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速算,繞不開所謂的“印度數學”,之所以打上引号,因為以我的能力,我不能确定古印度有沒有這個東西,略查一下資料,懷疑。
今天和大家一起讀一本書,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别人的速算方法,推銷自己。
讀了幾本有關印度數學的書籍,感覺也就那樣,沒怎麼快速,特别是自己研究速算琢磨出的一些方法,比他的還要簡便快捷,因此再讀這類書,就有些看不上眼了。
慢慢帶着大家一本一本分析,今天讀一本《印度數學:世界上最神奇的數學課 》(王擎天編著,看作者的名頭,很不簡單啊)。
既然是來砸場子的,不說二話,幹!
前言吹了一下印度的IT工程師多麼厲害,厲害的原因“隻有一個”——獨特的數學計算方法。濃濃的熟悉的印吹味,咖喱咖氣的看的我很是尴尬(因為他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我)。
這個國際數學奧賽很是讓印度尴尬,不提别的沒上榜國家,單獨揪出印度,連歐洲小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都不如,人家都在榜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基本上都是華人,當然,美國隊經常也有幾個印度人。
這個我也有點不相信,日本不是以宅男、平成廢物著名嗎?韓國稍好點。上班族喜歡速算的可能有一些,就像我,但非主流,難得見一個,我周邊一個沒有。
下面看正文,第一章加法。
開篇這段話很不錯,點贊,加減是基本運算,熟悉了才能進行乘除以及以後的四則運算。
加法自左至右算起,好像的印度數學的标簽,我看完後覺得無所謂,課本教的是從個位算起,就是自右向左,他的從高位算沒什麼優勢,不理解為什麼寫書的都推崇這個(印吹?)。
我看着煩,如果是為了演示方法,也可以理解,問題是整個章節下來都是這個,就不能改進一下?
這個不進位,通過目測心算就可以看出答案。
這個一個數進位,如果熟悉加法表,5 7=12,也能一眼看出答案。
看批語,就有個8 3進位,不如傳統豎式簡便。
我把書裡的練習題用自己的方法,心算了一下,基本上馬上得出答案。
100-13是表示87取補數,“進1減補”法就是加個23加個100減87的補數13。
這個方法看圖就能一目了然,然并卵。
與傳統豎式無區别,要避免進位,應該用拆分法,60-1 27
觀察算式,先計算18 32更方便,然後7 6-13,再次強調,加法表一定要熟悉。
總舉這樣的例子,我也很無奈啊。
選幾個練習題,用我的補數法做。
(7)很明顯978接近1000,進1加到546前面,1546減去78的補數22,得1524。
(8)個位不進位直加,48進1減去94的補數6。48 100-6,記得這是在十位數上操作,得數要補一個0,再加6,就是答案。
(9)579=600-21,再加358,600 358-21=937
看着就麻煩,畫格子?這要浪費多少時間?浪費多少紙?古印度有那麼多紙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