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23課,隻講一個漢字:正。“正”部,是《說文解字》540部之一,“正”是“正”部首漢字,也是現代漢語的常用字,詳情如下:
正。“正”部在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檢字法中已經取消,現代漢語部首檢字把“正”字歸在“止”部,檢字時要注意。“正”的讀音有兩個:
(一)zhèng。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正,是也。從止,一以止。”許慎認為“正”的本義是“是也”即“正中;平正;不偏斜。後世多認為此說不妥。
較為公認的解釋認為:“正”是會意字,從字形發展可以找到會意方法:
(正字的字形發展)
在甲骨文字形裡,“正從止,從口,口像城邑之形,會征伐城邑之意,乃“征”之初文,本義是征伐”(《字源》正部)。在甲骨文用到“正”字的上下文裡,用的也都是“征伐”之義。但如按此義為本義,則讀音應讀平聲,也即下面我們要說的第二個讀音zhēng,所以關于本義的舉例,我們放在第二個讀音之下,先解說《說文解字》許慎所界定的本義。
《漢字樹》作者廖文豪認為“正”字上面的一橫是終點的意思,下面的止沒有争議,同樣的腳,足,“正”的意思是準确地到達終點,這顯然與“正”字的起始義不符。
先說許慎的解釋,許慎認為正的本義是“是也。”即正中;平正;不偏斜(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是不對的)。饒炯的《部首訂》:“‘正’下雲‘是也’。‘是’下說‘直也’,義即相當無偏之謂……《書》雲:‘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真。’亦是意也。”清代郝懿行《爾雅義疏·釋诂下》:“《考工記》注:‘正,直也。’”比如唐代吳兢《貞觀政要·論君道》:“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亂者。”近現代漢語也用這個用法,比如魯迅《而已集·略論中國人的臉》:“周的孟轲就是用眸子來判胸中的正不正。”(即《孟子》“心不正,眸子眊焉”)
(孟子像)
本義之外,正的用法很多,這裡舉常用的用法說說:
(1)合規範,合标準。比如《論語·子罕》:“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孔子說:)我從衛國回到魯國,才訂正了樂章,使《雅》、《頌》各得其所。
(2)正直,公正(指人的行為)。比如《論語·憲問》:“晉文公谲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谲。”(孔子說:)晉文公詭詐而不正直,齊桓公正直而不詭詐。
(孔子像)
(3)純正不雜(多指色、味)。《韓非子·難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葅,非正味也,而二賢尚之,所味不必美。”屈到喜歡吃菱角,周文王喜歡吃菖蒲做腌萊,這兩樣東西都不是什麼純正的味道,但這兩位賢人卻很喜愛,可知人們喜歡的味道并不一定是美味。
(4)善,完善,美好。比如《儀禮·士冠禮》:“三加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鄭玄注稱:“正,猶善也。”三加爵弁緻辭說:“在這吉祥美好的年份,在這樣的月份,為你完成加冠的成年禮。”
(5)糾正,匡正。比如《論語·學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敏捷處事而謹慎言語,請求有道者匡正。又比如柳宗元《舜禹之事》:“合時月,正曆數,齊律度,量權衡,使天下鹹得其用。”用的也是這個意義。說舜禹等先人匡正了曆數,使後人受惠無窮。
(九嶷山舜帝陵)
(6)使端正。比如《論語·鄉黨》:“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楊伯峻注稱:“正,使端正。”國君賜給食物,必定端正了座席先嘗一點。
(7)治,治理。比如《禮記·經解》:“禮之于正國也,猶衡之于輕重也。”禮對于治理國家來說,就像秤對于輕重的作用。
(8)正法;治罪。《周禮·夏官·大司馬》:“賊殺其親,則正之。”鄭玄注稱:“正之者,執而治其罪。” 有無辜殺害親族的,就抓起來治罪。
(9)定,決定,考定。《玉篇·正部》:“正,定也。”比如《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維龜正之,武王成之。”遷都的決定由龜辭考定,由武王來完成。
(周武王像)
(10)當,當着。《廣韻·勁韻》:“正,正當也。”比如《論語·陽貨》:“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就好比正當着牆壁站在那裡啊!
(11)正面(與“反面”相對)。比如《紅樓夢》:“(跛足道人)從褡裢中取出個正面反面皆個照人的鏡子來。”
(12)官長;君長。《廣雅·釋诂下》:“正、伯,長也。”郭璞注稱:“正,伯皆官長。”《廣韻·勁韻》:“正,君也。”比如《國語·楚語上》:“天子之貴也,唯其以公侯為官正。”韋昭注稱:“正,長也。”
(13)嫡。與“庶”相對。《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掌其政令。”正庶之别,在遠古就很明顯。又比如《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
(14)作為主體者。與“副”、“支”相對。如:正本。《韓非子·亡征》:“正戶貧而寄寓富,耕戰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一個國家)常住戶貧窮而客居者富裕,農民和戰士困頓,從事工商業者卻得利的,國家可能會滅亡。
(15)常例;常法;準則。《管子·八觀》:“江海雖廣,池澤雖博,魚鼈雖多,罔罟必有正”江海雖然寬廣,池澤雖闊大,魚鼈雖然衆多,但捕魚之業必須有它的常例和準則。
又用作兵法術語。與“奇”相對。如:在兵力部署上,以牽制為正,突擊為奇;以進攻防禦為正,偵察、警戒為奇。在作戰方法上,以正面作戰為正,在敵側翼和後方作戰為奇;以正面突擊為正,包圍、迂回為奇,等等。比如《孫子兵法·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孫子像)
(16)大略;大要。《廣雅·釋言》:“正,略,要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從略。
(17)聽從;受教。比如《國語·越語下》:“皇天後土,四鄉地主正之。”俞樾《群經平議》:“正,猶聽也。”
(18)止,停止。比如《詩經·邶風·終風序》:“見侮慢而不能正也。”鄭玄箋稱:“正,猶止也。”。受到輕慢侮辱而不能停止。一般的《詩經》選本,沒有這個序。
(19)與“負”相對。比如:正數;正号;正極等。
(電池的正負極)
(20)圖形的各個邊的長度和各個角的長度大小都相等。如正方形;正六邊形,正多邊形。
(21)正書或正楷。在書法系統裡,一般指篆、隸、楷為正體字。但在早期的書法教學裡,正體字專指楷書,也叫真書。
(正楷書:歐體《九成宮》)
(22)古代的數目名。《孫子算經》卷上:“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垓,萬萬垓曰秭,萬萬秭曰穰,萬萬穰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正,萬萬正曰載。”你看,中國對于大數的叫法,比西方要豐富得多。
(23)古代指“鬥建”,即北鬥星鬥柄所指的時辰。《素問·六節藏象論》:“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餘于終。”王冰注稱:“正,鬥建也。”
(24)此外,正還用作副詞,用法有五:<1>相當于“恰”、“隻”、“僅”。<2>相當于“方”、“剛剛”。<3>相當于“公然”、“顯然”。<4>相當于“總”。<5>表示疑問,相當于“何”、“怎”。以上幾條,過于枯燥,暫不再舉例。
(25)又用作連詞。相當于“即使”、“縱使”。亦暫不舉例。
此外,正還用作姓,《通志》有載。
(二)zhēng。這個讀音出自《廣韻》。但實際上,我們現在考證的正的本義即征伐,它的最初讀音即是這個讀音,《說文》标注的讀音是引申義的讀音。
用作征伐;征戍之本義講的例子。比如《詩經·商頌·玄鳥》:“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墨子·明鬼下》:“天下失義,諸侯力正。”用的都是這個意義。
(征伐)
本義之外,又有其他意義:(1)征伐是為了獲得土地和子民,增加賦稅和抽稅,所以正又有引申義為賦稅、抽稅。現代漢語也稱征稅。《周禮·夏官·司勳》:“惟加田無國正。”鄭玄注引鄭司農曰:“正謂稅也。”陸德明釋文:“正,本亦作征。”
(2)農曆一年的第一個月。正月。《集韻·清韻》:“正,歲之首也。”比如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3)射的。簡靶的中心。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正,本訓當為侯中也。象方形,即日從止,亦矢所止也。”比如《詩經·齊風·猗嗟》:“終射侯,不出正兮。”侯,指箭靶,當中放一小的圓形的白布,叫作“的”,也叫“鹄”、“正”。射箭射了整一天啊,箭箭不離靶中心。
(箭靶中心也叫“正”)
(4)白晝。比如《詩·小雅·斯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這是我們舉過的例子(見“哙”字)。鄭玄箋:“正,晝也。”
正的小篆寫法如圖:
(正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23,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