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館、孔廟、碑石陳列室
碑林博物館,從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78年)保存唐代石經開始,後在曆經900多年曆史的“西安碑林”基礎上,利用西安孔廟建築群擴建而成,主要以展出曆代碑石、墓志和石刻造像為主。
國一館區,主要由孔廟,碑林,古代石刻藝術展等組成,主要有7個碑石陳列室,8個碑亭,石刻藝術室和石刻藝術館2個石刻展廳等,館藏文物1.1萬餘件,曆代碑石墓志4000餘方,其中國寶級文物134件。
門票:75元,購買如兵馬俑或古城牆等文保單位的門票打85折。
博物館位于古城内

大門

國碑

石獅很古樸


“太和元氣”牌坊

牌坊前有照壁


後有泮池

棂星門

中

左為道冠古今

右為德配天地

樹陰路,很舒服

兩側有石望柱


孔廟戟門

碑亭分列道路兩側,大都不開放

這是大夏石馬

石馬前足處殘留有“大夏真興六年”和“大将軍”刻銘。

八個碑亭隻有一個可以參觀

雙碑并立,兩種文字


碑額上有“平定回部”四字,應是乾隆禦碑吧

西側有鐘亭,著名的景雲鐘就在此處

景雲鐘,制作于唐代景雲二年,唐睿宗李旦撰書,銘文292字,重達六噸,國寶級文物,曾在西安鐘樓懸挂過,後移至現址



孝經亭,在正中

元代的加聖号诏碑


碑林的碑字,沒有上面一撇,傳說是當年林則徐被貶新疆時途徑西安後所書

又一國碑

碑林亭下是唐天寶四年,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書寫的石台孝經碑,個頭最大



後面是七個碑石陳列廳,第一室集中陳列唐開成二年刊刻完成的十二部儒家經典《開成石經》和清初的《孟子》,合為十三經

外面都罩有玻璃


第二室,有不少唐代名碑,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這是顔真卿的《大唐多寶塔感應碑》

這塊最有名,《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額可見“碑”字也是沒有上撇的,間接說明林則徐寫碑林二字,與被貶無關的;碑額處還有十字架圖案


這是唐代顔真卿《顔氏家廟之碑》








第三室,曆代書體石碑


這是熹平石經.周易殘石,說是蔡邕所書



第四室,宋明時期的居多,還有宋至清的石刻圖畫,這是清康熙的太白全圖

清雍正《孔子像》,果親王十七爺允禮所繪制!

清代《達摩面壁圖》和《達摩東渡圖》


北宋《唐興慶宮圖》

清康熙《關帝詩竹》

清代《魁星點鬥圖》,正在被工作人員拓印中

北宋,《長安圖.太極宮殘石》

拓印中的清代《福祿壽三星》,拓片标價400元



清光緒《平利教案碑》

明崇祯12年,明毅宗朱由檢書寫的《賜楊嗣昌行軍詩》



據說,隻有清代以後的石碑方可以拓印

這是第五室的清康熙《愧無忠孝報朝廷》

康熙皇帝禦書:水鏡堂

明嘉靖:中和

清康熙的《岣嵝碑》

北宋年間重刻的秦代《峄山刻石》

送子觀音

清乾隆:翰墨奇觀


山高水長


清同治:一筆“虎”,一筆寫成
“壽”


明成化年間,梅花堂

清道光,很有名的官箴碑

這是第六室

清雍正,也是果親王允禮所寫的“即景詩碑”

清康熙《五嶽真形圖》

清雍正皇帝禦筆:《賜嶽鐘琪書》,嶽鐘琪,就是接替年羹堯的大将軍

川陝總督!

第七室,是《陝西本淳化閣帖》



感謝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