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思維定式?曾經有一位專家設計過這樣一個遊戲:,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走出思維定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曾經有一位專家設計過這樣一個遊戲:
十幾個學員平均分為兩隊,要把放在地上的兩串鑰匙撿起來,從隊首傳到隊尾。規則是必須按照順序,并使鑰匙接觸到每個人的手。
比賽開始并計時。兩隊的第一反應都是按專家做過的示範:撿起一串,傳遞完畢,再傳另一串,結果都用了15秒左右。
專家提示道:“再想想,時間還可以再縮短。”
其中一隊似乎“悟”到了,把兩串鑰匙栓在一起同時傳,這次隻用了5秒。
專家說:“時間還可以再減半,你們再好好想想!”
“怎麼可能?!”學員們面面相觑,左右四顧,不太相信。
這時,場外突然有個聲音提醒道:“隻是要求按順序從手上經過,不一定非得傳啊!”
另一隊恍然大悟,他們完全抛開了傳遞方式,每個人都伸出一隻手扣成圓桶狀,摞在一起,形成一個通道,讓鑰匙像自由落體一樣從上落下來,既按照了順序,同時也接觸了每個人的手,所花的時間僅僅是0.5秒!
美國心理學家鄧克爾通過研究發現,人們的心理活動常常會受到一種所謂“心理固着效果”的束縛,即我們的頭腦在篩選信息、分析問題、做出決策的時候,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沿着以前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徑進行思考,而不善于另辟新路。這種熟悉的方向和路徑就是“思維的定式”。
人一旦陷入思維的定式,他的潛能便被抹殺了,離創新之路也就越來越遠了。下面這個小實驗也許可以說明這一點。
有一隻長方形的容器,裡面裝了5千克的水。如何用一個最簡單的方法,讓容器裡的水去掉一半,使之剩下2.5千克?
有人說,把水凍成冰,切去一半;還有人說,用另一容器量出一半。但是最簡便的方法,是把容器傾斜成一定的角度。相當于将一塊長方形木塊,從對角線鋸成兩塊。如果是固體,人們很自然會從這方面去想;如果是液體,就要靠思維去分析。
這個例子說明,看問題既要看到事物的這一面,又要想到事物的另一面;平面可以看成立體,液體可以想象成固體,反之亦然。它屬于平面幾何學的範疇。平面幾何學成功地把三維中的一些問題抽象成二維,使許多問題得以簡化;而在生活中,應避免将三維簡化為二維的思維定式。
在荒無人煙的河邊停着一隻小船,這隻小船隻能容納一個人。有兩個人同時來到河邊,兩個人都乘這隻船過了河。請問,他們是怎樣過河的?很簡單,兩人是分别處在河的兩岸,先是一個渡河過來,然後另一個渡河過去。
對于這道題,有些人大概“絞盡了腦汁”。的确,小船隻能坐一人,如果他們是處在同一河岸,對面又沒有人,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都渡過去。當然,你可能也設想了許多方法,如一個人先過去,然後再用什麼方法讓小船空着回來等。但你為什麼始終要想到這兩個人是在同一個岸邊呢?題目本身并沒有這樣的意思呀!看來,你還是從習慣出發,從而形成了“思維栓塞”。
思維定式是人們從事某項活動的一種預先準備的心理狀态,它能夠影響後續活動的趨勢、程度和方式。構成思維定式的因素:一是有目的的注意。獵人能夠在一位旅遊者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發現潛伏在草叢中的野獸,就是定式的作用。二是剛剛發生的感知經驗。在人多次感知兩個重量不相等的鋼球後,對兩個重量相等的鋼球也會感知為不相等。三是認知的固定傾向。如果給你看兩張照片,一張照片上的人英俊、文雅,另一照片上的人兇惡、醜陋,然後對你說,這兩人中有一個是全國通緝的罪犯,要你指出誰是罪犯,你大概不會猶豫吧!先前形成的經驗、習慣、知識等都會使人們形成認知的固定傾向,影響後來的分析、判斷,形成“思維栓塞”——即思維總是擺脫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縛,從而表現出消極的思維定式。
對于創新思維的培養來說,思維的定式是比較可怕的,創新思維的缺乏也往往是由于自我設限造成的,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親身經曆的各種現象和事件,一個個都進入我們的頭腦中而構成了思維模式。這種模式一方面指引我們快速而有效地應對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問題,然而另一方面,它确無法擺脫時間和空間所造成的局限性,讓人難以走出那無形的邊框,而始終在這個模式的範圍内打轉。要培養創新思維,必先打破這種“心理固着效果”,勇敢地沖破傳統的看事物、想問題的模式,從全新的思路來考察和分析面對的問題,進而才有可能産生打的突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