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英文名為:Garbage classification),一般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标準将垃圾分類儲存、投放和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争物盡其用,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的使用,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态等幾方面的效益。
垃圾在分類儲存階段屬于公衆的私有品,垃圾經公衆分類投放後成為公衆所在小區或社區的區域性公共資源,垃圾分類搬運到垃圾集中點或轉運站後成為沒有排除性的公共資源。從國内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多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産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等來進行分類的。
垃圾分類是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運轉的基礎,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可以有效改善城鄉環境,促進資源回收利用。應在生活垃圾科學合理分類的基礎上,對應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配套體系建設,根據分類品種建立與垃圾分類相配套的收運體系、建立與再生資源利用相協調的回收體系,完善與垃圾分類相銜接的終端處理設施,以确保分類收運、回收、利用和處理設施相互銜接。隻有做好垃圾分類,垃圾回收及處理等配套系統才能更高效地運轉。垃圾分類處理關系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有利于我國新型城鎮化質量和生态文明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垃圾分類處理的優點如下:
一、減少占地。垃圾分類,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50%以上。
二、減少環境污染。廢棄的電池等含有金屬汞等有毒物質,會對人類産生嚴重的威脅,廢塑料進入土壤,會導緻農作物減産,因此回收利用可以減少這些危害。
三、變廢為寶。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無鉛汽油和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避免砍伐用于生産1200噸紙的林木。因此,垃圾回收既環保,又節約資源。
垃圾分類任重而道遠,制度層面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要理順垃圾分類工作的環節及相互關系,做到分工細緻、流程簡化、條理缜密、管理有序。垃圾分類是按一定标準将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駁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必須協調推進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駁運環節,而且,還必須同時推進分類收運環節和分類處理環節。這些環節的主體、作業内容及要求各不相同,應區别對待、理順相互間關系,尤其要理順主體之間的關系。分類儲存和分類投放的主體是公衆,分類駁運的主體是區域管理者,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的主體是企業,制度設計應保證這些主體之間形成相互促進、相互監督關系。
其次,要把垃圾分類納入社區自治内容,明确主體職責,充分調動公衆和管理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公衆,包括居(村)民、企事業單位、機團單位,是垃圾分類的行為主體,在享有排放權力的同時,應承擔源頭減量、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繳納排放費等責任與義務,履行源頭減量與排放控制的監督義務,逐步形成自覺、自願、主動與合适排放垃圾的生産生活習慣。
區域管理者是分類駁運的主體,也是區域垃圾分類責任人。垃圾分類應堅持誰管理,誰負責的責任人制度,有物業管理服務的區域垃圾分類由物業管理服務企業負責,沒有物業管理服務的由經營管理者負責,沒有經營管理者的公共場所由其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垃圾分類責任人應負責組織、管理所在區域的垃圾分類,包括建立垃圾分類運行管理制度,設立指導管理工作專責崗位,制定垃圾分類方案,設置分類排放容器(堆點),負責分類駁運,指導、引導、規範與監督分類投放,計量管理分類垃圾和負責排放費管理。
應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和執法監督計劃。垃圾分類啟動之初可考慮隻将餐廚垃圾、大件垃圾和有害垃圾與其他生活垃圾分開,而且,宜先在管理正規且便于管理的機團單位、農貿市場、商場、校園、酒店賓館、物業小區等單位(小區)開展垃圾分類,保證分類垃圾得到分類處理,并通過分類處理體系建設促進垃圾分類長效化。重視垃圾分類示範單位(小區)的建設工作,發揮榜樣的示範效應,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區域由小到大、内容由簡到繁和标準由粗到細。
通過強化垃圾的物質利用促進垃圾分類。一是利用現有工業産能強化資源回收利用;二是加速建設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加強餐廚垃圾等易腐有機垃圾的分類處理;三是創新體制和商業模式,重視利益的驅動作用,優化資源配置,融合垃圾資源化處理和産品生産,完善垃圾物質利用的财政補貼機制,理順物質利用流程及産業鍊,完善市場準入退出機制,促進垃圾收運、回收、物質利用多元化和市場化,切實加強垃圾的物質利用,并借此促進垃圾分類。
合理利用經濟激勵手段,樹立垃圾排放成本意識。獎勵垃圾減量、分類投放和回收利用,懲罰混合排放,嚴懲偷排偷運。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排放費征收機制,鼓勵根據垃圾的污染性、資源性、社會性及其處理成本制定垃圾排放費标準,條件成熟時實施垃圾排放費按類從量計費,激勵公衆自覺自願地開展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
最後,應加強垃圾分類及分類處理監管。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采取行政監管、第三方專業監管和行業協會、人大、政協、新聞媒體、公衆監管等形式,通過督察、檢查、抽查、巡查和審核審計等方法,從實體和程序兩方面對進入垃圾處理行業的事業體和事件進行規範監督。加強垃圾排放總量、排放方法、收費等監管。加強企業準入和退出監管。加強處理設施建設營運及處理成本監管。加強垃圾污染及垃圾處理二次污染監管。加強規章制度及規劃制定、執行與修訂監管。嚴懲偷排偷運、違法經營、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失職渎職等行為和事件。
住建部的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計劃投入213億元,到2020年年底,将會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上海開始普遍推行強制垃圾分類。住建部公布,将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推行垃圾分類。46個重點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太原、長春、杭州、甯波、廣州、宜春、銀川九個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确将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其中北京是首個立法城市。截止到目前已有多個城市相繼立法,并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相信在不遠的将來,我們的城市不再被垃圾包圍,綠水青山還複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