,代詞,相當于“其”,他們。
39.⑦全都,一概 ⑧本來 ⑨已經 ⑩最終 ⑪實在 ⑫如果
【詳解】
⑦結合句子“率賂秦耶”來理解,意思是“難道全都是因為賄賂秦國嗎”。所以,“率”,副詞,意思是“全都,一概”。
⑧結合句子“固不在戰矣”來理解,意思是“本來就不在于戰争”。所以,“固”,副詞,意思是“.本來”。
⑨結合句子“五國既喪”來理解,意思是“五國已經滅亡”。所以,“既”,副詞,意思是“已經,以後”。
⑩結合句子“終繼五國遷滅”來理解,意思是“最終也随着五國滅亡了”。所以,“終”,副詞,意思是“最終”。
⑪結合句子“誠不得已”來理解,意思是“實在是不得已的事”。所以,副詞,“誠”意思是“實在,确實”。
⑫結合句子“苟以天下之大”來理解,意思是“如果憑借偌大國家”。所以,“苟”,連詞,意思是“如果,假如”。
40.②名詞用作動詞 堅持正義 ③名詞用作動詞 禮遇,以禮相待 ④日:時間名詞作狀語 一天天地 月:時間名詞作狀語 一月月地
【詳解】
①理固宜然,譯為:從道理上說本來就是這樣。“理”,名詞作狀語,從道理上(說)。
②能守其土,義不賂秦,譯為:(他們)能守衛住他們的疆土,道義上不賄賂秦國。“義”,名詞用作動詞,堅持正義。
③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譯為:(他們)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遇天下的奇才。“禮”,名詞用作動詞,禮遇,名詞用作動詞,以禮相待,禮遇。
④日削月割,譯為:天天割地,月月割地。“日”,時間名詞作狀語,修飾動詞“削”,一天天地;“月”,時間名詞作狀語,修飾動詞“割”,一月月地。
41.①非 ②也 ③也
【詳解】
①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句意:六國的滅亡,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否定詞“非”,表示否定判斷。
②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句意: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語氣詞“也”,表示判斷。
③斯用兵之效也,句意:,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語氣詞“也”,表示判斷。
42.④被誅 ⑤為……所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裝句(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省略句、被動句、判斷句等。這道題考的是被動句。
④函谷舉,句意:函谷關被攻下。“舉”,主語“函谷”不能發出“舉”的動作,隻能接受這一動作,語意被動,被攻占。
④洎牧以讒誅,句意: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以讒誅”,因受誣陷被殺害。“誅”,主語“牧”沒有發出“誅”的動作,隻是接受這一動作,語意被動,被誅。
⑤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句意: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被秦人積久而成的威勢脅迫。“為……所”表被動,被。
43.⑥于 暴于霜露 ⑦舉 之 土地 ⑧奉 諸侯 侵 秦 ⑨與 齊
【詳解】
1.省主語;2.省略謂語;3.省略賓語;4.省略介詞賓語;5.省略介詞“于”。
本題,
⑥暴霜露,句意:冒着寒霜雨露。省略介詞“于”,應為“暴(于)霜露”。
⑦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句意: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全都拿來送給别人。“舉”後省略代詞“之”,代指土地。應為“舉(之)以予人”。
⑧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句意:(諸侯)送給他的越多,秦國侵犯得就越急迫。“奉”前省略主語“諸侯”,“侵”前省略主語“秦”。
⑨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句意:(齊國)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與”前省略主語“齊”。
44.⑩趙嘗于秦五戰 ⑪其勢于秦弱
【詳解】
⑩趙嘗五戰于秦,句意:趙國曾經與秦國交戰五次。介賓短語“于秦”修飾“戰”,後置了。含有介詞“于”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翻譯成現代漢語時,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正常語序應為“趙嘗于秦五戰”。
⑪其勢弱于秦,句意: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介賓短語“于秦”修飾“弱”,後置了。含有介詞“于”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翻譯成現代漢語時,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正常語序應為“其勢于秦弱”。
45.⑫之 苟以大之天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