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錫伯族曆史真實情況

錫伯族曆史真實情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9:47:26

錫伯族曆史真實情況(消失的古國錫伯國)1

錫伯族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最初生活在東北地區。

乾隆年間,朝廷為了充實新疆人口加強邊疆防禦,把一部分錫伯族人遷徙到了新疆地區,西遷的錫伯族和留居東北的錫伯族人為同一血脈。

錫伯族大多居住在遼甯省,占總人口的十分之七,其餘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内蒙古自治區東部、吉林省松原地區、黑龍江省嫩江流域。

錫伯語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和滿語較為接近,錫伯文字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根據滿文創制的。

錫伯族曆史真實情況(消失的古國錫伯國)2

目前,在新疆居住的錫伯族人仍然保持着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也有一些人精通漢語、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

留居東北的錫伯族大多使用漢語交流,生活習慣和漢族十分接近。

關于錫伯族的來源,曆史上就存在着争議,大緻分為三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來源與滿族的前身女真族,另一種說法認為來源于古老的鮮卑族,第三種說法,認為錫伯族起源于漠北的高車人色古爾氏。

錫伯族曆史真實情況(消失的古國錫伯國)3

源自鮮卑說的學者考證,錫伯族的口語中保留了很多鮮卑語,西伯利亞有一座與世隔絕的村莊,居民都是鮮卑族,錫伯族的語言和這些村民的語言非常接近。

另外,錫伯族姓氏有一個姓氏“拓跋”,是鮮卑貴族的姓氏,滿族姓氏卻沒有拓跋氏。

錫伯族人有個傳說,古時候,錫伯族人南遷時,在鮮卑山(今屬大興安嶺)迷路了,被困在深山老林。

錫伯族曆史真實情況(消失的古國錫伯國)4

後來,有一頭“狀如虎、文如狸、大如狗”的鮮卑神獸為錫伯族先民引路,才走出大山,來到呼倫貝爾草原,錫伯族至今仍保留着供奉“鮮卑神獸”的習俗。

金朝時期,錫伯族人建立了隸屬于金朝的藩屬國“錫伯國”,首都在錫都(今屬吉林長春市雙陽區),也稱喜都、蘇完城。

元朝末年,錫伯國衰落,明朝時期一度複國,明朝末年滅亡,先後存在了四百六十六年。

錫伯國最強盛的時候,是錫伯四部之一的“小黃頭女直部”遷入錫都時期,疆域包括今天的永吉、磐石、桦甸、伊通等市縣,以及長春、吉林兩市交界的區域。

錫伯族曆史真實情況(消失的古國錫伯國)5

元朝初年,錫伯人和女真人抵禦蒙古人的進犯,一部分人遷徙到了森林,同鄂倫春人、鄂溫克人等被稱作“林中百姓”,明朝時期稱作“使鹿部人”。過着“無市井城郭,逐水草為居,以射獵為業”的遊獵生活。

女真人崛起之後,錫伯族人主動歸附者被努爾哈赤賜予“佛(滿語,舊的)滿洲”稱号,也稱“錫伯滿洲”一些貴族被封為“錫伯世管佐領”,其部衆被編入科爾沁蒙古十旗。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科爾沁蒙古部落把錫伯、達斡爾等部落的一萬四千多丁口進獻朝廷,被稱作“伊徹(滿語,新的)滿洲。”

錫伯族人被清廷整編成六十五個“牛錄”(八旗中最基層的組織),調往齊齊哈爾、烏拉吉林(吉林市)、伯都納(吉林扶餘)等地駐防,後來又遷往遼甯的開原、遼陽、撫順等地駐守,部分人被編入滿蒙八旗。

錫伯族曆史真實情況(消失的古國錫伯國)6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朝廷平息準噶爾叛亂之後,為加強伊犁防務,将栖居在遼甯的錫伯族人強行遷往新疆駐防,官兵及家屬共有五千餘人,實行“兵屯”墾田制度。

清朝滅亡後,錫伯族官兵全部解甲歸田,大多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鞏留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