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已拉開帷幕,雖說部分企業會委托事務所去做,但大部分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都是财務人員自己攬下了這份活兒。
本期給大家提供一個着手做這項 “工程”的思路,重點梳理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
問:做好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總共分幾步?
答:三步。
第一步:填報企業基礎信息表,以及其他一般類報表。(直接取會計報表數據)
第二步:了解稅前扣除,把需要做納稅調整的項目列出來,填報調整類申報表。
公式: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總額±納稅調整項目金額
根據會計服從稅法的原則,把會計處理和現行的稅收法律政策不一緻的地方做納稅調整。不能在稅前扣除的項目,就是公式中的納稅調整加号項;而在稅法上可以加計扣除的項目,就是公式中的納稅調整減号項。
第三步:了解稅收優惠政策,填報相關的報表。
接下來用一張圖搞懂稅前扣除
↓↓↓
一張圖不過瘾?那就用例子來說話。
1.業務招待費——2018年度銷售(營業)收入500萬,業務招待費合計10萬,需要納稅調整多少金額?
① 實際發生額的60%:10萬*60%=6萬
② 銷售(營業)收入的0.5%:500萬*0.5%=2.5萬
① 和 ② 之間取小數作為扣除限額:2.5萬
所以,需要納稅調增:10-2.5=7.5萬
2.職工福利費——2018年全年實發工資總額為60萬,職工福利費6萬,需要納稅調整多少金額?
工資、薪金總額的14%:60*14%=8.4萬
實際的職工福利費6萬<工資、薪金總額的14%=8.4萬
所以,無需納稅調整。
通過這兩個例子是不是已經摸到限定比例扣除的脈了,而按照實際發生額扣除更簡單,根據業務以及上圖的指引判斷是否可以稅前扣除,把不能扣除的挑出來作為納稅調整就行了。
在這裡相信有許多想要學習會計的同學,大家可以關注小編頭條号,私信【學習】即可免費領取一整套系統的會計學習教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