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高中畢業20年,在同學聚會的一聲号召中,我們從四面八方又重回曾經挑燈夜讀、暢抒報國之志的母校——嶽陽縣一中,似遊子重回母親的懷抱。
走近校門,迎接我們回家的是年級組長兼班主任蔣遠新老師,遠遠望去,迎着寒風依然是那麼精神抖擻,滿頭銀絲更添知識分子的氣質和涵養。還記得92年自己剛來學校報到時,也是蔣老師從這裡引領我們走入校門。20年過去了,每一個從這校門邁向社會的學生,他還依舊能記得出名字對得上号。
當時我們年級有6個班,近300多名學生,每一個學期快結束的時候,年級都要組織一次分班考試,新學期再入校時班次已經分好了。幾經選拔和淘汰,我們班似乎就成了落後分子,慢慢的調皮搗蛋的學生出現了,當時任課老師都說,這個班學生成績排在第六、課下活躍程度數第一。私底下還被一些老師同學稱為“差班生、差家夥”等。為了能讓我們學好知識,蔣老師自告奮勇地當了我們的班主任。多少次,他總是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時不時透過窗戶查看我們上課紀律,而每到下課的時候,他準會從教室後門進來,對一些不遵守上課紀律,不認真回答任課老師課堂提問的學生一一進行點名批評。有一次,一個喜歡踢球的同學因沒有按時參加晚自習,任課老師布置的作業拖欠着始終沒有交,課代表催了好幾次都沒有結果,蔣老師得知情況後,第二天上課時讓這個同學教室外面反思。看着路過的同學們對他的指指點點,同學愛面子又年輕不懂事,三言兩句發生了頂撞,氣得老師将他的課桌從教室直接搬到走廊裡,并陪他罰站了一個上午。自那以後,班上喜歡調皮搗蛋的同學們言行也得到了收斂,“歪風邪氣、不學無術”之風一下子被鎮住了。同學們私下議論:老師課堂上與課下不一樣,管理學生的招法也厲害。然而高中三年,蔣老師從來沒有讓我們請過一次家長、打過一個學生。用他自己的話說,家長把學生送到學校來,學校就要對家長負責,老師要請家長來共同管理學生,顯然不是一個好老師,學生的成長成才靠的是教育教導而不是打罵。
走在校園裡的運動場上,忍不住跑上幾步。我是因體育特長而招進入這所高中的。初三時,市裡組織中學生運動會,經過層層選拔、集訓鍛煉,我有幸參加了運動會并取得較好的名次,于是在同學們的一片羨慕目光中,我來到了一中。在以前小環境中的出類撥萃并不代表到了新環境裡依然優秀。在學習上,與從全縣選拔出來的優秀尖子生比,自己能聽懂老師的教課内容、寫完作業就已經是了不起了,每次考試幾乎都是墊底;在體育特長上,與已經訓練多年的學長們相比又是一個差距,外出參加比賽,我沒有資格,偶有教練照顧參加接力賽,我又拖了大家的後腿。感覺自己什麼都不行,每天疲憊的、按部就班的跟着同學們上課、跟着學長們訓練,心情失落到了極點,真後悔自己不該選擇這裡,要是當時選擇到中等師範學校去讀書多好,不僅學習上輕松,還能早點參加工作,為父母減輕負擔。“從農村出來的孩子,什麼苦吃不了?”教練的話警醒了我。站在運動場上的跑道上,回想自己在這裡灑下的汗水,從此振奮精神,刻苦訓練。在這裡最讓人興奮的事情莫過于學校每年舉辦的運動會,這時自己在老師同學心目中的地位陡然增加,對班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站在領獎台上的那一刻是我最受關注的時候,也是我最值得驕傲和回憶的美好事情。
坐在教室裡,與曾經的任課老師召開座談會,班長渾厚的一聲“全體起立,老師好!”再一次把我們帶回到了學生時代,再一次近距離的靠近、接觸老師們,往日的情景再湧心頭。從來不帶書籍上課的曆史老師滔滔不絕的從盤古開天地講到當今,地理老師一支粉筆将精美地圖闆書在黑闆上,讓下一堂課的老師都不忍心擦拭掉,激情澎湃的政治老師從國内說到國外為我們介紹各國的政治體系建設,物理、化學老師嚴謹治學态度,讓我們覺得課程不再古闆,而實驗讓我們增長了見識,數學老師的邏輯推理讓我們時不時地咬筆頭思考,英語老師的幽默風趣、語文老師的淵博知識讓我們不斷地回味。在這裡既留有我們的叛逆,也留有我們勤奮學習的身影。還記得從外校剛調來工作的語文老師廖笑容,她始終把我們當孩子一樣看待,什麼事情都愛管,且管的都很細,特别是男女同學關系抓得很緊。慢慢的同學們煩了,時不時地和她頂嘴,唱反調,好多次氣得她在辦公室偷偷的哭,然而對我們依然是“刀子嘴、豆腐心”,管理始終如一。進入高三後,老師、學生的壓力陡然增大,基本上進入題海戰術中,主課是每天一考、當天不懂的問題必須當天解決,老師們批閱試卷從不過夜,老師學生精力都很旺盛,第二天照樣繼續講題、考試,每天重複着這樣單調、緊張的生活,直到後來學校李卡良校長在跟班聽課一段時間後,學校強調高考質量是要有保證,但學生們的身體是第一位的。規定每天必須保證學生要有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班主任、各任課老師都參加,而且安排教導處的老師每天到教室裡督導巡查。真是我們學生們愛戴的好校長。
走在聚會的人群中,尋尋覓覓似乎在找什麼?遇見宿舍裡的親密同學,他詭異地笑着說:路在前方呢,不用找了,她在遠方,也許就在咫尺,畢業後難道你們沒有再聯系嗎?想當年我給你遞了多少紙條啊,你真是辜負了我這個郵遞員……”這爽朗地笑聲是我們當時青春懵懂的少年心聲。當年是不是初戀現在無關緊要,隻是覺得當時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很重,喜歡聽同學們談論她、喜歡遠遠地看着她,希望在食堂打飯的時候偶遇她、希望在田徑場上訓練的時候見到她;每次課間休息的時候,總是到走廊上故裝放松的樣子看一看她們教室的方向,總是以上廁所或是打開水名義路過她們的教室偷偷地瞟上她一樣,似乎她的一颦一笑都讓人欣慰,一舉一動都讓人忘懷。在女生宿舍一樓,有學校體育組專門的學生宿舍,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們這些體育生總喜歡坐在門外的走廊上,邊吃飯邊評論過往的女同學,喜歡将教練批評我們訓練時出現的孤僻肢體動作運用到她們走路的姿勢上,這個同學重心後移、那個同學身體前傾等等,時間長了,好些女同學隻要遠遠的看着我們坐在一起望着她們時,連走路都顯得有些不自在,無聊無知的行為被管理女生宿舍的阿姨知道後,對我們提出嚴厲批評後才結束。現在想想真是可笑至極。
走在校園裡,在曾經熟悉的角落尋找自己的回憶。還記得為了去看一部好的錄像,一直熬到深夜、熬到值班查鋪的老師離開宿舍樓才悄悄起床,借着微弱的路燈偷偷地翻越鐵欄杆,爬圍牆出去到縣城的錄像廳。記得第一次随同學翻越鐵欄杆時,摸着欄杆上的鐵尖倒刺,心裡直突突,站在頂上随着欄杆晃蕩,又怕被老師發現,又擔心自己會被鐵尖倒刺紮着,時間長了也慢慢習慣了。校園裡有很多桃樹、桔子樹和葡萄,每到水果快成熟的季節,總少不了同學們的光顧。我們宿舍樓前的山坡上有一片桃樹林,每到成熟季節,紅彤彤的桃子引誘着我們多少的饞蟲。山坡比較陡,大家隻能遠觀而不能近摘。每次訓練結束後,趁周圍無人之際,我們幾個體育生在山坡下換上訓練用的釘鞋,一個助跑、一個沖刺我們就進了桃園,專挑大的紅的,次數多了也沒有見人發現,自認為我們手段高明、技藝高超,甚至向關系好的同學炫耀,其實沒有想到管理果園的職工正遠遠的看着我們。後來這位善良的職工告訴我們說,幾乎你們每次進果園他都知道,隻要你們不糟踏果樹,他都不會制止,看着你們每天訓練那樣辛苦,吃一點水果全當補充營養吧。學校其他教職員工對我們也很包容,時不時利用自身的便利條件照顧我們。每到周末,體育組組長劉明樹老師都要讓我們幾個家庭較窮的學生去家裡吃飯,看着滿桌子的菜肴、品嘗師母精湛的廚藝,慢慢地我們就把這當成了自己的家;每次到食堂打飯時,窗口的阿姨看到我們體育生的飯缽時總是先打主菜、再打飯、最後再澆蓋一些湯汁,總是怕我們吃不飽;還有我的同學李海兵,每次幫我把晚餐帶回宿舍時,總還要提上一桶開水,将飯盒放在開水裡來保溫,讓訓練回來的我不僅能吃上熱飯,還能洗一個熱水澡來解乏……
走在校園,香樟樹的清香依然如故;再聚會,感情依舊,師生情濃。
作者:肖東紅
作者簡介:
肖東紅,嶽陽縣一中95屆90班畢業,中南大學工學學士,現在西安工作。
本文系應嶽陽縣一中40周年校慶征文所作,原文标題為《再相聚美麗依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