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江南春 杜牧
這首杜樊川的《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名,詩中不僅描繪了鮮豔明媚的江南風光,還再現了煙雨蒙蒙的樓台景色。全詩以明朗輕快的文字極具概括性展現了一幅豐富多彩又氣魄宏偉的江南春畫卷。
"千裡莺啼綠映紅"首句點開眼前春景:莺歌燕舞,柳綠花紅。從而想到千裡江南應如是。"莺歌燕舞"從聽覺上展現出江南春天熱鬧繁榮的景象;"柳綠花紅"從視覺上展現出江南春天萬紫千紅的景象。"水村山郭酒旗風"依山傍水的水村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詩人采用列錦的修辭手法描繪的景物:水村、山郭、酒旗,由大及小,不僅表現出空間的遼闊,"風"還表現出詩句的動态感,讓人一讀腦海中就能想到那古代酒樓的幌子迎風招展。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東晉以後隋朝之前宋、齊、梁、陳四個朝代,他們的都城都在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南朝佛教盛行,寺廟頗多。這裡詩人從上句的山水美景轉到佛教寺廟,給詩句增添了一絲曆史文化的氣息,為下句抒情打下了基礎。
"多少樓台煙雨中"數不清的樓台都籠罩在這青煙細雨中。從寺廟又轉向樓台,由虛到實,詩人發出感慨,朝代的更替,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竹搖清影照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初夏 朱淑真
不同于上首的輕快明朗,這首詩卻有淡淡的愁緒。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春末夏初的景象,時禽噪,海棠謝,飛絮盡,人困,日出長,種種景物都表現出詩人煩悶,郁郁寡歡的心情。雖寥寥數筆,讀來卻極具感染力。
"竹搖清影照幽窗"竹子随風輕搖影影綽綽,映在幽靜的窗戶上。"清影"稍先顯落寞,顯得孤孤單單。一個"幽"字顯出環境的清幽安靜,讓人産生一絲莫名的愁緒。
"兩兩時禽噪夕陽"成雙成對的鳥兒在夕陽下不停的鳴叫。成雙成對的鳥兒顯得聒噪,可見詩人内心的煩躁。結合上一句,靜景:清影幽窗,動景:竹搖鳥噪;動靜結合,繪聲繪色。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海棠花凋謝了,柳絮飛盡;天氣漸漸轉熱,白天變得越來越長,直叫人感到乏困。春末夏初,海棠花謝,日頭初長。詩人将前兩句的煩悶進一步深化,寓情于景來表現自己内心的郁郁寡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大多悲歎秋天的蕭索寂寥,而'我'卻認為秋天遠遠勝過豔麗的春天。一提到秋天,我們通常想到的是離愁别緒。《唐多令》裡提到: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吳文英提筆寫秋思,釀足了愁情呀。
然而,本首詩卻不一樣,詩人開篇就否定了其他大家傷春悲秋的觀點,極其自信的宣揚出自己的觀點:"我言秋日勝春朝"表現出一種激昂向上的情感。"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晴空萬裡,一隻白鶴淩雲起飛,把'我'的賦詩情趣也帶到了碧藍的九霄。詩人以白鶴自喻,不僅僅是寫秋高氣爽,晴空萬裡的素色景象,更多的是表現出一種高尚的情操。讀到這樣的詩,哪兒還有什麼離愁别緒?我們早已經随着詩人的詩情直上雲霄,得到的全是積極向上的感受。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數座山上,鳥兒的身影已經看不見了;山下的小路上也都看不見行人們的蹤迹。本該是襯托後面兩句,詩人卻偏偏不這樣寫,他反而在這兩句詩中細緻的描繪了每一個景物,并且交代得清清楚;千山、萬徑形容天地遼闊,境界深遠,絕、滅二字給人一種誇張、極端的感受,本是很平常的景物,聯合詩人的詩句就變成了一種幽寂、沉默的不平常的景象。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寂靜的江面上飄着一葉孤舟,小舟上坐着一位披着蓑衣、帶着鬥笠的老翁,獨自一人在這大雪覆蓋下寒冷的江面上釣魚。"寒"字點明氣候的寒冷,"雪"字畫龍點睛,正是因為下雪,所以導緻了'鳥飛絕''人蹤滅'。而在這樣寒冷寂靜的天氣下還有一名老翁不畏寒冷,不顧下雪,巍然不動的坐在小舟上釣魚。詩人僅僅是想寫這名老翁不怕寒冷、不怕下雪、專心的釣魚嗎?他是想通過這名老翁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自己性格的孤高清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